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金線魚

軀體呈長紡錘形,側扁;頭端略尖,頭背呈弧形,兩眼間隔區不隆突。嘴 中大。眼大;眶下骨的後上角具無銳棘,下緣平滑,上緣不具前向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底金線魚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琉球群島,南至印度尼西亞東部及澳洲西北部
  • 特徵:軀體呈長紡錘形,側扁
形態特徵,棲地生態,分布範圍,經濟利用,相關信息,原始文獻,模式產地,生境,資料來源,

形態特徵

口中大,端位;上頜具3-4對犬齒,不呈水平突出;鋤骨、齶骨及舌面均不具齒。前鰓蓋後緣平滑,頰鱗 3列。第一鰓弓鰓耙數13-16。體被大櫛鱗。背鰭連續而無深刻,具硬棘 X,軟條9;臀鰭硬棘III,軟條 7;胸鰭長,末端達臀鰭起點;腹鰭中長,達肛門;尾鰭上下葉先端呈尖形,上葉呈絲狀延長。體呈鮮桃紅色,腹部呈黃色,體側有二條金黃色縱帶,上方縱帶粗寬。背鰭淡粉紅色,膜上有黃色斑點分布其上;尾鰭粉紅色,上葉延長呈絲狀為黃色;余鰭透明。體長可達20公分。
底金線魚

棲地生態

主要棲息於深海、近海沿岸及大陸棚砂泥底質的水域,棲息深度在35-300公尺之水層。成魚主要以甲殼類、頭足類以及小型魚類為食,幼魚(體長小於12公分)則以橈足類、甲殼類以及浮游類等生物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琉球群島,南至印度尼西亞東部及澳洲西北部。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西部、東北部、澎湖及小琉球等海域。

經濟利用

全年皆有漁獲,肉質細嫩,適合煮湯、清蒸等方式食用。

相關信息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目名:鱸形目
中文科名:金線魚科
拉丁科名:Nemipteridae
中文屬名:金線魚屬
拉丁屬名:Nemipterus
拉丁種名:bathybius
定名人:Snyder
年代:1911
中文名:深水金線魚

原始文獻

Proc. U. S. Natn. Mus., 40:532

模式產地

日本
俗名:底金線魚

生境

暖水性底層魚類, 棲息於水深90-120米以上、低溫高鹽、底質為沙泥和沙質的海區
國內分布:南海, 台灣海峽
國外分布:印度洋, 太平洋

資料來源

福建魚類志[下卷]:192. 台灣魚類志:37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