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襄樓

平襄樓

平襄樓,位於雅安市蘆山縣蘆陽鎮南街漢姜侯祠,建立於宋代。2006年,平襄樓被公布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襄樓
  • 外文名:Ping Xiang Lou
  • 位於:雅安市蘆山縣蘆陽鎮南街漢姜侯祠
  • 通高:14米
  • 占地:202平方米
  • 建立時代:宋代
概況,建造歷史,文物保護,

概況

平襄樓位於雅安市蘆山縣蘆陽鎮南街漢姜侯祠內,始建於北宋,是為紀念三國時期蜀國鎮西大將軍平襄侯姜維而建造。現存有牌坊、姜公廟大殿、平襄樓。平襄樓坐北朝南,占地202平方米,通高14米,五開間、三重檐歇山頂,施五鋪作斗栱。平襄樓雖經歷代維修,但仍保持宋、元時期的建築風格。平襄樓整體布局合理,氣勢宏大,主體建築完整,仍保持一定的宋、元風格和地方特色,對研究古建築藝術及其演變具有一定的價值。
平襄樓平襄樓

建造歷史

平襄樓始建於北宋,為紀念三國蜀大將軍平襄侯姜維而建造。蘆山在蜀漢時為漢嘉郡首府為蜀之邊郡。傳為姜維屯兵守邊御羌、封蔭食邑和肝膽歸葬之地,有姜城,姜維墓等諸多遺蹟。縣民歷代崇祀姜維,據明代《請建屠侯祠碑記》等的記載,自西魏起,春秋以少牢祀之。農曆八月中秋,傳為姜維殉難之日,全城高搭彩樓四十八座,“壯其品之高,節之堅”,於諸彩樓,歌舞競勝,娛神娛人,成為當地千古民俗一景:“八月彩樓”,所謂“四十八台競勝罷,滿城歌舞樂中秋!”(清胡聯雲《八月彩樓》詩)此項紀念姜維的地方民俗活動,在北宋時即已十分隆重熱鬧,達到“彩包凌霄漢,鼓聲震寰區”,以致“扶觀塞道途”(宋楊巽《彩樓詩》)的盛況。平襄樓便是地方官員主持這項祭祀姜維的場所和觀賞演出活動的中心。至明代,以平襄樓為中心,逐漸增建臨街的牌坊,儀門和平襄樓後的有姜維木雕坐像的大殿,平襄樓成為祭祀姜維的享殿,整體形成“漢姜侯祠”的格局。延至清代,樓內成為祭祀姜維的娛神演出儺戲慶壇的總壇所在,樓名亦逐漸演變為姜慶樓。
平襄樓
內部實景內部實景
平襄樓是研究古建築、三國姜維民俗和蘆山慶壇、花燈等儺戲和民間小戲形成史的重要實物。《蜀中名勝記·雅州·蘆山》條云:“按:紹興二十三年,徐閎中記:土人祀姜伯約,有廟,額曰‘平襄’。”徐閎中,據清《蘆山縣誌》等參證,應為李閎中,南宋紹興間盧山縣令,所記當即此樓。樓雖經歷代維修,但內部結構仍保持著始建時的部分時代和地方特色。

文物保護

1939年10月,著名古建專家劉敦楨來平襄樓考察時,即認為其一些結構“甚特別“。
建國後,重慶建工學院古建專家辜其一兩次帶學生來此考察實習,認為其內部結構“尚存宋風”,許多構件可能是宋元的原件。
196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姜慶樓”將其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經省文物主管部門同意更名為“平襄樓”。
2006年,平襄樓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