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上鎮

庵上鎮

庵上鎮位於沂蒙山東麓,濰坊、臨沂交界處,毗連安丘、諸城、沂水三縣市,交通十分便利。系安丘市重點建設的六個重點鎮之一。在經濟上,突出發展以大櫻桃為主的林果,總面積達到了3萬畝,人均一畝大櫻桃,屬全國著名的大櫻桃專業鎮,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櫻桃之鄉”。目前,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8.14億元,財政總收入60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82元,走上了全面建設現代化的快速軌道。庵上鎮極有歷史淵源,春秋時期孔子賢徒佳婿公冶長就來此建院施教,歷朝惠存古蹟達30多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庵上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
  • 著名景點:公冶長書院
基本情況,概況,地理環境,果樹栽培,旅遊業,畜牧業,農業,景點情況,名村介紹,庵上村,柳河峪村,

基本情況

概況

庵上鎮位於沂蒙山區東麓濰坊臨沂兩地市交界處,安丘諸城、沂水三縣市在此相連,環境優美,交通方便,境內有聞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坊──清代石坊和春秋時期魯曲賢士公冶長讀書院。
庵上鎮
轄50個自然村,7982戶,30761 口人,總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4.4萬畝,荒山荒灘面積2.1萬畝,果園面積達16000多畝,年產乾鮮果品800萬公斤。
其中,櫻桃面積10000 畝,進入結果期的8000畝, 年產櫻桃350萬公斤,收入2800萬元, 占全鎮國民經濟總收入的16%,是該鎮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庵上鎮庵上鎮
庵上鎮2002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1.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20元。 2002年,全鎮招商引資取得了新突破,契約利用外資3383萬元,實際到位資金1583萬元。
引進興建了斯味特食品加工廠、城頂山養殖基地、綠鑫蔬菜加工廠、 塑膠管加工廠等9個項目, 增強了發展後勁。
全鎮糧食總產7300噸,煙棉面積3480 畝,大姜、芋頭、蒜面積1萬畝,瓜菜面積2.8萬畝,年總產瓜菜10萬噸。
充分發揮 “中國櫻桃之鄉"的名牌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培強做大大櫻桃這一支柱產業。
2002年新發展大櫻桃1.1萬畝,總面積達到2.1萬畝,擁有紅燈、5-106、8-129等22 個優新品種,年總產500萬公斤,增加收入4000萬元,被濰坊市人民政府授予農業工 作專業鄉鎮稱號。
在引進優新品種的過程中, 與烏克蘭植物灌溉研究所建立合作關係,被濰坊市外專局授予外專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畜牧養殖發展迅速,建成專業養殖小區10個, 年出售肉雞150萬隻, 蛋雞15萬隻,生豬4萬頭,羊3萬隻,年創產值 8000萬元。
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 拆除舊房350間,新建歐式建築二層及二層以上樓房50多處,建築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郵政局、計生站辦公樓、機關住宅樓相繼投入使用。
2002年投資180萬元, 栽植樹木223.5萬株,改善了生態環境,城頂山森林公園被命名為濰坊市級森林公園。
投工111萬個, 投資558.9萬元,治山整地1萬畝,全部栽植以大櫻桃為主的林果。新建高揚程提水站1座,引水上山,控制灌溉面積3000畝, 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全鎮民營企業8家, 個體業戶251家, 實現利稅1160萬元。
庵上鎮2003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4億元,比上年增長16.7%; 地方財政收入587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工業實現銷售收入3284萬元, 利稅615萬元,分別增長56%和15%。第三產業增加值4613.8萬元。人均純收入3678元。
2003年,全鎮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已初步建成工藝品、食品、服裝、化工等一批前景好、潛力大的工業項目。
庵上鎮充分發揮“中國櫻桃之鄉”的名牌優勢, 突出發展以大櫻桃為主的林果。
全鎮新發展大櫻桃1.2萬畝,總面積達到3.2萬畝, 基本實現了人均一畝大櫻桃的目標。
積極與烏克蘭植物灌溉研究所、匈牙利果樹與觀賞植物培植研究所合作,引進名優品種和先進技術,進一步提升了大櫻桃的品質和檔次。
所產紅燈牌大櫻桃獲“2003年首屆中國(菏澤)林產品交易會金獎” 。
2003年大櫻桃總產300萬公斤,實現收入3000萬元。依託城頂山森林公園、千年銀杏樹、公冶長讀書院等景點,加快旅遊資源開發。
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城頂山旅遊開發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依照《城頂山森林公園總體規劃》開發建設集生態旅遊、民俗風情、休閒娛樂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
城頂山森林公園已被命名為“濰坊市級森林公園”,正積極申報“省級森林公園”。
庵上鎮被山東省建設廳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充分發揮西部山區玄武岩、石灰岩、沸石儲藏豐富的優勢,加大礦產品開發力度,建成了荊山礦產品開發等項目,日開採礦石1000噸,拓寬了財政增收和農民增收的路子。

