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人章第六

《庶人章第六》選自中國古代儒家倫理學著作—《孝經》。該章是對天子諸侯卿大夫庶人的孝道進行了簡單的總結,說明人雖有尊卑地位的不同,但事親盡孝的心,是沒有貴賤分別、沒有終始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庶人章第六》
  • 創作年代:秦漢之際
  • 作品出處:《孝經》
  • 文學體裁文言文
作品原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讀解,出處簡介,

作品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詞語注釋

1. 庶人:眾人,指一般平民百姓。庶,即眾,多的意思。
庶人是指擁有自由身份的平民百姓,古代等級社會中最廣大、最普通的一個群體,是最主要的生產者。
庶人所從事的職業,有士、農、工、商之別。
《穀梁傳》成公元年說,「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但本書將士之孝與庶人之孝分別論述,可見《孝經》的作者沒有將士包含在庶人之中。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最主要的經濟生產,因此農民是庶民中的主要成分。
2. 用天之道:用,順應,依循,利用。道,規律,原理,準則。
天之道,指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季節變化,陰、晴、風雨、雷、電的天氣變化等自然現象的規律。
用天之道,指做任何事情都要順應自然規律,這裡主要是指按時令變化安排農事,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3.分地之利:分,區別,分辨。利,利益,好處。
分地之利,即區分各種不同的土質、地勢以及當地的氣候,因地制宜,種植適宜當地生長的農作物,從而獲得最大的收成。
4.謹身節用:謹身,指行為舉動謹慎小心。節用,指用度花費,儉省節約。
5.自天子至於庶人:指上至尊貴的天子,下至諸侯、卿大夫、士,直到庶人。
6.孝無終始:指孝道的義理非常廣大,從天子到庶人,不分尊卑,超越時空,無終無始,永恆存在。
7.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患,擔憂,憂慮。不及,指做不到。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事情。

作品譯文

利用自然的季節,認清土地的高下優劣,行為謹慎,節省儉約,以此來孝養父母,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論尊卑高下,孝道是無始無終,永恆存在的,有人擔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沒有的事情。

作品讀解

這一章書,是孔子專對一般平民而說的。平民,為國家社會組織的基本。書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因此列為五孝之末章。
孔子講到眾百姓的孝道,他說:‘我國古來就是一個農業國家,農人的孝道,就是要會利用四時的氣候來耕耘收穫,以適應天道。分辨土地的性質,來種植莊稼,生產獲益,以收地利之果。
庶人的孝道,除了上述的利用天時和地利以外,第一、還要謹慎的保重自己的身體,和愛護自己的名譽,不要使父母遺留下來的身體、有一點損傷,名譽、有一點敗壞。第二,要節省用度,不要把有用的金錢,作無謂的消耗。如果照這樣的保健身體、愛護名譽、節省有用的金錢,使財物充裕,食用不缺,以孝養父母,那父母一定是很喜悅的。這樣,不但可以孝養父母,就是子女的教養費,社會的應酬,也足以應付了。這便是庶人的孝道。
所以說:上自國家元首,下至一般平民,孝道雖然有五種類別,但都本於每一個人的天性,來孝順父母,所以說這個孝道,是沒有終始的。若果有人說恐怕盡不了孝道的話,那是絕對沒有的事。

出處簡介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註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書共分18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