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獅(戰鬥機)

幼獅(戰鬥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幼獅”戰鬥機是以色列人20世紀六七十年代研製的首款國產戰鬥機,該戰鬥機可謂“舶來品”式的以色列國產戰鬥機。20世紀60年代末,法國為保持中立,對以色列實行禁運。以色列空軍得不到新飛機的補充,以色列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製造飛機。

該機是以色列飛機製造公司(IAF)利用法國達索“幻影”III/5機體為基礎,拼湊了改裝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J79-GE-17渦噴發動機和以色列電子設備研製而成的改進型戰鬥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幼獅
  • 英文名稱:Kfir
  • 研製時間:1969年
  • 服役時間:1976年
  • 國家:以色列
  • 研製單位:以色列飛機製造公司(IAF)
  • 首飛時間:1973年
研發歷程,三角外交,組建項目機構,技術驗證平台,細節設計,挫折與進展,技術測試,雷電B起飛,進展延誤,獨立紀念日獻禮,技術特點,技術數據,尺寸數據,重量數據,性能數據,服役情況,歷史軼聞,總體評價,

研發歷程

1967年,以色列在與阿拉伯鄰國的“六日戰爭”(譯註:亦即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大獲全勝,但戰爭的勝利反而給其空軍發展帶來了沉重的不利影響。法國在戰前就宣布對中東實施武器禁運政策,美國國務院也停止了與中東的武器交易(譯註:歐美當時在中東的政策是維持以色列-阿拉伯軍力平衡,並避免激怒阿拉伯國家)。法國的禁運政策使以色列採購30架達索幻影M5J多用途戰機的契約(另有20架選擇權)成為一紙空文,而美國與以色列於1966年達成交易協定的48架麥道A-4H天鷹攻擊機也沒了下文。以色列原來就指望著這些新戰機替換老舊的達索暴風雨和神秘攻擊機,以及補充規模銳減的幻影IIICJ機群。
幼獅

三角外交

1967年底,美國國務院終於同意交付48架天鷹,滿足了以色列對“低端戰機”(轟炸/攻擊機)的需求,但“高端戰鬥機”(制空戰鬥機)仍然沒有著落。為此以色列決定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繼續向美國求購麥道F-4E鬼怪,另一方面請求法國履行30架幻影M5J的契約。最後兩方面的努力都取得了效果:美國從1969年開始向以色列出口F-4,這些新戰機在聖路易斯工廠生產線完工後,由美國空軍飛行員轉場到以色列;而法國幻影M5J的交付更加簡便——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將在國內生產這種機型。
幼獅
1967年秋,法國政府決定繼續實施對中東的武器禁運,但法國的飛機工業卻另有打算,達索公司還與以色列進行了關於購買幻影M5J生產線的談判,這種新型戰機已於1967年5月19日在法國的默倫-維拉羅歇(Melun-Villaroche)首飛成功。