地理環境

庵上鎮該鎮境內山巒起伏,西高東低。西部山泉資源豐富,東部平原有下株梧水庫灌溉,水利條件優越,土壤肥沃,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小氣候。特殊環境培育了個大、色艷、味美的庵上櫻桃。該鎮栽培櫻桃歷史悠久,名揚四方,自古有“春果第一枝”和“三鮮之一”的說法。

果樹栽培

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組織果農優選品種,科學管理,擴大種植規模,知名度越來越高,成為濰坊地區的暢銷果品,並遠銷東營、淄博、濟南、大連、瀋陽等地。九四年榮獲第十一屆濰坊國際風箏會農副產品博覽會金獎。櫻桃成熟期集中且不耐貯藏,針對這一特點,鎮黨委、政府除了組織果農在品種改良、品種多樣化上作文章外,引導果農進行了塑膠大棚栽培。大棚栽培櫻桃三月下旬成熟,比普通櫻桃提前40天,果體增大,平均單果重2.6-2.8克,較露天栽培增長0.8 -1.1克,質量與露天栽培一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6.5%。
庵上鎮庵上鎮
目前,該鎮已形成早有大棚櫻桃、中有普通櫻桃、晚有大櫻桃的三大品系,采果期由原來的15-20天延長到50-60天,被安丘市委、市府列為櫻桃生產基地。計畫到1999年,發展到20000畝,年創收入7000萬元, 占全鎮國民經濟總收入的30%。

旅遊業

庵上鎮是農業部命名的“中國櫻桃之鄉”,是山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悠久,遠溯春秋,文物眾多,古蹟惠存,傳說情深,山水俱佳,秀麗典雅,既有“天下無二坊”之稱的石雕珍品庵上石坊和宋代雕畫石棺,還有掩映在櫻桃源林中的公冶長書院等景點。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年逾十萬,是濰坊千里旅遊線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櫻桃之鄉位於沂山東麓,濰坊、臨沂兩地交界處,面積75平方公里,山區、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耕地面積4.4萬畝,轄50個行政村,人口3.1萬。2002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1.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20元。

畜牧業

畜牧養殖發展迅速,建成專業養殖小區10個,年出售肉雞150萬隻,蛋雞15萬隻,生豬4萬頭,羊3萬隻,年創產值8000萬元。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拆除舊房350間,新建歐式建築二層及二層以上樓房50多處,建築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郵政局、計生站辦公樓、機關住宅樓相繼投入使用。2002年投資180萬元,栽植樹木223.5萬株,改善了生態環境,城頂山森林公園被命名為濰坊市級森林公園。投工111萬個,投資558.9萬元,治山整地1萬畝,全部栽植以大櫻桃為主的林果;新建高揚程提水站1座,引水上山,控制灌溉面積3000畝,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全鎮民營企業8家,個體業戶251家,實現利稅1160萬元。
中國櫻桃之鄉中國櫻桃之鄉

