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漢字)

幸(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幸(拼音:xìng)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幸”來自兩個字,一個最初寫作“𡴘”,讀xìng。本義指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災難,如倖存、僥倖;僥倖獲得的幸運,常會使人慶幸、快樂,故“幸”有快樂、高興之意,用作動詞;還指希望、寵愛。另一個最初寫作“”,讀niè,指一種類似手銬的刑具。“𡴘”後來寫作“幸”,“㚔”有時也會寫作“幸”。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幸
  • 拼音:xìng
  • 部首:土
  • 五筆:FUFJ
  • 鄭碼:BUB
  • 倉頡:GTJ
  • 區位:4850
  • 四角號碼:40401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
  • 統一碼:5E78
  • 平水韻:上聲二十三梗;入聲十六葉 
  • 字級:一級(0983) 
  • 筆順:一丨一丶ノ一一丨
  • 異體:倖*、婞、𢆎、𠂷
  • 古字:𡴘、㚔
字源解說,詳細解釋,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集成,

字源解說

“幸”混同了兩個不同的字。一支是由“”和“(nì)”兩個字形組成的上下結構的會意字,古字寫作“𡴘”。指“免去災禍”,讀xìng。“夭”指半途“夭折”,就是過早去世的意思。“屰”就是“逆”字本字。“屰”有相反的意思。兩形合一,表示與“早死”相反,也就是“免去早死的災禍”。有人認為,這“夭”指頭部彎曲,表示不直,“屰”表示相反。兩形相合,表示“反屈為直就是很僥倖的事”。
另一支是象形字,古字寫作“㚔”,形狀像手銬,讀niè。這種手銬是上古社會用來鎖俘虜或奴隸用的一種刑具。從甲骨文(右圖1)的字形看,確實像一副中空而兩端有孔的手銬。
篆書以後,“𡴘”上部的“夭”漸變為“大”,又進一步變成“土”,下部的“屰”變為“𢆉”或“羊”。因為字形相近,“㚔”有時也寫作“幸”,甚至會用來表示“幸(xìng)”的字義。這樣一來,兩個字就逐漸混淆了。
“幸(xìng)”的異體字“幸〔亻幸〕”是後期分化而來的,意為幸福之人,字義為僥倖、寵愛。現代漢字整理時,又將其作為“幸(xìng)”的異體字淘汰。

詳細解釋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xìng
形容詞
稱心如意。
fortunate;lucky
《左傳·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
幸福;榮幸;不幸;三生有幸
動詞
認為稱心如意而高興。
rejoice
曹操《觀滄海》: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慶幸;欣幸;幸甚;幸災樂禍
〈文言〉希望。
hope;trust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幸勿推卻
〈文言〉偏愛、寵愛。
favor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幸於趙王。
寵幸;得幸。
〈文言〉指帝王到達某地,後也泛指皇族親臨。
(of emperor)visit
《史記·孝文本紀》:“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
巡幸;幸御
〈文言〉遇到。
meet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
〈文言〉活;使……活命。
《呂氏春秋·忠廉》:“汝天下之士也,幸汝以成而名。"高誘註:“幸,活也。"
名詞
〈文言〉親愛者;受寵的人。
favourite
荀悅《申鑒·雜言上》:妾媵盈宮,非無愛幸也
姓氏用字,詳見“幸姓”。
幸夤遜(宋代鎮國行軍司馬)
副詞
由於偶然因素而得到好處或免去災難。
luckily;fortunately
《左傳·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則國無幸民。
幸虧;倖免;幸運;僥倖
〈文言〉敬辭。表示對方這樣做使自己感到幸運。
《韓非子·存韓》:臣竊願陛下幸熟之。
幸叨;幸蒙
〈文言〉表示時間,相當於“正”。
杜甫《除架》:幸結白花了,寧辭青蔓除。
〈文言〉相當於“本”。
韓愈《楸樹》:幸自枝條能樹立,可煩蘿蔓作交加。
niè
同“”。
《玉篇·㚔部》:㚔,今作幸。
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夭部】胡耿切(xìng)
吉而免凶也。從屰從夭。夭,死之事。故死謂之不𡴘。
【譯文】幸,吉祥而免去災禍。由屰、夭會意。夭,表示夭折死亡的事。所以死又作不幸。
【卷十】【幸部】尼輒切(niè)
所以驚人也。從大從𢆉。一曰大聲也。凡幸之屬皆從幸。一曰讀若瓠。一曰俗語以盜不止為幸,幸讀若籋。
【譯文】幸,用來警醒世人的枷鎖刑罰。字形採用“大、𢆉”會義。一種說法認為,“幸”是大聲叫喊。所有與幸相關的字,都採用“幸”作邊旁。一種說法認為,“幸”讀作“瓠”。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俗語中把戀盜不止當作幸,並將“幸”讀作“籋”。

