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里肖夫,Л.В.

庫里肖夫,Л.В.

庫里肖夫,Л.В.蘇聯電影導演、電影理論家。1899年 1月13日生於坦波夫,1970年3月29日卒於莫斯科。曾就學於莫斯科美術學校。1916年入電影界,在漢榮科夫電影製片廠任美工師。1918年開始導演影片。第一部影片是《工程師普賴特的方案》。蘇聯國內戰爭期間領導過新聞片的拍攝工作。1919年在蘇聯國立電影學校建立了被稱為“庫里肖夫集體”的教學工作室,培養了В.И.普多夫金、Б.В.巴爾涅特等著名的電影導演和А.С.霍赫洛娃等著名演員。這一教學與研究活動一直持續到晚年。

個人經歷,主要貢獻,

個人經歷

蘇聯電影導演、電影理論家。1899年 1月13日生於坦波夫,1970年3月29日卒於莫斯科。曾就學於莫斯科美術學校。1916年入電影界,在漢榮科夫電影製片廠任美工師。1918年開始導演影片。第一部影片是《工程師普賴特的方案》。蘇聯國內戰爭期間領導過新聞片的拍攝工作。1919年在蘇聯國立電影學校建立了被稱為“庫里肖夫集體”的教學工作室,培養了В.И.普多夫金、Б.В.巴爾涅特等著名的電影導演和А.С.霍赫洛娃等著名演員。這一教學與研究活動一直持續到晚年。
1924年庫里肖夫拍攝了影片《西方先生在布爾什維克國家的奇遇》,以滑稽喜劇的形式嘲弄了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革命的歪曲宣傳,反映了革命後俄國的真實情況。其後拍攝的影片有科學幻想片《死光》(1925)、《遵守法律》(1926,據J.倫敦的小說改編)、《偉大的慰問者》(1933)、《鐵木兒的誓言》(1942)、《我們從烏拉爾來》(1944)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庫里肖夫對電影藝術特性的獨到見解,在電影表現手段的探索、造型和蒙太奇處理、演員表演以至聲音的運用方面,有許多獨創的、革新性的成就。
早在1916年,庫里肖夫就開始致力於研究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他在總結自己的藝術實踐並深入研究美國影片,特別是D.W.格里菲斯的影片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蒙太奇理論,認為電影藝術的特性就是蒙太奇。他以實驗的方式證明,將同一鏡頭與不同鏡頭分別組接,就可創造出不同的審美含義,這一實驗被稱為“庫里肖夫效應”。他還指出,通過蒙太奇可以體現時間的運動,表達作者的態度,啟發觀眾的感受。他的理論經過С.М.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改進和闡發對整個電影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庫里肖夫,Л.В.庫里肖夫,Л.В.

主要貢獻

庫里肖夫的主要理論著作有《電影藝術(我的經驗)》(1929)、《電影中的排練方法》(1935)、《電影導演實踐》(1935)、《電影導演基礎》(1941)、《鏡頭與蒙太奇》(1962)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