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團

平山團

平山團也就是八路軍第120師359旅718團,當初成立是主要由2300名來自平山縣人民組成。抗日戰爭時期,平山團做出卓越貢獻,並被聶榮臻司令員譽為“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子弟兵這一稱呼,也由此流傳下來。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平山團奉命參加並表現突出受到了毛澤東同志表揚。解放戰爭時期,平山團被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第2軍第5師第14團進軍新疆,平叛剿匪,建立人民政權。後來成為新疆建設兵團的第一批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山團
  • 時間:1939年5月20日
  • 司令員:聶榮臻
  • 譽為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
  • 番號三五九旅七一八團
起源,組建,第一仗出威風,英雄模範,守衛邊防,

起源

1939年5月20日,聶榮臻司令員嘉獎平山團,稱它為“太行山鐵的子弟兵”八路軍——人民的子弟兵的名稱第一次叫起,迅速傳遍全國。到了今天人們仍親切地稱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聲震撼了中國,抗日的烽火迅速燃遍了中華大地。也就在此時,2300多名太行兒女毅然離開了家鄉。他們從河北省平山縣的村村寨寨、溝溝坎坎中走出來,加入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行列。這支被譽為“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的抗日武裝被編入王震領導的“三五九旅”,這就是當年威名赫赫的“平山團”。

組建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眼看國民黨的部隊紛紛敗退,日寇橫行,人們都盼望著能有一支自己的武裝部隊來保衛家園。平山縣委在農村支部作了動員之後,很快有一百多名共產黨員報名。10月3日,八路軍120師359旅王震旅長派出的劉道生、陳宗堯、左齊帶領359旅戰地救亡工作服務團(717團救亡工作團)來到平山縣的革命中心洪子店。
中共平山縣委召開動員會,提出“有人出人,有槍出槍,有錢出錢,有糧出糧”。縣委委員梁雨晴首先報名,僅有60戶人家的貓石村就有30人報名參加了平山團。黨員比較集中的霍賓台、天井、南古月等村參軍者更多。在黨員的帶頭作用下,人們打破了“好鐵不打釘、好漢不當兵”的傳統觀念,紛紛送自己的親人參軍。從10月3日至11月6日僅一個月又三天的時間就有1500多名優秀青年參加了平山團。1937年11月6日,晉察冀邊區成立的前一天,平山團正式成立。當時晉察冀邊區武裝力量不足3000人,平山團的人數就占到了50%以上,平山團第一任團長為陳宗堯,李銓任政委。11月上旬改編為359旅718團。

第一仗出威風

1938年1月,平山團在山西崞縣打了組建以來的第一仗,平山團在田家營巧設伏,前後夾擊,全殲來犯日寇。繳獲重機槍4挺,輕機槍3挺,三八大蓋120支,短槍12支和大批戰利品。首戰告捷,打出了威風。
1938年5月,平山團開赴晉察冀邊區,開闢雁北、察南根據地。6月上旬,平山團協同719團攻克下社日軍據點,並在大同縣殲滅日偽軍300餘人,襲擊了平綏鐵路的天鎮至大同間敵人據守的一個火車站。9月下旬,日軍糾集五萬餘兵力,分多路向五台山進行圍攻,其中數千敵人向我359旅駐守的廣靈、靈邱猛烈進攻。平山團在靈邱戰鬥中,激戰7晝夜,斃敵800餘名。10月26日,平山團和717團、719團一起連打兩仗,殲日寇北線指揮官、第二混成旅少將旅團長岡喜太郎以下官兵500餘名,繳獲大炮1門,輕重機槍7挺,步槍百餘支,對保衛晉察冀邊區發揮了重大作用。
1939年5月11日,717團在五台神堂鋪遭到日軍1000餘人的圍攻,平山團奉命全部出動增援。平山團首先迫使敵人取路上下細腰澗北轍,接著與717團在土樓子南北夾擊敵人5天,殲敵1000餘人,繳獲92步兵炮2門,迫擊炮3門,重機槍6挺,步槍451支,戰馬百匹。這就是著名的上下細腰澗殲滅戰。這一戰鬥,全殲被圍之敵,創造了359旅對日作戰的光輝範例。晉察冀軍區表彰359旅,聶榮臻司令員親自擬寫嘉勉令,特別嘉獎平山團。

英雄模範

由於日軍的瘋狂蠶食和殘酷掃蕩及國民黨的軍事進攻、經濟封鎖,再加上自然災害的侵襲,1941年,陝甘寧邊區的財政經濟遇到了嚴重的困難。為了戰勝困難,堅持抗戰,黨中央、毛主席號召邊區軍民自力更生,發展生產,豐衣足食。3月12日,平山團奉命參加了著名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打仗是英雄,墾荒是模範,平山團在南泥灣墾荒第一年就獲得大豐收,到1943年,糧食、肉、菜、被服,經費全部自給有餘。
1943年9月,毛澤東親自到南泥灣視察,興奮地說:"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蹟,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地。"南泥灣墾荒,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偉大的政治意義,這就是南泥灣精神。三五九旅、平山團則是南泥灣精神的代表。
抗戰時期,八路軍主力部隊中由一個縣名命名的主力團,只有這個“平山團”。鑒於“平山團”的累累戰績,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1939年5月20日簽發命令,表彰“平山團”:“‘平山團’歷來作戰勇敢,素有盛名,是平山人民的優秀武裝,是邊區人民的優秀武裝,是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

守衛邊防

1948年,平山團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第2軍第5師第14團,在兵團司令員王震的指揮下,參加了瓦子街、西府、長寧、荔北、梯山、扶眉等戰鬥。1949年2月,"平山團"隨王震將軍從酒泉一路西進,徒步行軍2871公里,最後進軍新疆,平叛剿匪,建立人民政權。
1952年2月,放下槍桿子的平山團將士又一次回響軍委號召,沒有回生養自己的燕趙故土,而是扶起了拓荒的犁鏵,成了新疆黃灘壁的第一批主人,成了新疆建設兵團的第一批人。
戰爭是殘酷的。平山團在頻繁戰鬥、英勇殺敵的同時,無數戰士血染疆場,為抗日救國捐軀。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平山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子都有平山團將士的烈屬,有些村子烈士家屬幾乎占到了本村戶數的二分之一。
戎馬半生的聶帥曾在平山戰鬥過六個春秋,晚年聶帥談到平山時深有感慨地說:"平山人民是富有革命傳統的人民,抗日戰爭時期經受了巨大犧牲,作出了寶貴貢獻。尤其是邊區子弟兵平山團的英勇戰鬥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日的"平山團"是烏魯木齊軍區第4師第11團,駐防南疆的阿克蘇,隊伍中也沒有了平山人。但是,晉察冀的抗戰史不會忘記,中國的抗戰史不會忘記,在遙遠的阿克蘇,有個"平山團"在守衛著祖國的西部邊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