組建項目機構

1967年底,以色列與法國達索公司簽訂了在以色列國內授權生產幻影M5J的契約,價值7400萬法國法郎。以色列於1967年10月組建了一個專門的項目機構負責此事。然而,雖然私營的達索公司十分熱心,但國有的斯奈克瑪公司(譯註:Snecma,法國著名發動機公司,為幻影M5J提供阿塔發動機)被法國政府禁止轉讓發動機葉片生產技術。以色列不得不動用特工組織,1968年4月,他們找到瑞士蘇澤爾飛機製造公司(該公司獲斯奈克瑪授權生產阿塔9C發動機)工程師阿爾弗雷德·弗朗克內希特,以25萬美元的代價買下了發動機全套圖紙,總計有20萬張圖紙、裝滿了整整24箱(譯註:這裡與網上流傳的以色列特工盜取幻影戰機全套圖紙的故事有所不同)。1969年9月,瑞士方面截獲最後4箱圖紙,阿爾弗雷德·弗朗克內希特被捕,並被判處四年六個月的徒刑。1972年9月22日,瑞士工程師獲釋,三年後他被以色列官方邀請參加第一架幼獅的交付儀式。
法國政府在1968年6月撕毀了授權以色列生產50架幻影M5J的契約。然而,達索公司堅守了諾言,將一批必要的生產設備運到以色列。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內建起了一座秘密工廠,代號“火焰”(Lahav,英譯為Flame)。
當初以色列賦予國產化的幻影M5J代號為雷電(Raam,英譯為thunder)。1968年8月,戰機項目機構負責人本-阿米·蓋夫(Ben-Ami Gov)向上級國防部門報告了一個五年計畫,將新型戰機的研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生產雷電A(幻影M5J)。第二階段:改進技術,以幻影III為平台試驗更換髮動機。第三階段:生產雷電B,這是一種更換了發動機、比雷電A更先進的版本。按照這一計畫,作為試驗平台的戰機將於1970年4月首飛,第一架雷電A將於1970年底或1971年初交付以色列空軍。
幼獅(戰鬥機)
1962年以來,幻影IIICJ戰鬥機配套的是阿塔9B發動機,以色列空軍認為這種發動機的推力和可靠性都難以和幻影III精心設計的機體相匹配,他們希望新的幻影戰機採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
美國總統林登·詹森於1968年1月7日向以色列總理列維·艾希科爾口頭保證,將向以色列提供F-4。以色列空軍為此加快了幻影換髮項目,目標十分明確:用可靠的美國發動機裝配曲線優美的法國機身,同時採用國產新型航電設備。
以色列空軍二部(武器裝備部)對雷電B提出了作戰需求,這是一種具有足夠自衛能力的攻擊機,可以對付敵方攔截機,可以自由退出空戰——當時的以軍主力攻擊機A-4在與米格-21空戰時無法自由退出空戰。空軍提出的要求還包括現代化座艙、部分新儀器和系統,用更先進的國產設備替換原裝的法國貨,其中重要的是埃爾塔公司(Elta)的EL/M-2001測距雷達和埃爾比特公司(Elbit)的80慣性武器投放導航系統,此外還有用於對抗敵人攔截機的七種電子設備,包括敵我識別器、雷達告警系統、後半球雷達告警系統等。

技術驗證平台

技術驗證機不是原型機,而是一種測試平台,用於驗證J79發動機是否能裝入雷電A的機身內。1969年4月1日,一架尾翼號為88的幻影IIIBJ被運往IAI公司,同時運來的還有原本用於F-4E戰機的兩具J79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初的打算是直接將J79裝入幻影的後部機身,最大限度地減少飛機外形變化。但後來發現這樣做會改變飛機重心,並導致進氣困難。J79比阿塔9C更短,也比它更重。氣流到達J79的前端時速度為0.7馬赫,而阿塔發動機的理想氣流為0.8馬赫。為了能裝上J79發動機,需要對幻影機身與發動機之間的隔熱層作改動,與阿塔發動機配套的是毛氈墊和冷氣流,而美國人直接用的是鈦金屬隔熱套。IAI公司的工程師發現幻影的機身無法承受J79產生的熱量,他們只好以鈦合金替換幻影的鋁製結構,再用上毛氈墊和冷氣流。

細節設計

F-4E戰機裝備的J79-GE-17發動機附屬檔案箱位於下部,無法塞進幻影纖細的機身里去,工程師們只能使用F-104戰機所用的J79-GE-19發動機附屬檔案箱。另一項技術修正是J79的進口導流葉片系統。該系統用於調整到達壓氣機葉片之前的氣流發生率,以便在各種氣流條件下獲得最佳氣流速度。
由於J-79和阿塔9C壓縮機葉片需要的空氣速度不同,進氣道錐體需要重新設計。機體的修正還包括發動機安裝點,在不改變外部形狀的前提下增大內徑。機身尾部、發動機噴口和冷卻空氣進氣口也是全新的設計。

挫折與進展

1969年7月,以色列新型戰機研製計畫遇到挫折。美國通用公司工人持續三個月的罷工影響了J-79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改裝,原定1970年2月的交付被迫延期。以色列戰機項目機構與美國通用公司沒有簽訂書面合作協定,因此通用公司的軍用發動機分部副總裁傑拉德·紐曼(Gerald Newman)要求以色列支付30萬美元的補償金。直到1970年2月底,通用公司才與以色列項目機構正式簽訂了價值510萬美元的契約。這一契約除了包括兩台J-79-GE-17的改裝之外,還授權以色列在國內生產J79發動機。以色列國產的J79版本為J-79-IAI-J1E,帶有無煙燃燒室,相關的附屬檔案、齒輪箱作了位置改動,加力燃燒室用鈦金屬包圍,高馬赫數下發動機推力可達102%。
幼獅(戰鬥機)

技術測試

1970年8月,以色列開始對新型戰機進行地面測試。9月21日,以色列空軍首席試飛員丹尼·夏皮拉(Danny Shapira)在位於盧德國際機場IAI工廠首次試飛技術驗證機。丹尼·夏皮拉在1959年畢業於法國試飛員學院(EPNER),在以色列空軍擔任了十幾年的首席試飛員,1970年被指派到IAI公司,負責“雷電項目”的試飛。夏皮拉於1971年退出現役,擔任IAI的首席試飛員,直到1984年。

