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比斯古墓

底比斯古墓

底比斯(Thebes)是埃及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的首都,是埃及崇拜太陽神阿蒙的中心地區,這裡有卡納克(Karnak)和盧克索(Luxor)的寺廟和宮殿,以及埃及法老和皇后的墓地,從遺蹟可以看到古埃及文明的高度發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底比斯古墓
  • 類型:古蹟遺產
  • 批准年號:1979年
  • 所在地:埃及
基本信息,遺產簡介,歷史沿革,

基本信息

【名稱】底比斯古墓
【類別】世界遺產
【遺產原屬】是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的首都,是埃及崇拜太陽神阿蒙的中心地區。
【遺產現狀】該遺址於197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遺產簡介

埃及,古城底比斯及其墓地,文化遺產,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底比斯位於埃及中部,古城建於古王國末期,在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最為繁榮,是中王國和新王國時代埃及的首都,為古代埃及政治、經濟、宗教中心。底比斯原名瓦塞,希臘人改為底比斯,因其主神是阿蒙,故又名諾威,意為阿蒙的城市。該城是古埃及阿蒙神崇拜中心。
底比斯城規模宏大,曾被希臘詩人荷馬讚譽為"百門之城",尼羅河東岸是城市的主要部分,有卡納克和盧克索兩處巨大廟宇的建築群。在11王朝時期(公元前約2040年~前1991年),底比斯第一次成為全埃及的首都,開始大興土木,廣建廟宇。
卡納克神廟是埃及最宏偉壯觀的建築之一,供奉著阿蒙太陽神,始建於前1870年,後經數代王朝的修葺擴展,凝聚著埃及2000年建築藝術的精華。神廟有12座巨大雄偉的塔式大門(塔門)。走進塔門,庭院相連,層層推進,主殿和禮儀廳坐落在建築群後部。第2座塔門與第3座塔門之間是建於公元前1300年前後的著名的"連柱殿"。大殿長102米,寬53米,中心高度23米,是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之前規模最大的建築之一。殿內134根粗大的圓柱排列成16行,承托著巨大的石板屋頂,中心圓柱高達21米,直徑3.6米。林立的圓柱無一不是精美的藝術珍品,柱上刻有象形文字和彩繪浮雕,柱頭圓盤呈蓮花狀或紙草花狀。神廟後面是個大水池,人稱聖湖,傳說是供祭司祭祀前沐浴所用。

歷史沿革

盧克索神廟建成於公元前14世紀。神廟包括一個有柱廊的大廳與側殿。大廳東面是一個小禮拜堂,牆壁上刻有穆特穆依亞女王和阿蒙太陽神象徵性結婚,以降生王子的浮雕。神廟北部入口處是雄偉壯觀的柱廊,共有14根近16米高的石柱。公元前13世紀,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在神廟牆外又增建一個庭院,在柱廊的柱子之間又安放了法老的雕像。法老還修建了一個塔門,門上繪有當時的節日盛況以及他在敘利亞作戰情景的浮雕。
王陵所在地的帝王谷王后谷位於尼羅河西岸的底比斯高地。墓室內的畫廊圖案鮮明,色彩繁複。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570年~前332年),金字塔陵墓形式已完全廢棄。為防止王室木乃伊及殉葬品被竊,開始營造地下墓室,甚至在岩石上開鑿墓穴,而用於葬儀的紀念性建築則在別處單獨建造。在這種新型陵墓內,階梯、畫廊和墓室開鑿深度可達200米。帝王谷內比塞蒂一世墓、拉美西斯三世墓和拉美西斯九世墓最為宏偉,但最著名的當屬1922年發現的圖坦卡蒙法老墓。它是已發現的唯一一座未遭盜掘的古埃及王陵。規模不大,形式亦較簡易。總體由甬道、前廳、棺室、耳室和庫房組成。各室中以前廳最大,面積為8.5×4米。棺室內有壁畫,壁畫以宗教活動和埋葬場面為主。棺室內有幾乎塞滿棺室的共分4層的木製聖棺或稱外槨,其內為整塊石英岩雕刻成的內槨。槨內有3層棺,最內層為純金人形棺,內裝圖坦哈蒙的木乃伊,木乃伊頭部罩以形象逼真的純金面罩。除棺室外,其他各室布滿千數以上的家具、雕像、武器、王杖、包金戰車等隨葬品。
此外,哈特且普蘇特王后(約公元前1500年)的階梯式廟宇以其希臘式柱廊和獨具特色的岩雕而蜚聲世界,岩雕反映了王后出訪紅海最南端國家蓬特時的場面。
底比斯不僅以其輝煌壯麗的廟宇和陵墓構成建築精品薈萃的寶庫,而且還是舊日都城的歷史檔案館。廟宇內反映當時社會政治和宗教之間關係的雕刻,以及墓室中以家庭和社會生活為內容的彩繪,經歷了自公元前2000年以來的漫長歲月,為後人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後人據此才得以了解古埃及社會的各個方面,並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他民眾的狀況和社會文化狀況。該遺址於197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