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田令

度田令

東漢初年,在農民大起義之後,土地問題稍有緩和。當時劉秀亦未想對這一問題做進一步解決。他於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令各州、郡,清查人們占有田地數量和戶口、年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度田令
  • 時代:東漢初年
  • 目的:限制豪強大家兼併土地和奴役人口
  • 主要人物:劉秀
東漢政權本是在豪強勢力支持下建立起來的。但豪強勢力的發展,土地兼併的逐漸嚴重,既威脅皇權,也影響百姓生活,以及為了加強朝廷對全國墾田和勞動人手的控制,平均賦稅徭役負擔,於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詔令各郡縣丈量土地,核實戶口,作為糾正墾田、人口和賦稅的根據,又命考察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
度田令的背景是在東漢初年,戶口和田地狀況混亂的情況下頒布,以檢核墾田戶口增加國家稅收的政策。度田對象是豪強地主和自耕農,它大大觸及了豪強的既得利益。度田的官員也懼怕地方豪強,因而從一開始就袒護優饒豪強,另一方面對普通百姓卻十分嚴苛。同時豪強將隱瞞的田畝數與人口數轉嫁給貧民,使得百姓怨聲載道。一方面度田不實現象嚴重,另一方面劉秀不想激化中央與日益強大的地方豪強的矛盾,故而度田最後不了了之。詔下之後,遇到豪強勢力的抵制。
頒布度田令的目的:
一、限制豪強大家兼併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
二、便於封建國家徵收賦稅和徵發徭役。
當時,許多大地主擁有武裝,號稱“大姓兵長”,他們隱瞞的田地和依附於他們的人口很多,反對清查。地方官吏懼怕他們,有的貪於賄賂,就互相勾結,任憑地主謊報;而對農民,不僅丈量田地,還把房舍、里落都作為田地進行丈量,以上報充數,這就給廣大農民製造了極大的痛苦。
劉秀以“度田不實”之罪誅殺了十餘個郡太守,下令加緊度田。於是大姓兵長們就武裝反抗,許多農民不明真象,也跟從大姓兵長反抗,這就是史稱的“度田事件”。劉秀一再發兵鎮壓反抗者。“郡縣追討,到則解散,去復屯結。”後來劉秀採取了鎮壓與分化相結合的政策,規定反抗者們“自相糾擿(tí惕,揭發),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對捕獲的大姓兵長,沒收祖田,遷徙到他郡、縣,這是一種很嚴厲的出發措施,因為古代生產力低下,離開故土,人生地不熟,古人認為等同於滅門,通過這兩種措施,反度田鬥爭也就平息下來。
經過度田事件後,郡國大姓的抗衡平靜下來,出現了“牛馬放牧,邑門不閉”的大好局面。度田也成為東漢朝廷的定製。因各項政策措施地實行,為恢復發展社會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得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從而為東漢前期八十年間國家強盛的“明章之治”奠定了物質基礎。劉秀度田獲得了成功,政策延續到東漢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