雷電B起飛

在試飛技術驗證機的同時,雷電A的生產準備工作也在IAI的“火焰”工廠內緊鑼密鼓地進行著。1971年1月,阿薩夫·本-努赴美國空軍試飛員學院受訓。3月21日,丹尼·夏皮拉開始參加第一批生產型雷電A的試飛工作,同年年底。雷電A正式進入以色列空軍服役,被改名為雷電M,隨後又改名為鷲(Nesher)。1971年7月,丹尼·夏皮拉退出現役,成為IAI公司的首席試飛員,同時阿薩夫·本-努被任命為雷電B項目的試飛員。

進展延誤

雷電B項目的預定計畫是1973年1月首飛,同年11月交付空軍,並以一個月最多4架的速度進行生產,預計國內總需求為400架。由於該項目所涉及的技術問題過於複雜,同時也因為受到1973年10月贖罪日戰爭的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陷入了困境,雷電B項目計畫的進度表因此被大大延誤了。
幼獅(戰鬥機)
1974年8月9日,阿薩夫·本-努駕駛第二架雷電B——尾翼號712——進行了首飛。這架飛機除了機頭仍然是雷電A(鷲)的式樣——但未裝雷達,其他方面與後來的生產型相差無幾。雷電A(鷲)到1974年總共生產了50架,1974-1975年又生產了10架雙座型。隨後IAI的“火焰”工廠開始生產雷電B。第一架生產型雷電B——尾翼號724——於1975年4月4日首飛,飛行員仍然是阿薩夫·本-努。

獨立紀念日獻禮

1975年4月14日,也就是以色列第27個獨立紀念日前夕,第一批生產型雷電B被交付給以色列空軍,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出席了交付儀式。IAI項目試飛員阿薩夫·本-努駕駛尾翼號為712的雷電B原型機展示了這種新型戰機的飛行性能。以色列空軍第一戰鬥機中隊(譯註:即101中隊,以色列空軍第一支戰鬥機中隊,初建於1948年5月,目前裝備F-16C和F-16D)指揮官赫澤爾·伯丁格爾(Hertzel Bodinger)把第一架生產型雷電B——尾翼號724——從位於盧德的IAI工廠轉場到哈佐爾基地,此時這種新型戰機已經被正式命名為幼獅(Kfir,英譯為Lion cub)。

技術特點

“幼獅”戰鬥機的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結構,前機身橫截面的底部比“幻影5”更寬、更平,機頭錐靠近尖端的兩側各裝有一小塊水平邊條,這個邊條可以有效改善偏航時的機動性和大迎角時機頭上的氣流。前機身下的前輪艙的前方裝有超高頻天線。在C2型的後期生產批次中,改用了性能更加先進的EL/M-2001B雷達,因此機頭加長,前翼也加大,主翼前襟翼的翼展增加40%。C7是該系列最後一種單座型號,生產時均用C2進行改裝。

技術數據

尺寸數據

翼展:8.22米;前翼翼展:3.73米;翼面積:34.80平方米;前翼翼面積:1.66平方米;機長:15.65米;機高:4.55米 主起落架輪距:3.20米;

重量數據

空重:7285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0415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6500千克;最大可用燃油重量:(外掛)3727千克;(內部) 2570千克;典型作戰重量:(截擊作戰,帶2枚“謝夫里”飛彈)9390千克 (截擊作戰,2枚“謝夫里”飛彈,2個500升副油箱)11600千克 (空戰巡邏,3個1300升副油箱,2枚“謝夫里”飛彈)14270千克 (對地攻擊,2個1300升副油箱,7顆227千克炸彈,2枚“謝夫里”飛彈)14670千克;起飛滑跑距離(最大重量) 1450米;著陸距離(自15米高,著陸重量11570千克) 1560米;著陸滑跑距離(重量11570千克) 1280米;作戰半徑(20分鐘燃油儲備) (高空截擊,1個825升和2個1300升副油箱,2枚“謝夫里”飛彈)780千米 (空中巡邏,1個1300升和2個1700升副油箱,2枚“謝夫里”飛彈,巡邏60分鐘)880千米 (對地攻擊,高-低-高,2顆364千克和2顆227千克炸彈,2枚“謝夫里”飛彈,1個1300升和兩個1700升副油箱)1190千米;轉場航程( 3×1300升副油箱)2990千米 (1×1300+2×1700升副油箱)3230千米。
幼獅(戰鬥機)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2440千米/小時(10975米高空),1389千米/小時(海平面);轉場航程:3232千米(一個1300升加兩個1700升副油箱);作戰半徑:776千米(高-高-高,兩枚“蜻蜓”飛彈,一個825升加兩個1300升副油箱) 882千米(1小時巡邏,兩枚“蜻蜓”,一個1700升加兩個1300升副油箱) 1186千米(高-低-高,兩枚363千克炸彈,兩枚181千克炸彈,兩枚“蜻蜓”,一個1300升加兩個1700升副油箱);最大爬升率:15240米/5分10秒(滿載內部燃油,兩枚“蜻蜓”);有效升限:17680米(穩定超音速飛行);