農業

農業獲得豐收,農業產業化戰略,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的全面發展。糧食生產戰勝了各種自然災害,獲得豐收,總產達7.17億公斤,比上年增長2.23%,創歷史最好水平;農村經濟總收入193.1億元,增長25%。棉花總產量2573噸;烤菸總產量11605噸;花生總產量18496噸;果品總產量10.88萬噸;瓜菜總產量168.23萬噸;在全國第二批“中國特產之鄉”命名活動中,獲6個“中國特產之鄉”榮譽稱號。農業基本建設成績顯著,全年投工1500萬個,完成土石方1400萬方,擴大、改善灌溉面積12.5萬畝。
養殖養殖

景點情況

公冶長書院
位於城頂山前懷,因公冶長幽居讀書授徒而得名。此公輕官祿,重禮儀,通詩文,識鳥語,史稱“魯渠賢士”。該院古碑林立,像塑神然,壁畫匝繞,環境優雅,“環屋皆山,裂石出泉,樹風不鳴,泉安流不響”,為幽棲懷古的絕妙佳所。冶長書院位於安丘市庵上鎮西北10公里的城頂山前坡,相傳為春秋時孔子弟子公冶長讀書處,後人思念先賢,在此建公冶長祠,又在祠西建青雲寺,時碑碣林立,後祠、寺俱廢,碑碣仍立。為保護文物,1988年省撥款修復公冶長祠。
公冶長書院的正殿三間,內有公冶長塑像,東西耳房各一間,陳列著書畫。院內碑亭內有明清兩代立的石碑,記載著修復公冶長祠的史實。經過多年植樹造林,如今這裡有萬畝刺槐林,公冶長書院四周遍植蘋果、梨、桃、杏、山楂等果樹,環境非常優美。公冶長手植的雌雄兩株銀杏樹鶴立雞群,親臨其境,令人心曠神怡。附近所產的“金楸”被確定為省優良樹種之一,所產的櫻桃色形味俱佳,為果中珍品。1989年以來,當地政府把旅遊作為重要產業,投資新修了兩條盤山路,修了登山石階、涼亭等。拾級而上,城頂山頂部有捻軍駐紮遺址,城牆、飲馬池、兵營、糧庫等依稀可見,站在山頂涼亭俯瞰公冶長書院,青山環抱,掩映在綠蔭之間,風景如畫,四季各不相同。公冶長,複姓公冶,名長,字子長,孔子學生,魯國人,一說齊國人(今諸城市人),孔子女婿。據說公冶長懂鳥語,有許多神話傳說,當地有公冶長書院“鳥叫蛙不鳴”之說,書院西邊清泉里的青蛙,呱呱地叫個不停,影響了公冶長讀書,公冶長說:“叫什麼,真煩人!”從此,這裡的青蛙就不鳴叫了。再有,據說公冶長懂鳥語,從鳥語“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一黃羊,你吃肉,我吃腸”中受益,後因失信於鳥,被鳥耍弄而入獄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公冶長書院設有酒店,沿公路東行10公里到達庵上鎮,這裡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配套。公冶長書院交通方便,有公路與安(丘)莒(縣)路相連,可乘客運汽車直達,一年四季均可遊覽,尤以春、夏、秋三季為最美。農曆四月初八為公冶長書院山會,安丘、諸誠、莒縣、臨朐、沂水等縣市的人們相聚在這裡,人山人海。當地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各種水果掛滿技頭,可採摘時令新鮮水果品嘗。
青雲寺
位於公冶長書院西側,始建於西漢中葉,據石碣考證,隋唐前為“壽升寺”,原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每年初一、十五佛事,擊鼓撞鐘,聲滿山谷,氣氛森嚴。每年四月初八廟會,熱鬧非凡。近期,書院管理處對青雲寺進行了恢復性建設,擴大了規模,分門樓、大殿、二殿三組台階上去。大殿里供奉三尊佛像和六尊菩薩像,大殿兩側設兩亭,為石亭,置放鐘鼓,是目前濰坊市已建成的最大的廟宇。