說文解字注

【卷十】【夭部】
吉而免凶也。
註:吉者、善也。凶者、惡也。得免於惡是為幸。
從屰。從夭。
註:屰者、不順也。不順從夭死之事會意。胡耿切。十一部。
夭,
註:逗。
死之事。
註:左傳所謂夭札。不終其天年者也。
死謂之不幸。
註:依韻會本。死為不幸、則免死為幸。
【卷十】【幸部】
所㠯(以)驚人也。從大,從𢆉。
註:各本作從[⿱丷丅]。五經文字曰:《說文》從大從[⿱丷丅],[⿱丷丅]音乾。今依漢石經作幸。又曰:𡘺(執)者《說文》,執者,經典相承。凡報之類同是,則張氏所據說文與今本迥異如是。今隸用石經體,且改《說文》此部皆作幸,非也,今皆正。乾者,犯也,其人有大幹犯而觸罪。故其義曰所以驚人,其形從大幹會意。
一曰大聲也。
註:此別一義。
凡㚔之屬皆從㚔。一曰讀苦瓠。
註:五字未詳,疑當作一曰讀若執。在讀若籋之下。
一曰俗語㠯盜不止為㚔。
註:又一義,按《玉篇》此義不系《說文》。《廣韻》引《說文》亦無此語。十字恐後人所沾。大徐本曡(疊)㚔字。
讀若籋。
註:尼輒切。七部。

廣韻

胡耿切,上耿匣‖幸聲耕部
幸,《說文》作𡴘,吉而免凶也。從屰,從夭。夭,死之事。故死謂之不𡴘。胡耿切。四。
尼輒切,入葉泥
㚔,《說文》曰:“所以驚人也。一曰大聲。”今作幸,同,睪圉報執之類從此。

康熙字典

【寅集下】【幹部】 幸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古文〕㚔𠂷《唐韻》胡耿切。《集韻》《韻會》《正韻》下耿切,並音幸。《說文》本作𡴘。吉而免凶也。《前漢·高帝紀》:願大王以幸天下。註:晉灼曰:臣民被其德,以為徼幸也。師古曰:幸者,可慶幸也。故福善之事皆稱為幸。
又《小爾雅》:非分而得曰幸。《增韻》:非所當得而得,與不可免而免曰幸。《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晉語》:德不純,而福祿並至,謂之幸。《荀子·富國篇》:朝無幸位,民無幸生。
又冀也。《禮·檀弓》:幸而至於旦。註:幸,覬也。
又《玉篇》:幸天子所至也。《蔡邕·獨斷》:天子車駕所至,見令長三老官屬,親臨軒作樂,賜以食帛,民爵有級,或賜田租,故謂之幸。
又《玉篇》:幸,御所親愛也。《前漢·佞幸傳》:但以婉媚貴幸。
又姓。《萬姓統譜》:望出鴈門,晉有幸靈。唐有幸南容,貞元中進士。宋有幸元龍,嘉泰初進士。
又《韻補》古葉散。《易林》:疾貧望幸,使伯行販。 《韻會》或作𠂷。《篇海》或作𢆎。𠂷字原作夭下糸。
【醜集下】【大部】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廣韻》《集韻》尼輒切,音聶。《說文》所以驚人也。一曰俗以盜不止為。或曰怙終也。
又曰:犯罪不止也。
又《玉篇》古文幸字。注詳幹部五畫。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舊體宋體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舊體宋體對比

書寫提示

❶“土”寬、扁,下部窄、長。
書寫演示動畫書寫演示動畫
❷“土”居上居中,豎筆在田字格豎中線,第三筆橫為全字最長橫筆。
❸下半部點、撇起筆橫中線上側,第三筆橫在橫中線下側,末筆在豎中線。

書法欣賞

(書法圖來源:)

音韻集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清濁擬音
上古音
ɡreːŋʔ
廣韻
胡耿
耕開
上三十九耿
上聲
二等
開口
全濁
ɣæŋ
中原音韻
庚青齊
庚青
去聲
齊齒呼
全清
xiəŋ
洪武正韻
下耿
十八梗
上聲
全濁
分韻撮要
第十五登等凳德
陽去
(音韻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