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特·考夫卡

庫爾特·考夫卡

庫爾特·考夫卡(Kurt Koffka,生於1886年3月18日,逝於1941年11月22日)美籍德裔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專著于格式塔心理學研究與推廣,著有《思維的成長:兒童心理學導論》、《格式塔心理學原理》等著作,在兒童生理髮展、記憶論和人格學說方面作了傑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爾特·考夫卡
  • 外文名:Kurt Koffka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德意志帝國柏林
  • 出生日期:1886年3月18日
  • 逝世日期:1941年11月22日
  • 職業:心理學家
  • 畢業院校柏林大學
  • 主要成就: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 代表作品:《思維的成長:兒童心理學導論》、《格式塔心理學原理》
人物生平,家庭背景,求學生涯,著書立說,學術體系,格式塔心理學,兒童心理發展論,知覺研究,記憶說,人格論,出版著作,主要著作,發表論文,主要貢獻,促進了格式塔心理學的推廣,推動了知覺心理學的發展,孕育了現代認知心理學的一些記憶觀點,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庫爾特·考夫卡
考夫卡1886年3月18日出生於柏林的—個律師家庭。考夫卡從小接受的文化可以說是“世界性的”,他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律師;母親是猶太人,情仰新教;弟弟是一名法官。他接受的柏林文化和心理學薰陶遠比韋特海默更加深遠。家裡為他聘請了英語女教師教習英語,可能因為這個緣故,考夫卡始終是一個“親英派”。受舅舅(考夫卡的舅舅是個生物學家)的影響,考夫卡從小對哲學開始感興趣,而且在1903年進入柏林大學後選修了這門課程。

求學生涯

1903-1904年在愛丁堡大學學習哲學,期間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05年他進入柏林大學,他的導師是德國心理學家司徒姆夫,後者還是韋特海默柯勒的老師。
1906-1907年,考夫卡開始把一些心理學概念套用到實踐中。在心理實驗室進行顏色弱化的研究,同時開始學習生理學方面知識。
1908年考夫卡以《節奏理論的實驗研究》一文獲得博士學位。同年他憑藉另一項顏色盲視研究成果研究生助教獎學金。
畢業之後,他曾經作為屈爾佩的助教在符茲堡大學工作了一年,通過實驗來研究由於相似引起的聯想。在符茲堡大學工作期間,他深受符茲堡學派研究風格的影響。同年他與Mira Klein成婚。

著書立說

1910年他與韋特海默和柯勒在法蘭克福進行了長期的和創造性的合作,與柯勒一起作為韋特海默似動現象實驗的被試,從此三人一起成為格式塔學派奠基人。
1911年考夫卡受聘於吉森大學擔任教師。1911年至1924年,考夫卡曾在德國基贊大學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年),考夫卡應徵入伍,他在軍中精神病醫院從事大腦損傷和失語症患者的研究工作。1921年他出版一本有關兒童心理學的書《心靈的成長:兒童心理學引論》。
戰後美國心理學界慢慢開始關注正在德國興起格式塔學派,邀請考夫卡為美國《心理學公報》寫一篇關於格式塔的論文。
1923年他與Mira離婚,與Elisabeth Ahlgrimm結婚。但同年他再次離婚。
1924年考夫卡為逃避德國納粹來到美國,先後在康奈爾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和斯密斯學院任訪問教授。
1927年考夫卡被任命為美國斯密斯學院心理學研究教授,主要從事知覺的實驗研究。
1932年考夫卡曾隨一個探險隊來到中亞進行研究中亞人的調查工作,並開始寫作《格式塔心理學原理》。
1935年,考夫卡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學原理》一書。
晚年,考夫卡還研究過顏色視覺和知覺組織。1941年11月22日,考夫卡因心臟病卒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北安普頓。

學術體系

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有兩個,一個是直接經驗、一個是行為。格式塔心理學把直接經驗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這種直接經驗是一種自然現象,只能通過觀察來發現,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強調運用自然觀察法。但由於直接經驗中也包括一種類似於意識的東西,而對這一部分的研究必須依賴於主體的內省,但是內省不能用作分析,只能用來觀察。不管是觀察還是內省,格式塔心理學要求都必須從整體上去把握。格式塔心理學以直接經驗(有時也稱現象經驗)和顯明行為作為研究對象,因此該流派在具體研究中除了使用整體觀察法,還運用實驗法。格式塔心理學所運用的實驗法主要是實驗現象學方法。
庫爾特·考夫卡

兒童心理發展論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整體優於部分,整體不是部分的機械相加,而是具有和部分不同的質的特點。因此,考夫卡認為兒童身心的發展也是遵循這個原則。例如,嬰兒的動作,最初是整體反應,以後才逐步分化。又如思維不是出感知覺元素拼湊起來的,而是有其自己的本質的。
考夫卡認為身體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是同時展開的,有生長發展和學習發展。他認為兒童的身心發展不僅僅受先天因素的影響,還受環境的影響,且是先天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他認為兒童身心發展遵循兩大格式塔原則,即兒童的身心發展順序遵循出整體到特殊的法則,先從全身粗略性活動開始,而後到局部性精細動作。兒童的認知活動遵循由概括到精細法則,先從對事物的概括認識開始再到學習內容的細節。

知覺研究

考夫卡對知覺研究作了一般性評述,他指出格式塔學說不只是一種知覺的學說,它甚至也不是一種心理學理論。但是它卻起源於對知覺的研究,而且在已經進行的實驗工作中,比較成功的部分就是對知覺進行的研究所提供的。
庫爾特·考夫卡
他認為知覺經驗有一種在任何部分中都找不到的整體性。知覺不能由感覺元素的集合或者僅僅是各部分的總和來解釋。知覺本身就顯示出一種整體性,一種形式,一個格式塔。考夫卡認為,這種整體性不僅在人類身上得到證實,而且在動物實驗中也得到了證實。