千年銀杏
古稱公孫樹,亦稱白果樹。傳為孔子東巡探望公冶長夫婦與之親手栽植,寓“千年好和”意,迄今2500多年,為當今樹壽之王,藥材之冠,古有“人參八品為貴,銀杏千年為寶”之說,二樹一雌一雄,雄者開花不結果,雌者結果不開花,現樹高30多米,胸徑2米,冠幅675平方,千古繁茂,蒼乾虬枝,遮天蔽日,異妙之處在於四周一直無蟲無蚊,鳴蛙不叫。
齊長城
由公冶長書院拾級而上,終頂則坦蕩如砥,地域寬廣,故“城頂山”,又稱“平頂山”,山沿城牆綿延,長達百里,為春秋齊國長城遺址,雖歷經滄桑,幾被戰火,氣度依然不減當年。另外,還有太平軍營寨遺址、別丈崖、孟姜墓、將軍堂、飲馬池等眾多景點。
天下第一奇坊
庵上村馬若拙為其兄馬若愚之妻王氏所立的節孝牌坊。相傳由江蘇揚州雕刻藝人李克勤、李克儉兄弟二人設計,率徒弟8名,歷時13年雕築而成。石坊為頂、身、座三部分,高15米,寬9.35米,用多塊石灰岩壘加而成,接縫嚴密,渾然一體,宏偉壯觀。正面刻“聖旨”二字,中部橫批刻“節動開褒”四字,兩側刻“旌表愚童馬若愚妻王氏節孝坊”字樣,橫批下兩側刻有“大清道光己丑歲建”八字,背面橫批為“貞順流芳”,其它刻字與正面相同。坊上題字均為翰林單蘭亭所書,字型端莊幽雅。石坊雕刻內容豐富,人物、動物、植物、器物、山河等,無所不有。手法綜合運用立雕、透雕、浮雕、高肉浮雕和線刻技巧,精妙絕倫。主樓下雕刻八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的效果。次樓匾下的四組諧音吉祥祈福動植物圖像如:六(鹿)合(鶴)同春、太師(獅)少保、掛印封(蜂)侯(猴)、父子拜相(象)所雕刻的動物活龍活現。其中“掛印封侯”一組尤為精彩,運用難度大的鏤空雕刻手法,刻出一對玲瓏剔透的鳥籠懸於枝頭之上,籠中刻畫眉鳥能迎風鳴叫,鳥籠能隨風擺動,又雕猴子去捅黃蜂窩的調皮活潑之狀,極富情趣,石牌坊的最高頂部,雕有麒麟昂首負寶鼎狀,給人以凌空欲飛的動感,與巋然岸立的堅實坊柱、坊座形成強烈的對比。石坊設定力度合理,極富情趣。石坊雕刻繁簡得當,主次分明,民諺“天下無二坊”是對庵上石坊的讚譽。庵上石坊坐落在庵上鎮區的中心,吃住非常方便。向西行兩公里有中型的下株梧水庫,這裡綠水青山,是垂釣、洗澡、游泳的好地方。再沿公路西行10公里即可到達公冶長書院,這裡青山環抱,鳥叫哇不鳴,空氣清新,環境幽雅。這裡有公冶長手植雄雌銀杏樹,有明清代碑刻,有公冶祠。可以憑弔孔子弟子賢婿公冶長,可以拾級而上,登上有捻軍駐紮足跡的城頂山,在涼亭下欣賞片片果園和樹林,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庵上鎮交通方便,處安(丘)莒(縣)路中段,可從濰坊、臨沂、諸誠等地乘客運汽車直達。一年四季均可遊覽。庵上鎮是“中國櫻之鄉”,年產櫻桃以色澤鮮紅,味道鮮美著稱。
天下第一奇坊天下第一奇坊
庵上石牌坊位於鎮區石坊公園,現屬省重點保護文物。該節孝坊是由庵上村馬若拙於清道光九年(1829年)奉旨為其嫂王氏所建。坊高12米,寬9.35米,採用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等各種技法,所建內容豐富多彩,仙人異獸,風土人情,車馬人物,飛鳥蟲魚,風雲水月,惟妙惟肖,鬼斧神工,動人心魄,拓片保存於故宮博物院,揚州工匠李克勤、李克儉由此史稱偉大的建築家、雕刻家和美術家,世稱“庵上石坊天下奇,天天觀坊天天迷”。另外,現存於石坊公園的宋代石棺,為全國首次發現;石坊公園旁的血淚老枯柏,為日軍侵華暴行的又一鐵證;轄區各村保留著山東中部傳統的古樸民風民俗特色,為開發人文景觀和民俗文化旅遊的寶貴資源。
