康(漢語漢字)

康(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康(拼音:kāng)是漢語常用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康”字本意尚不明確,《說文解字》認為“康”是“穅(糠)”的或體。也有人認為“康”的本意是安寧、和樂。由安寧引申,指身體強健、健康。進而引申指富裕、廣大。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
  • 拼音:kāng
  • 注音:ㄎㄤˉ
  • 字形結構:半包圍-左上包
  • 五筆:YVII
  • 統一碼:5EB7
  • 部首:廣
  • 字級:一級(2385) 
  • 異體:𠭳、𥹺、𢊪
  • 平水韻:下平七陽
  • 筆畫數:3+8
  • 筆順:丶一ノ㇕一一亅丶一ノ丶
  • 四角碼:00299
  • 鄭碼:TGXK
  • 倉頡:ILE
字源解說,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廣韻,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集成,

字源解說

字形演變流程圖字形演變流程圖
康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上部似一個懸鐘之形,這是“”字;下部有幾個小點(圖1)。由於“庚”字的構型還不明確,因此關於“康”字構型的爭議還比較大。
有的資料認為,“庚”字是某種樂器的象形,下面的幾個小點表示樂器發出的聲音。一說整個字表示振動懸鐘,灰塵下落之義。其本字實為“康樂”之“康”之初文。“庚”在“康”里是形符,也可視為聲符。
有的資料認為,上部的“庚”像簸谷揚糠的風櫃;下面的兩點或四點表示從櫃裡揚落下來的米或糠,“康”當是“穅()”的本字。所以,“康”是象形、會意、形聲三種造字法兼而有之的字。
這個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圖2、3),形體變異不大。小篆(圖5)有了較大的變化:中部變成了左右兩手,下部繁化,多出了一橫,成為“米”。漢隸(圖7、8)則徹底改變了小篆的形,楷書又將“庚”字中部的“乾”形的頂部與左側的邊線整合成“廣”字頭,包圍部分整合後似”隸“字;這個字,從小篆以後,形體的訛變是相當大的。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kāng
形容詞
安樂;安寧。
peaceful;stable
《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康寧;康樂
〈文言〉豐足;豐富。
rich;abundant
《詩經·周頌·臣工》: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小康社會;康年
〈文言〉和悅;和諧。
《史記·樂書》:單緩慢易繁文節之音作,而民康樂。
〈文言〉廣大。
broad
白居易《和答詩十首·和松樹》詩:漠漠塵中槐,兩兩夾康莊。
康衢;康莊大道
身體強健。
healthy
孔雀東南飛》: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康復;健康
〈文言〉同“糠”。
bran;rice polishings
《墨子·備城門》:灰、康、秕、杯、馬矢,皆謹收藏之。
〈文言〉虛,空
empty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爾時。
名詞
姓氏用字。參看“康姓”。
動詞
〈文言〉褒揚;讚美。
praise
《禮記·祭統》:康周公,故以賜魯也。
〈文言〉治理。
蔡邕《獨斷》:安樂治民曰康。
〈文言〉褒揚;光大。
《周易·》: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
〈文言〉除,除去。
《陳書·世祖紀》:朕哀矜黔庶,念康弊俗,思俾阻飢,方存富教。
〈文言〉荒歉。
《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四谷不升謂之康。
kàng
動詞
〈文言〉通“”。 舉。
禮記·明堂位》:崇坫康圭。
(以上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七】【禾部】苦岡切(kāng)
榖皮也。從禾從米,庚聲。
康,穅或省。
【譯文】穅,穀物的皮殼。由禾、由米會意,庚聲。康,穅的或體,穅省去禾。

說文解字注

谷之皮也。
註:雲谷者,晐黍稷稻梁麥而言,谷猶粟也。今人謂巳脫於(於)米者為穅,古人不爾。穅之言空也。空其中以含米也。凡康寧,康樂皆本義空中之引伸。今字分別,乃以本義從禾,引伸義不從禾。
從禾米。庚聲。
註:庚,毛刻作康,誤,今正。苦岡切。十部。
康,穅或省作。
註:稃、𥢶、穅、康四篆大徐在秳、𥝬二篆之下。今以類移此。

康熙字典

【寅集下】【廣字部】康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8
古文:𠭳
《唐韻》苦岡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岡切,竝音穅。《爾雅·釋詁》:樂也。《詩·唐風》:無巳大康。
又《周頌》:迄用康年。
又《爾雅·釋詁》:康,安也。《書·益稷》:庶事康哉。
又《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又《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疏:孫炎曰:康,樂也,交會樂道也。《釋名》:五達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車步倂(並)列並用之,言充盛也。《列子·仲尼篇》:堯游於(於)康衢。《史記·騶衍傳》:為列第康莊之衢。
又《易·晉卦》:康侯用錫馬蕃庶。註:康,美之名也。
又《禮·祭統》:康周公。註:康,猶褒大也。
又《諡(謚)法》: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又國名。《書·康誥疏》:命康叔之誥。管蔡郕霍皆國名,則康亦國名,在圻內。
又《前漢·西域傳》: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北與康居接。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康州,析端州之端溪置。
又姓。《廣韻》:衞康叔之後。
又《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註:瓠,壺也。賈誼《吊屈原賦》:寶康瓠。
又與穅通。《說文》:穅或省作康。
又與漮通。《爾雅·釋詁》:漮,虛也。《詩·小雅》:酌彼康爵。箋:康,空也。漮康音義同。
又《集韻》:苦浪切,音抗。《禮·明堂位》:崇坫康圭。註:康讀為亢。疏:亢,舉也。

廣韻

苦岡切,平唐谿 ‖庚聲陽部
和也。樂也。又姓,衛康叔之後。亦西胡姓。苦岡切。十四。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書寫演示動畫
❶“隸”,“肀”部的上半部中間橫筆兩端出頭。
❷“廣”從上、左包圍“隸”,底部“隸”低。
❸“廣”,首筆點在豎中線上端。
❹“隸”,“肀”部居中,中間一橫起筆於橫中線,兩端出頭;亅的豎段在豎中線;點、提和撇、捺分列亅兩旁,捺腳超出上部。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音韻集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攝清濁擬音
上古音
kʰlaːŋ
廣韻
苦岡
唐開
下平十一唐
平聲
一等
開口
次清
kʰɑŋ
中原音韻
江陽
江陽
陰平
開口呼
次清
kʰaŋ
洪武正韻
丘剛
十七陽
平聲
次清
k‘aŋ
口浪
十七漾
去聲
次清
k‘aŋ
分韻撮要
第十剛講降角
陰平
(以上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