記憶說

考夫卡強調記憶中的組織因素;強調記憶是一個記憶痕跡內容不斷變化的動力過程,而遺忘是類似記憶痕跡之間相互干擾的結果,而且記憶痕跡內容的動力變化也會使個體產生遺忘。考夫卡認為自我的動機、態度及意向等都代表自我的一種心理需求,這是產生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動力,記憶作為一種心理活動自然也會受到它們的影響,這是在強調記憶中的動機性因素。
考夫卡認為在記憶中個體知覺到材料後,對材料進行組織加工,個體對材料內在關係及其結構的認識及其理解會影響到對材料的記憶效果。識記後的材料在大腦神經內會留下知覺物體的痕跡,即記憶痕跡。記憶痕跡並不是分散的孤立的要素,也不是靜態的、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不斷交化、發展的有組織的系統,這個系統會不斷影響個體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理解。

人格論

考夫卡指出人格是心理學中最大的領域之一。如果不涉及人格現象,那么心理學便是不完整的。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人格是一種格式塔。他在論述心物場和記憶理論時指出,心物場含有自我和環境兩部分,兩者各有自己的結構。其中自我不是一個點、一個總和或欲望本能的集合。他認為人格這個概念或可用以說明自我的意義。自我包括需要、準需要、意向、意志決心和態度等,場不斷在自我的影響下轉變,對記憶等也有著很大的影響。自我和環境之間的動力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自我本身的性質。

出版著作

主要著作

《心之發展》(1921)考夫卡把格式塔心理學理論套用到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上,在書中考夫卡討論了一些發展心理學中所經常遇到的問題,如嬰兒行為,成熟和學習在發展中的作用,以及感覺運動發展和認知發展的各個方面。
《知覺:格式塔學說引論》(1922)在文中,考夫卡強調知覺不是感覺的組合,而是整體經驗。
《格式塔心則學原理》(1935)對格式塔心理學做了全面而系統的論述。

發表論文

1909 Experimental-untersuchungen zur Lehre vom Rhythmus.
1912 Zur Analyse der Vorstellungen und ihrer Gesetze.
1915 Zur Grundlegung der Wahrnehmungspsychologie: Eine Auseinandersetzung mit V. Benussi.
1919 a Zur Theorie einfachster gesehener Bewegungen: Ein physiologisch-mathematischer Versuch.
1919 b über den Einfluss der Erfahrung auf die Wahrnehmung.
1928 The Growth of the Mind.
1928 Mental Development.

主要貢獻

促進了格式塔心理學的推廣

格式塔心理學的三個代表人物各有其長,考夫卡作為這個小組中的“銷售者”,對於宣傳格式塔心理學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他的《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幾乎包括了格式塔心理學的全部要義,並且常以韋德海默和柯勒的許多實驗為例證。考夫卡雖然在演講台上表現不盡如人意,可是在寫作方面卻揮灑自如,並且把韋德海默未整理的實驗及其思想揉合於其中,使得格式塔心理學的思想更加豐滿。
庫爾特·考夫卡

推動了知覺心理學的發展

考夫卡在韋德海默和柯勒關於感知覺研究的基礎上,揭示出知覺的一系列特徵,如知覺的相對性、知覺的整體件和棚覺的組織性等,這些觀點已經成為心理學教科書不不可或缺的內容,對知覺領域的拓展和革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如美國心理學家個在格式塔心理學方面造詣最深的學者之一哈里·赫爾森提出的適應水平理論,就是以知覺的組織化原理為出發點發展而來。鮑爾等人也指出“格式塔理論優先研究的是知覺.並在這—領域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以至於極少頑固的反對者才貶低這一成就。”

孕育了現代認知心理學的一些記憶觀點

考夫卡記憶研究中,認知心理學家所做的一些實驗研究及觀點與格式塔心理學家的觀點極為類似,甚至有些觀點是在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化和拓展,比如認知心理學對場合的強調,可以說是格式塔心理學重視情境作用的道一‘步細化。

人物評價

波林在他權威性的心理學史評價考夫卡,看起來好像是這樣的,正統學說沿著感官分析這條筆直和狹窄的通道已經走人了迷途。而正是敞開的大門和寬廣的現象學大道通向了人生。儘管考夫卡等格式塔心理學家並不是第一批也不是惟一做出這個發現的人,然而,是他們如此令人信服的形式做出這個發現的,它已經被納入科學心理學的結構之中了。
庫爾特·考夫卡
王鵬引用考夫卡同事對這位心理學家的描述:“這位害羞、自疑、其貌不揚的小個子男人(考夫卡),性格古怪、嗓門特大,可當他坐在桌前的編輯這些事實和學說的時候卻感到心曠神怡,遊刃有餘”。王鵬評價,考夫卡本人並沒有做過多少值得注意的認知研究。他幾乎所有的實驗工作都是在探居感知、色彩和運動知覺方面。可是因為他的英語極好,所以《心理學通報》的編輯歲伯特·格登(他曾與考夫卡在齊維爾茨堡學習過)邀請,他用英語撰寫研究報告來對格式塔心理學及其思想進行闡析。這篇文章發表在1922年,從此以後考大卡就成了這個運動的代言人。格式培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和學習理論的思想為心理學界所熟知,大多是因為他的宣傳文章和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