著名“九女墳”石棺
古代土埋的石棺刻畫,多是出土於河南省內,這與河南省洛陽、開封兩地曾為帝都有關。二00一年十月,山東省第一屆民間藝術節在安丘市召開,應邀參加開幕式後,旅遊局見我們對展出的山東各地的面具、核雕、剪紙、燙畫葫蘆、瓷畫、麵塑等傳統民間美術,甚感興趣,翌日邀我們同往市區的庵上鎮參觀一座清代石雕牌坊和一具宋代石棺藝術品。牌坊精雕細刻,系晚清之石雕藝術品,十年浩劫期間未被砸碎固然可貴;但是那具石棺,露天置於荒園草地上,更令人注目。石棺為兩塊巨石雕鑿而成,扣合為一體。上層刻有壟瓦、滴水瓦當之殿頂,樑柱斗栱等外露,正面中間雕刻墓主夫婦升天立於渦雲之上,雲下墓主的三男二女跪拜於地,送別老人。人物左下刻有:“此是兒女忽見父母尊靈乘雲而去,瞻仰禮敬之處”陰刻銘文二十字。人物兩側,刻以筆管式之窗欞,分明為三間四柱之建築,看去如一座石樓。石棺正面下層,中間開一門式,上有門簪,中有鋪首,門上鑿刻乳釘五十四枚,門之兩邊,各雕刻侍女一人。二女皆梳高髻,著交領短袍短擺開衩。腰系長裙,底露翹首長鞋。居左者手托盤盞,作八分側面,鼻唇略殘;居右者,作側臉觀,右手執八楞壺,左手舒袖托壺底,形象溫良。二侍女隔門相對,體現了都是為墓主敬茶奉水的勞動者。這一樓形建築的石棺兩側山牆下,各雕兩名武士,頭戴朝天翹的幞頭,穿袍緊帶,足登高靴,手中各握一柄“骨朵”(俗稱金瓜。兵器,棍棒之端,大首如蒜頭者,以鐵或硬木為之。其字本作胍月乇,音轉為骨朵。見《武備志》),面朝前站立。石棺後面外壁,中間雕一雙手相合,彎臂當胸的仕女,面對人立,兩側次間壁上,各雕一手執骨朵武士,二人側身相向而立。石棺底部的台基,刻覆蓮三層,其形受佛教雕刻藝術之影響,同時也反映了墓主篤信“淨土宗”。石棺通高二百二十七公分,東西長二百四十公分,南北寬一百五十六公分。原石上之人物均有八十公分左右之高,是歷代石棺上罕見的浮雕藝術。
石棺石棺
石棺上刻有題記及紀年的,前所未有。這具石棺的前部窗欞上方,刻有一片較長的題記,全文共二百六十字,分作二十五行,滿行者有十一字。原文概述了胡璉家世及造佛之事。錄之於下:“大宋密州安化軍諸城縣來西坊保西清河村,孤子胡榮伏為先考諱璉,少年崇釋,常持慈悲,抄訟(頌)金經,莫知其數,年五十有七而終身矣。先妣史氏生子五人:長男榮,次男溫,三男瓊,四男增。壽仁遂於住宅西建立萬佛堂一所,永為供養。男五郎早亡,女大娘適事朱真,慈母在日,尚修功德,特舍財鐫石像佛九尊。迎奉於李仗鎮東西二僧院並只漆村僧院,安置訖,請僧轉《妙法蓮花經》一藏。所修功德,不可量數,洎年八十有三,令榮造棺命工于山選石為室,至來歲正月末旬八日,忽大限至,而乃巫焉殮葬於內,以為棺槨。榮尚難報劬勞之苦,酬□養育之恩,心中思之,何日忘□,聊錄此功德,伏願尊靈早上天界,題於棺之側永記之。大宋紹聖三年六月二十八日胡榮等建。”
生態環保游生態環保游