服役情況

駐於哈佐爾基地的101中隊被選中成為以色列空軍中首支裝備幼獅的中隊。101中隊在1971年開始裝備鷲,接下來裝備幼獅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1975年4月,第一架幼獅來到101中隊,當時該中隊是一支同時裝備了幻影IIICJ和鷲的混合型中隊。與鷲不同的是,幼獅與幻影IIICJ大相逕庭,從日後來看,讓空戰型的101中隊改裝幼獅,這一做法非常值得反思。

歷史軼聞

年輕的以色列靠引進法國戰鬥機而“受制於人”
1948年5月14日,多災多難的猶太人結束了流離失所的漫長歷史,在在巴勒斯坦地區不足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以色列國家。自這個國家建立伊始,戰爭就時時縈繞著這片國土及周邊地區,從1948至1973年間就爆發了4次阿以戰爭。
20世紀60年代,以色列購買了法國達索公司的“幻影”IIIC戰鬥機,並接受了該公司的技術援助。1967年阿以戰爭中,以色列的“幻影”IIICJ起了重要作用,證明“幻影”飛機作戰是有效的。在這以前,法-以技術小組已對該機作過400餘項修改,這個過程使以色列技術人員學到了很多知識。1967年阿以戰爭以後,法國為照顧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立即禁止向以色列出售各種武器,對已訂購甚至已付款的裝備,也拒絕發放出口許可證,先就是取消已經付款的50架“幻影”飛機訂貨。
幼獅(戰鬥機)
法國戴高樂總統這一釜底抽薪的決定,對於以色列人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因為在以色列空軍當時擁有的全部150架作戰飛機中,約有50架為法國製造的“幻影”式飛機。在不久前的戰鬥中,有10架在戈蘭高地被敘利亞空軍和地面防空炮火擊落,另外有20餘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為使空軍在一觸即發的新的大戰中保持打擊力量,以色列急需得到“幻影”式飛機補充,最起碼,也要得到一些該型飛機的零部件。為了說服法國政府,以色列軍政要人穿梭往來於巴黎和特拉維夫之間。但是,由於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激怒了整個阿拉伯世界,一向與以色列保持良好關係的法國政府,出於對阿拉伯民族情緒的顧忌,以及考慮到法國在這些國家的既得利益,仍決定保持對以色列的全面武器禁運。
以色列決定“照貓畫虎”將“幻影”國產化
以色列對法國的援助陷入了絕望狀態,只有充分利用自身智慧和已有的經驗,才能擺脫這種受制於人的狀態。當時,以色列已能對“幻影”飛機進行改裝以適應中東氣候條件,並使之具備專門的戰術性能,且已耗巨資建立起與之配套的電子工業及其他設施。如果改弦易轍,建立自己的飛機製造工業,自行設計生產,至少需10年時間。為此,以色列當局決定依靠自己的航空工業製造“幻影”飛機的零部件,並繼而以法國飛機為基礎研製戰鬥機來滿足空軍的需求。經過以色列情治單位“摩薩德”的努力,以方竊取了法國“幻影”5及其“阿塔”8C發動機的製造圖紙。1969年就開始執行代號為“黑簾”的秘密發展計畫。1969年9月,命名為“鷹”(Nesher)的原型機首次試飛,裝的是“阿塔”發動機,外形與“幻影”5十分相象,但載的是以色列的軍械和電子設備。完成試飛後,改名為“閃電”(Barak)。1972年交付以空軍使用。該機裝埃爾塔公司的電子火控系統、馬丁-貝克公司JM.6彈射座椅、“謝夫里”空-空飛彈和一門30毫米“德發”553機炮,對地攻擊比“幻影”更有效,估計有40架參加了1973年的“十月戰爭”。
