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穴

幽門穴

幽門,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上門。屬足少陰腎經。位於上腹部,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7肋間神經。主治腹痛、善噦、嘔吐、腹脹、腹瀉。直刺0.5-0.8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傷及內臟。

基本介紹

  • 別名:上門
  • 出處:《針灸甲乙經》
  • 隸屬:足少陰腎經
  • 主治:腹痛、善噦、嘔吐、腹脹、腹瀉
  • 功能:健脾和胃,行氣導滯,通經下乳
  • 主要配伍:配玉堂穴治大煩心嘔吐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幽,指隱微。足少陰脈氣行至本穴以後,即出腹部之陰而達於胸廓之陽。沖脈在本穴與足少陰交會後即散於胸中,“兩陰交盡,故囗幽。”足少陰脈氣由此行入胸廓之門,故而得名。

功能作用

健脾和胃,行氣導滯,通經下乳。

定位

上腹部,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7肋間神經。

主治

腹痛、善噦、嘔吐、腹脹、腹瀉等胃腸病證。

操作

仰臥,先取臍上6寸的巨闕,再於其旁0.5寸處取穴。直刺0.5-0.8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傷及內臟。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胃痙攣、慢性胃炎、胃擴張、胃潰瘍、肋間神經痛、眼結膜充血、支氣管炎、肝炎、妊娠嘔吐等。
2、現代研究,針刺幽門可使胃蠕動減慢。

配伍

1、配玉堂穴治大煩心嘔吐。
2、配地機穴、陰陵泉穴、水分穴、小腸俞穴治不嗜食。
3、配商丘穴、通谷穴治嘔吐。
4、配大敦穴、石關穴、通谷穴、膽俞穴治乾嘔。
5、配中脘穴、胃俞穴治嘈雜。
6、配下廉穴、太白穴治泄利膿血。
7、配中脘穴、章門穴、三焦俞穴、三陰交穴、內庭穴、上脘穴、脾俞穴治久痞。
8、配神道穴、列缺穴、膏肓俞穴治健忘。

相關論述

1、《甲乙》:“胸脅背相引痛……飲食不下,幽門主之。”
2、《腧穴命名匯解》:“幽門,考胃之下口幽門,穴當其處,因名幽門。”
3、《經穴釋義匯解》:“穴在巨闕兩旁各五分凹陷處,當沖脈至胸中散處,屬沖脈、腎經交會之穴。因兩陰交盡稱幽,故以為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