石棺原在安丘庵上鎮清河村西稱“九女墳”。後來,政府將石棺由郊野運到庵上鎮公園內,隨後邀請了山東省博物館專家鄭岩和市博物館賈德民先生共同研究考證。事後由鄭、賈二先生執筆,撰寫了《北宋畫像石棺述要》一文,發表在《安丘文史資料》第九輯。文中認為此一殿堂式石棺造型,“正脊兩端微翹,並略刻出獸頭形象,四條垂脊亦微翹,末端皆刻獸,屋頂四坡刻瓦壟,檐部刻上斗栱及方形飛椽,具有明顯的宋代木結構房屋建築的特點。”在評價石棺價值的學術價值時,文中說:“這種仿房屋形式的石棺,在全省乃至全國尚屬首次發現……這為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又:“其次,石棺的發現對於古代喪葬習俗和墓葬制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已被發現的宋代前少數畫像石棺,多刻孝子故事與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內容。而此石棺的形制與在長安發現的隋代李靜訓墓相近。幾具大型唐墓中也有這種形式的石棺。由此可以考察中國古代葬具的演化規律,從而反映出喪葬習俗等方面的一些內容。”
此外,若從美術方面的學術價值而言:殿堂屋宇式的石棺上,以浮雕手法雕刻人物,堪稱獨此一品。它的可貴不只是空前絕後,而是它的雕刻藝術之高妙。就石棺門旁的侍女來說:人體的比例、衣紋的處理、簪發耳環細部的輕雕;一個袖口綰起,一個舒袖托壺,表現壺之重與熱等藝術手法,無比地簡練與生動,難能可貴。可惜的是,它被安置在一個既無展廳,又無方亭草棚遮蓋的保護下,任憑風雨浸蝕。所幸庵上村距離縣城數十公里,既不通火車,又無大型公路汽車站,不然早被國外古董商人勾結民族敗類盜出國外了!
“浮雕”二字,中國《辭源》不見其目。繼而出版的《辭海》於“浮雕”條目下,刊以Relief,並釋言:“界於平面空間感覺與立體空間感覺之雕刻也。”觀此,可知中國向無浮雕一辭,而是與“美術”二字同是來自外文譯成的漢字。中國過去文辭中沒有“浮雕”二字,並不說明沒有浮雕藝術。早在公元五世紀前後的石刻造像的碑陰上,就雕有手捧供品的梳髻供養人,其表現技法與宋胡璉石棺上的侍女相比,同是出於民間藝人之手。故今人談藝者嘗讚嘆西方雕刻,而不知國內不乏古代浮雕佳作,只是古物尚未被人們普遍注目和認識。這些,中國美術史上亟待增補之。
生態環保旅遊
近年來,庵上鎮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堅持封山育林,截至目前,已栽植側柏、黃櫨、五角楓、火炬等180萬棵,綠化荒山138座,做到了山山披綠裝,溝溝水常流,取得了豐厚的生態效益,其中,城頂山萬畝槐樹林場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林場,柳河峪村被評為“全國植樹綠化千佳村”,城頂山森林公園被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
庵上鎮公冶長書院庵上鎮公冶長書院
庵上鎮加大旅遊開發力度,聘請國家旅遊局來鎮勘查規劃,統一設計,統一藍圖,舉辦“櫻桃旅遊文化節”,做到年年有創新,年年有項目,年年增景點。以百里櫻桃路相連,重點改造櫻桃谷、桃花源、杏花村、梨樹溝、蘋果坡、紅果嶺、板栗帶,開闢特色果園觀光區,遊人既可欣賞到秀麗的山水風光,又可到果園採摘、品嘗新鮮櫻桃;改造建設22個綠化生態農莊,開發傳統特色飲食,品農家果,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形成民俗旅遊新亮點;保護重建眾多旅遊景點,整理人文傳說,重點開發古文化旅遊,打響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的品牌,取得了較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名村介紹