幼獅(戰鬥機)
根據實戰經驗和試飛結果,以色列對該機作了進一步的設計修改。在此期間,以色列已在1970年從美國提供的F-4E上獲得了J79-GE-17發動機。曾構想能用美國J79發動機來提高以色列飛機的性能,於是在1971年9月就先把這種發動機裝在“幻影”IIIB上作了試驗,“鷹”也被用作第二架試驗機。由於J79發動機比“阿塔”發動機短60厘米,直徑小28毫米,重量增加320公斤,而且由於溫度也提高了。對冷卻和熱部件的隔熱要求也就比較高,因此修改的工作量很大。利用“幻影”5的機體裝通用電氣公司J79發動機的改型實際上發展成了一種新飛機。後機身縮短,直徑加大了,以與J79發動機相匹配。機身前部下表面加寬並改平。垂尾根部加了一個進氣口,機身上加了4個小進氣口,為加力燃燒室提供冷卻空氣。由於重量增加,加固了起落架,並採用行程更長的油-氣減震支柱。機內布置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重新設計了座艙,加裝了許多以色列製造的電子設備,增加了機內油箱。為了擔負防空和對地攻擊任務,該機保留了“幻影”系列飛機作為標準裝備的2門30毫米“德發”機炮,並能攜帶各種外掛武器,包括“謝夫里”空-空飛彈和LUZ-1空-地飛彈。這種飛機於1975年4月正式公開,取名“幼獅”-C1,估計1974年開始生產,共生產27架。“幼獅”基型於1973年6月首飛,隨後於1974年轉入小批量生產,僅生產27架,裝備了兩個中隊。首架“幼獅”於1975年以色列獨立日正式交付以色列空軍,並進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J79-GE-17最大推力52.8千牛,加力推力79.62千牛。基型也被稱為“幼獅”C1,很快就改進為了“幼獅”C2型。
以色列巧用國外高工“偷梁換柱”竊取“幻影”圖紙
“幻影”式飛機是法國在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新機種,它曾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其最大速度超過兩倍音速,可攜帶當時最先進的空對空飛彈。法國人引以為榮,視其為法蘭西的驕傲。當時,瑞士的蘇賽爾兄弟公司同法國製造“幻影”的達索爾公司簽定了承制“幻影”的契約。於是,有關“幻影”的大量圖紙、材料、原件被運往瑞士。蘇賽爾兄弟公司製造出來的飛機藏在阿爾卑斯山的山洞裡。山洞有很厚的門保護,可以抵禦核子彈的襲擊。而製造飛機的圖紙則裝在許多木箱裡,存放在另一處秘密倉庫。
幼獅(戰鬥機)
1967年12月,法國製造“幻影”式飛機機體和引擎的兩家公司在巴黎召開例會,交換技術意見。以色列空軍準將西翁出席,他在會上結識了瑞士蘇賽爾兄弟公司的高級工程師阿爾弗雷德·弗勞恩克內希特。西翁從他那裡得知,瑞士政府曾向法國訂購100架“幻影”3型飛機,現決定只要53架,其餘47架的全部零件連同設計圖紙仍在瑞士人手裡。於是,西翁請他幫忙同瑞士政府做成交易,把多餘飛機零件轉售以色列。弗勞恩克內希特為此作了努力,但終因瑞士政府不願違反與法國人的契約,交易未能做成。 1968年初,在弗勞恩克內希特協助下,蘇賽爾兄弟公司同意以色列派人考察。以方集中力量在弗勞恩克內希特身上下工夫,同他連續會晤3次,各種手段兼施, 弗勞恩克內希特終於同意向以方提供幫助。
