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勒地震台

庫爾勒地震台,包括 043 地震台、鐵門關地震台、霍拉山地震台三部分,其中 043 地震台是台站管理、資料匯集、震情分析、對外交流的中心。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是新疆地震局直屬的綜合地震台。現有的觀測項目有:測震( DD-1 短周期地震儀、 FBS-3A 型數字地震儀);地應力( RZB-1 型壓容應變儀);地傾斜( 2 套 SQ-70 型石英傾斜儀);跨斷層儀( MD 系列);自動測氡儀( SD-3 )以及數位化觀測的伸縮儀( SS-Y )、長水管傾斜儀( DSQ )、重力儀( GS-15 )和氣溫氣壓降雨測量儀( RTP-1 )。這些測項中,測震為國家 Ⅱ 類台,其餘前兆觀測項目均列為國家基本台網。

庫爾勒地震台曾經觀測過的項目還有:測震( 573 熏煙短周期地震儀: 1973.4-1997.6 ; DK-1 中長周期地震儀: 1980.10.22-1998.4 ;基式中長周期光記錄地震儀 1983.8-1993.3.31 ; 513 中強地震儀: 1981.5.23-1986 );地傾斜(金屬水平擺傾斜: 1980.7-1992.5 );地電(自然電位、形變電阻率: 1979.1-2002.6 );跨斷層短水準測量;地磁(磁秤: 1981-1983.12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爾勒地震台
  • 組成:043地震台、鐵門關地震台
  •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
  • 類型:綜合地震台
自然環境,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交通條件,水電情況,地質背景,歷史地震,生活條件,基本建設,觀測項目,地震觀測,地形變觀測,地下流體觀測,

自然環境

地理環境

庫爾勒市位於南天山山前沖(洪)積扇,地勢北高南低,其西北部為天山山脈的霍拉山,中部為庫爾勒綠州,南部為塔里木河沖積平原,再往南為塔里木盆地。
庫爾勒地震台
庫爾勒地震台新觀測山洞位於庫爾勒市北的霍拉山南坡,在通往鐵門關水電廠公路的西側,南 1.2 K m 處為 314 國道, 1.5 K m 處為南疆鐵路。洞外 50m 處有輸油及天然氣管通過,正在建設中的 “ 西氣東輸 ” 工程從洞前 500m 處通過。

氣候條件

該區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冬季乾冷,春季短暫,冷暖氣候交替,天氣多變。多大風、沙塵暴天氣;夏季為低氣壓控制,空氣對流強,常產生陣風;秋季短暫;年平均氣溫 11.6 ℃,最高氣溫 35.5 ℃,最低氣溫 -14.4 ℃;日照 2769.8 小時,全年無霜期 226 天;年平均降水量 58.6 毫米,蒸發量 2257.2 毫米;常年刮東北風。

交通條件

庫爾勒市是新疆巴音郭塄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是新疆規劃重點建設的三個中等城市之一。該市交通便利,是新疆南北疆交通的樞紐, 3 條國道( 314 、 216 、 218 )通過本市;有發往南北疆、蘭州、西安等地的多次旅客列車;有通往北京、廣州、濟南、烏魯木齊、和田、喀什、庫車等地的民航班機。

水電情況

庫爾勒市水電資源均比較充足,其東北方為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 —— 博斯騰湖,孔雀河經庫爾勒市一直向南流向塔里木盆地的羅布泊。鐵門關地震台使用的是鐵門關水電廠的深井水; 043 地震台使用的是湖光紡織針織廠的深井水。庫爾勒市有大山口水電廠、鐵門關水電廠及塔什店火電廠,形成電網,停電時間較少。