庵上村

坐落在中國櫻桃之鄉庵上鎮鎮區,盛產大櫻桃,有大櫻桃基地420畝,這裡有全國文明的“天下第一坊”—庵上石坊,每年有眾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是山東省十大旅遊名村之一。與日本聯營建有占地220畝的蔬菜盛產基地,現已種植大蔥出口日本。美麗的馬鞍山已經做了整體規劃,進行土壤改良,綠化種植,建成美景山區,並投資建有石料廠,生產石灰石等,並日產約450方。庵上村,建於1829年(清道光九年),是庵上村馬若拙為其兄馬若愚之妻王氏所立的節孝牌坊。相傳由江蘇揚州雕刻藝人李克勤、李克儉兄弟二人設計,率徒弟8名,歷時13年雕築而成。石坊為頂、身、座三部分,高15米,寬9.35米,用多塊石灰岩壘加而成,接縫嚴密,渾然一體,宏偉壯觀。正面刻“聖旨”二字,中部橫批刻“節動開褒”四字,兩側刻“旌表愚童馬若愚妻王氏節孝坊”字樣,橫批下兩側刻有“大清道光己丑歲建”八字,背面橫批為“貞順流芳”,其它刻字與正面相同。坊上題字均為翰林單蘭亭所書,字型端莊幽雅。石坊雕刻內容豐富,人物、動物、植物、器物、山河等,無所不有。手法綜合運用立雕、透雕、浮雕、高肉浮雕和線刻技巧,精妙絕倫。主樓下雕刻八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的效果
庵上牌坊庵上牌坊

柳河峪村

坐落在美麗的城頂山下,自庵上鎮區西行20華里即到。這裡山清水秀,盛產素有“春果第一枝”的人間少有的果櫻桃。這裡是中國櫻桃之鄉的發源地。其中大櫻桃450畝,小櫻桃200畝並且有中國櫻桃之鄉的櫻桃批發是市場。每年春天櫻花燦爛,櫻桃遍野,是“全國綠化千佳村”。公冶長書院風景區,千年銀杏參天而立,鳥語花鄉,景色優美。吃鮮櫻桃,喝山泉水,看山川美景。聽美麗的傳說,真可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是山東省著名的旅遊勝地。柳河峪櫻桃1994年就榮獲濰坊國際風箏會博覽會金獎。這裡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山泉水澆灌的櫻桃會含糖量高。更含豐富的維生素等,有駐顏美容祛病延年益壽之功效。這裡很多八、九十歲的老人鶴髮童顏,依然忙碌活躍在櫻桃園內,成為中國櫻桃之鄉一道亮麗的風景。勤勞聰慧的柳河峪人,熱忱歡迎八方客商前來觀光旅遊,品櫻桃。
小櫻桃小櫻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