弗勞恩克內希特在蘇賽爾兄弟公司負責監督“幻影”的製造過程。該機停產1年以後,他向公司建議,把“幻影”飛機圖紙用微型膠捲複製下來保存,再把這些圖紙銷毀。這樣就可以騰出倉庫另派用場,還可以節約不少保管費。公司同意了弗勞恩克內希特的建議,並責成他負責這項工作。這是一項繁重而艱巨的工作。一部飛機引擎工具機的圖紙就有4.5萬多張,有的圖紙和說明書竟長達3米。即使拍攝圖紙的人夜以繼日地工作,每天也只能拍攝50千克的圖紙。就是按這樣的速度工作,全部圖紙拍攝完畢,也需要整整1年的時間。 這些圖紙屬於國家機密,安全防範工作特別重要。為了使這些圖紙在拍攝銷毀過程中不致泄露,瑞士政府指定安全部門進行監護。安全部門一方面派警察加強警戒,另一方面對拍攝過程和拍攝人員嚴密加以檢查和監視。為了把圖紙安全地從倉庫運到銷毀工廠,公司還特意買了1輛菲亞特小卡車,並由弗勞恩克內希特的親表弟駕駛,負責運送圖紙。
拍攝人員每天拍照後,就把這些圖紙仔細地裝在一個個硬紙盒裡。每周四的早晨,把這些裝有圖紙的硬紙盒放在專用箱子裡,用菲亞特小卡車運入銷毀工廠,弗勞恩克內希特親自負責這些箱子的裝卸。紙盒裝車後,他就登上卡車,坐在他表弟身旁,一路監督著直達銷毀工廠。到了銷毀工廠,由特派的檢查人員仔細地清點紙盒的數量,並對紙盒裡是否有圖紙進行檢查,核對無誤後,馬上銷毀。弗勞恩克內希特直到看見每隻硬紙盒投入火爐中燒成灰燼時,才在收條上籤字。拍攝、運送、銷毀“幻影”飛機圖紙的工作,就在這樣嚴密的安全防範措施下,準確而有規律地、日復一日地進行著。可是,就在這些圖紙被銷毀的過程中,“幻影”飛機的圖紙卻一批又一批地運到了以色列。
這些圖紙怎樣躲開了銷毀爐的熊熊烈火,插翅飛到了以色列呢?原來就在這“萬無一失”的安全保密措施的背後,弗勞恩克內希特卻在進行著更為詭秘的活動。他以假名在菲亞特小卡車運送圖紙經過的公路旁租了一間汽車房。每星期四,裝著“幻影”飛機圖紙的菲亞特卡車,在駛離倉庫開往銷毀工廠的途中,先是開進汽車房,進入汽車房後,弗勞恩克內希特和他的表弟把門關好,迅速卸下裝著“幻影”飛機圖紙的那些硬紙盒,而把另一批同樣的硬紙盒調換到卡車上。這種調換非常快速,兄弟倆一卸一裝不過5分鐘。當汽車到達銷毀工廠時,特派檢查員每次都是只點一下紙盒的數目,看盒裡有沒有圖紙,至於裡面裝的是什麼圖紙,他只需瞥一下那圖紙上的“絕密”二字就行了,對圖紙的內容連看也不看。只有弗勞恩克內希特兄弟兩人知道,投進銷毀爐中的圖紙已不是“幻影”飛機的圖紙,而是弗勞恩克內希特預先從他處購買的毫無價值的廢圖。
幼獅(戰鬥機)
弗勞恩克內希特在完成銷毀那些廢圖紙的任務後,再開車來到那個秘密的汽車房,迅速地把調換下來的真圖紙裝入菲亞特,把它運到靠近德國邊境的一座小城。這座小城邊,有一家瑞士企業——羅森加爾運輸公司的倉庫。倉庫的管理員叫漢·斯特萊卡,他是這家運輸公司的新職員,到這裡工作還不到一年。每當菲亞特卡車到達後,斯特萊卡就迅速地打開倉庫門,讓弗勞恩克內希特兄弟把紙盒卸進倉庫。待他們離開後,斯特萊卡再把紙盒裝進自己黑色轎車的後備箱中。這些“幻影”飛機圖紙在斯特萊卡的監護下,再秘密旅行幾天,就平安地抵達以色列了。
1975年4月29日,以色列自己製造的“幼獅”戰鬥機飛上藍天。人們驚奇的發現,飛行時速為2.2馬赫的“幼獅”與“幻影”長得就好像孿生兄弟一樣……

總體評價

法國設計、以色列改進、美國提供發動機的“混血兒”沒能像人們預期的那樣迅速進入狀態,問題主要是缺乏基礎設施和備件供應。更何況在當時的1975年,以色列空軍已經把目光投向了第四代戰鬥機——次年,以色列引進了麥道公司的F-15鷹。
幼獅只能算改進後的第三代戰機,其投入現役僅比以色列引進第四代戰機略早一點。因此從服役之初,人們就十分清楚幼獅只是居於二線地位的多用途戰機,成不了頂尖的空戰平台。然而101中隊有史以來就是空軍中一流的空戰型中隊,讓他們裝備幼獅,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做法。實際上,101中隊的飛行員往往把幼獅看作是空中優勢戰機,而不是只有有限自衛能力的攻擊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