地質背景

1、大地構造位置、新構造環境及地層
按板塊構造觀點,庫爾勒位於塔里木板塊北部、塔里木北緣活動帶麥丹塔烏~克孜爾塔格晚古生代陸緣地塊。處在南天山新構造隆起與塔里木盆地拗陷交接部位。兩側差異新構造運動幅度達 600 米左右。
主要出露地層為下元古界老變質岩及大理石化石灰岩。台站南面為第四紀晚更新世~全新世坡洪積。
2、活動斷裂
庫爾勒北面山前地帶是天山南坡山麓北輪台岩石圈斷裂所在地。該斷裂走向 290° ~ 300° ,為北傾逆斷層。在其東段孔雀河至上戶東北一帶晚更新世洪積扇上形成斷層陡坎。在庫爾楚的斷層面傾向 320° ,傾角 40° ,斷層破碎頻寬4~8米,為破碎的下元古界黑雲母片麻岩角礫及上新統礫岩、砂岩角礫。反映洞內斷層在上新世以後有所活動。
觀測山洞位於油庫~造紙廠斷裂與孔雀河隱伏斷裂交匯處西邊。油庫~造紙廠斷裂走向北西,長 25Km,以西3.5Km與霍拉山山前斷裂相連。山洞西側斷層剖面反映下元古界黑雲母片麻岩及其寬達 1.2 ~ 2.5m的斷層破碎帶自北向南逆沖於上新統礫岩及其上覆晚更新統角礫岩之上,晚更新世角礫岩頂部熱釋光地質年齡距今 14800±1200年,表明斷層在晚更新世晚期以後有所活動。斷層面傾向 15° ,傾角 38°。但斷層未將最新的堆積砂土角礫層錯動。
孔雀河斷裂走向北東,長13Km ,據新疆地質礦產局第一勘測設計院物化探分院對鐵門關南孔雀河河谷所作的兩條人工地震探測剖面反映,該隱伏斷裂位於地下10~30m。斷裂破碎頻寬170~270m。
霍拉山山前斷裂長45Km左右,為北輪台岩石圈斷裂的南支。北輪台斷裂走向北西西,長 300 K m 。斷裂傾向北東,傾角50° ~ 70°。在野雲溝至庫爾楚一帶有6~20Km長的斷層陡坎。

歷史地震

庫爾勒台位於南天山地震帶的東段,中強地震主要沿天山地震帶分布在其北西方向,周圍 200 K m 範圍歷史地震頻度較高,從 1927 年該區有歷史地震記錄以來,共發生 5 級以上地震 25 次,其中 6 級以上地震 3 次,最大地震為 1949 年輪台西的 7.2 級地震。 1939-1940 年在霍拉山斷裂的西部連續發生了 6 次 5.5 - 6.0 級地震,構成 1 次地震活動高潮期, 1949 年在北輪台-辛格爾斷裂的西部發生了 1 次 7.2 級地震及多次中強餘震,之後本區地震活動趨於減弱,中強地震活動有沿北輪台-辛格爾斷裂向東遷移的跡象, 1967-1993 年在庫爾勒周圍 60 K m 範圍發生了 4 次 5.0 - 5.7 級地震。

生活條件

庫爾勒市為縣級小城市,屬二類地區,加之塔里木石油開發,物價水平相對較高。由於工作的需要,地震台站均設在城外或城郊,職工生活及子女上學均有一定不便。庫爾勒地震台為二類艱苦地震台站,建台 30 年來,觀測、辦公及職工住宅一直在破舊的平房內,冬季則靠煤爐取暖。一些地方性的政策得不到落實,子女上學及就業也都遇有不少困難。

