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綏鐵路

平綏鐵路

平綏鐵路(北京-包頭),起點北京北站,終點包頭東站。從北京經河北省張家口、山西省大同、內蒙古自治區的烏蘭察布(集寧)、呼和浩特,終到包頭。是通向中國西北地區的鐵路幹線。沿線經過冀北山地、張北高原、大同盆地,到達河套平原。既是一條晉煤外運線,又是一條與蒙古國俄羅斯聯邦相通的國際線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綏鐵路
  • 起止:自北平豐臺起,至綏遠歸綏縣止
  • 演變:新中國成立後改名京包鐵路
  • 全長:817.9公里
歷史沿革,演變,

歷史沿革

自北平西南之豐臺起,至綏遠歸綏縣止,今名平綏鐵路,清光緒二十九年,有商人李明和等,先後呈請鋪設北京市至張家口鐵路,未得清廷許可,後議官辦,至三十一年,始由京春播鐵路餘利項下提款開辦,同時有商人請築京西運煤鐵路,三十二年,由商部奏定並歸京張接修,名曰京門枝路,宣統元年,京張將次竣工,復奏準展築張綏鐵路。
均援照京張例,仍提撥京秦鐵路並京張鐵路餘利興修,民國三年,復由京張接修北京環城鐵路,四年九月,張綏段抵豐鎮,六年,又展築大同運煤支路,至十年,全路通車,路線綿亘燕晉間,計長一千零六十五里,東與北寧平漢兩路相聯絡,西與綏包包寧兩路相銜接,吾國鐵路中,惟此路不假於外人,資本技術,全系國人自行經營,且工費亦最省,是亦鐵路史上之一特色也,支線三,一自西直門至門頭溝,長四十七里,即平門支路,二自下花園至雞鳴山,長四里,三自大同縣至口泉鎮,長三十四里。

演變

京張鐵路通車前,清政府已決定展修張家口綏遠(今呼和浩特)段。1911年11月,通車至陽高時,因武昌起義而停工。1914年展修至大同。1916年京張、張綏兩路合併,改稱京綏鐵路。1921年通車至綏遠。1923年1月通車至包頭,全長817.9公里,新中國成立後改名京包鐵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