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序言(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序,亦稱“敘”,或稱“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寫的叫“自序”,內容多說明它的內容,寫作緣由,經過,旨趣和特點;別人代寫的序叫“代序”,內容多介紹和評論該書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序言
  • 外文名:preface、introduction
  • 別稱:敘、引、前言、引言
  • 作用:介紹,說明,評論
  • 經典作品:桃花源記
簡介,定義,作者序,非作者序,譯者序,辨析,

簡介

序言是介紹評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序,也叫做“敘”,或稱為“引”,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內容的文章,也包括對作家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明。古代多列於書末,稱“跋”,也叫做“後序”。二者體例略同,因此合稱序跋文。

定義

序言又稱序,通常用來說明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寫作經過。也有他人代寫的,多用來介紹和評論本書內容。常見的有作者序、非作者序言和譯者序三種。

作者序

作者序是由作者個人撰寫的序言,一般用以說明編寫該書的意圖,意義,主要內容,全書重點及特點,讀者對象,有關編寫過程及情況,編排及體例,適用範圍,對讀者閱讀的建議,再版書的修訂情況說明,介紹協助編寫的人員及其致謝等。它的標題一般用“自序”、“序言”或“序”,比較簡單的作者序有時也用“前言”。當另有非作者撰寫的序言時,為區別起見,可用“前言”、“自序”或“作者序”等。翻譯書的原作者專為中譯本撰寫的序言,標題用“中譯本序”。作者序一般排在目錄之前,如果其內容與正文直接連貫的,也可排在目錄之後。

非作者序

非作者序言是由作者邀請知名專家或組織編寫本書的單位所寫的序言,內容一般為推薦作品,對作品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介紹作者或書中內容涉及的人物和事情。有時學生寫作文集時,邀請老師或家長幫他們寫序。它的標題用“序”或“序言”,文後署撰寫人姓名。非作者序一般都排在目錄及作者前言之前,.如果是為叢書寫的序,也排在叢書序之前.。

譯者序

譯者序一般著重說明翻譯意圖,有的也包括翻譯過程中的某些事務性說明,一般以“譯者序”為標題,內容比較簡單的也可以“譯者前言”或“譯者的話”為標題,一般排在目錄之前。

辨析

緒言序言等的區別
前言(即序言)
序言古稱“序”或“引”,也叫序文、敘言、敘文、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以對作家作品進行評論,對有關問題進行研究闡發。它是一篇相對獨立的文章,應該隸屬於套用文的範疇。
緒論(即緒言)
緒言也叫緒論、導言,是學術著作開頭說明全書宗旨和內容等的部分。它隸屬於作品本身,不可獨立於作品之外。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高中《語文》(修訂本)第一冊第四單元選用了四篇文章:《〈吶喊〉自序》、《胡同文化》、《〈寬容〉序言》、《〈名人傳〉序》。就文體來看,它們同屬於序言:《〈吶喊〉自序》是魯迅先生為自己的第一部小說集《吶喊》作的序言,《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為攝影藝術作品集《胡同之沒》作的序言,《〈寬容〉序言》是荷裔美國人房龍為自己的作品《寬容》作的序言,《〈名人傳〉序》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為自己的《名人傳》作的序言。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把序言同緒言、跋、後記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
序言這種文體的文章我們在中學階段已經或將要接觸很多,除本單元的四篇序言外,還有《桃花源記》——陶淵明為自己的詩《桃花源詩》作的序,《魯迅的精神》——瞿秋白為《魯迅全集》作的序,《〈農村調查〉序言》——毛澤東為自己的《農村調查》作的序,《〈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孫中山為鄒魯的《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作的序,《伶官傳序》——歐陽修為《伶官傳》作的序言,《〈指南錄〉後序》——文天祥為自己的詩集《指南錄》作的序言等。
由於序言和緒言均置於卷首,都對書的內容或成書的目的及過程等方面情況作概括的介紹,不少人認為,緒言是序言的一種,其實,它們之間的區別是很大的。 從二者概念的內涵來看:。 從二者的外延來看:序言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它既可用於文學作品,如《〈吶喊〉自序》,也可用於學術著作,如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序》。而緒言只能用於學術著作。有時學術著作可以兼有序言和緒言,序言在前,緒言在後,功用不同,各司其職,如《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就是篇前有前言(即序言),篇首有緒論(即緒言)。
從作者來看:序言可以由原作者自己來寫,如歐陽修的《伶官傳序》,也可以請別人來寫,如孫中山的《〈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而緒言則一定要由作者本人來寫,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導言》。(J補:自序,他序) 從內容上看:序言的內容寬泛,對原作的內容可作說明,也可不作說明,如文天祥的《〈指南錄〉後序》就未涉及《指南錄》的內容;而導言必須用主要篇幅介紹正文的內容要點。(序言內容可涉及可以不涉及,緒言必須涉及) 從表達方式上看:序言的寫作可敘事,可議論,可抒情,均根據寫作目的的需要來決定,甚至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如毛澤東的《〈農村調查〉序言》以議論為主,《胡同文化》則以說明為主,房龍的《〈寬容〉序言》則以平靜的語言敘述了一個寓言故事,《〈吶喊〉自序》就運用了記敘、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而緒言一般側重說明,多用介紹性的語言,如《物種起源》導言。(序言表達方式多樣不固定,緒言多為介紹,固定為記敘和議論)
從與原作的關係來看:序言是原作之外的文章,去掉序言,原作仍可獨立;而緒言是原作的一部分,去掉緒言,著作就不完整。(序言在書文其外,緒言是書文的必構成分)
從在原作品中所處的位置來看:序言一般放在原作前面,而緒言只能放在卷首正文前。如中學教材《物理》、《化學》的第一章《緒言》。
可見,序言與緒言確實區別很大,把緒言歸為序言的一種是錯誤的。同樣,把序言等同於跋、後記也是錯誤的。
既可以說明寫作目的、經過,也可以對作品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有時一部作品可以同時具有序、後記和跋,如顧城、雷米的遺作《英兒》(1993年1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篇前有《本書指南》——是為序言,篇後先有《後記》——是為後記,再有《愛的寬容》——是為跋。
總之,序言與緒言均居於作品前面,但功用不同;序言與跋、後記功能相近,但在作品中所處的位置不同,它們之間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需要我們在日常學習中注意區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