基本建設

(六)台站的作用
庫爾勒地震台作為新疆地震局最大的綜合地震台,擔負著南天山中、東段的地震監測預報研究和自治區境內 4 級以上地震、烏魯木齊市周圍地區 3 級以上地震的速報及國防科工委境內外核查等任務。是新疆地震局前兆觀測項目最多的一個台站,在新疆地震監測預報研究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998 年被選定為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 GPS 基本站。從 1990 年起,其形變資料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科學教育部地震研究所開展交換工作。
(七)台站發展的歷史過程及管理情況
1970 年,國家地震局新疆地震大隊成立後,就開始了庫爾勒地震台的選台工作,直到 1973 年 4 月,才在塔什店紅光無線電廠設立監時台,後於 1976 年 4 月遷至鐵門關,在這期間,只有測震一個測項觀測,台站工作由蘇進貴同志負責。
從 1978 年開始,陸續增上了地電、地應力、地傾斜等觀測項目,逐步形成了綜合台的規模,也開始了台站的基本建設。
從 1975 年到 1980 年,庫爾勒地震台歸南疆地震工作隊管理, 1981 年開始又改為新疆地震局直屬台,揚振銘同志出任台長。 1984 年,陳德源同志任台長,台站級別被確定為正科級。 1991 年 1 月由李德成同志出任台長至今, 1997 年 5 月李德成同志被聘為副縣級台長。
經過三十年的風風雨雨,在兩個文明的創建活動中,特別是經過 “ 九五 ” 數位化改造,庫爾勒地震台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先後被庫爾勒市人民政府命名為 “ 治安模範單位 ” 、 “ 綠化達標單位 ” 和 “ 安全文明小區 ” , 1999 年被新疆地震局命名為 “ 文明地震台 ” ,被評為新疆地震局 2000 年度、 2001 年度先進集體。

觀測項目

地震觀測

1、地震觀測簡述
目前觀測項目有 DD-1 短周期地震儀和 FBS-3A 型數字地震儀。 1982 年被列為國家 II 類台。測震台在庫爾勒市鐵門關水電廠院內,具體地理坐標為北緯 41.81° ,東經 86.19° 。早在 1970 年就開始了選台工作,到 1973 年 4 月在塔什店紅光無線電廠架設 573 短周期地震儀進行臨時觀測, 1976 年 4 月移至鐵門關觀測,擺房是臨時借用一個廢水塔,放大倍數可達 6 萬倍。 1979 年 10 月鐵門關完成基建,並建成一個長 80 余米的山洞,岩性為前震旦系片麻花崗岩,覆蓋層厚度大於 30 米,年溫差 0.5 ℃ 。當年 573 地震儀遷入新建記錄室和山洞內擺房開展觀測工作。 1980 年 9 月架設 DD-1 短周期地震儀,使用幾年後停測, 1997 年 7 月恢復觀測至今,同時 573 型短周期地震儀停測。 1980 年 10 月架設 DK-1 中長周期地震儀,觀測到 1998 年 4 月停測。 1981 年 5 月和 1983 年 8 月曾分別 架設過 513 中強地震儀和 SK 型中長周期地震儀,但都未能正式投入觀測。 1998 年 4 月,在原 DK-1 的擺墩上架設了 FBS-3A 型數字地震儀,在試運行過程中又不斷升級改造,於 2000 年 11 月通過國家數字台網驗收,並正式向新疆地震局數字遙測地震台網及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報送數字資料。
( 2 )不同頻道( LP 、 VBB 、 SP )的噪聲功率譜
庫爾勒鐵門關地震台 FBS-3A 地震儀器 VBB 功率噪聲譜(圖 2-8-6 ),噪聲高頻段為 2.5-3.6Hz ,中心頻率為 2.88Hz ,干擾源可能為水電站導流洞和水庫;低頻段為 3.0s—20s ,干擾源可能為地脈動和風。

地形變觀測

1、地形變觀測簡述
地形變觀測項目有: SQ-70 型石英水平擺傾斜儀 2 套, RZB-1 型壓容鑽孔應變儀 1 套、 MD 系列跨斷層儀 1 套, SS-Y 型伸縮儀 1 套、 DSQ 型長水管傾斜儀 1 套、 GS-15 型重力儀 1 套。均屬國家基本台網
地傾斜觀測: 1987 年 2 月在山洞第二個支洞架設 JB 型金屬水平擺傾斜儀開展地傾斜觀測,於 1992 年 5 月停測。 1989 年 7 月在山洞第三個支洞架設 SQ-70 型石英水平擺傾斜儀觀測至今。 2000 年 1 月在新監測山洞又架設一套 SQ-70 型石英水平擺傾斜儀,以取代鐵門關的石英傾斜儀。
跨斷層測量: 1991 年至 1992 年,新疆地震局長期借用了新疆軍區通訊總站的一個戰備山洞,投資 78000 元進行了一期建設改造工程。 1992 年 11 月開始架設儀器,觀測儀器是地殼應力研究所生產的 MD4412B 型浮子式垂直變形測量儀和 MD4211BA 型岩體水平變形測量儀, 1993 年元月正式開始觀測, 1996 年列入全國基本台網。
數位化形變前兆觀測儀器: 2000 年,中國地震局、新疆地震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馬蘭基地共同投資 300000 元,對新監測山洞進行了二期建設改造。於 11 月開始架設伸縮儀和長水管傾斜儀,後於 2001 年 6 月架設了重力儀,並於 2001 年 10 月架設氣溫、氣壓、降雨、洞溫等項輔助觀測,開始了數位化形變前兆觀測。
2、台址條件
庫爾勒市以北屬前震旦基底抬升區,以南屬第四紀沉降區,抬升區與沉降區之間為挽近活動斷裂(鐵門關斷裂,北輪台斷裂),升降差異運動明顯。
鐵門關監測山洞深約 80 米,岩性為前震旦紀片麻花崗岩,覆蓋層大於 30 米,石英傾斜儀的觀測室在山洞最里端。年溫差小於 0.5 ℃ 。干擾因素主要為鐵門關水庫。鑽孔應變的測孔在山洞西 100 米處,岩性相同,影響觀測的主要因素是水庫蓄水和河道放水。
新監測山洞所在地區構造上處於南天山褶皺帶與塔里木地台的交界部位,影響較大的斷裂主要有北輪台 — 辛格爾斷裂和興地斷裂。洞內有一條走向 NE-NE 的活動斷裂,傾向 NW ,傾角 40° ~ 80° ,斷裂上的元古界灰色黑雲母片麻岩和大理岩逆沖在上新統砂礫岩層上,斷破碎帶 寬 4-8 米。是從事地震前兆觀測較理想的場所。 新監測山洞全長 408 米,呈 “∏” 形(見圖 2-8-4 ),覆蓋層厚度不論是頂部還是側面均大於 50 米,洞內乾燥,濕度< 80% ,洞溫 15 ℃ 左右,年溫差< 0.5 ℃ 。跨斷層儀架設在東洞口內 60-90 米處,基線長度 30 米,基墩為混凝土墩。石英水平擺傾斜儀、重力儀、伸縮儀、長水管傾斜儀均架設在山洞的中部,儀器墩均為預埋的整塊花崗岩,用水泥與台基基岩相粘接。

地下流體觀測

1、簡述
庫爾勒地震台的地下流體觀測只有氣氡一個測項, 1994 年 5 月架設儀器時與跨斷儀在同一山洞內,設兩個採氣點, A 道在斷層破碎帶中, B 道在 A 道北 13 米處,採氣裝置用 φ25mm 的鋼管制成一 “T” 字形花管,倒埋在地下 1 米處,觀測儀器使用的是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生產的 SD-II 型雙道自動測氡儀,於 1995 年元月正式觀測, 1996 年列入全國基本台網。
2000 年新山洞二期建設改造時,在西洞口內 40 米處的斷裂破碎帶上又做了一個新的採氣孔,孔深 3 米,底部為一倒扣的大塑膠盆,通過氣管接出地面,於 11 月開始觀測,由於儀器原因,於 2001 年 10 月停測。 2002 年 7 月 1 日,又利用一台舊的 SD-3 型自動測氡儀恢復了觀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