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羅剎方略

平定羅剎方略

《平定羅剎方略》,共4卷,是清朝初年中俄交涉檔案的匯集,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敕纂,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後正式成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平定羅剎方略
  • 作者翰林院
  • 類別:匯集
  • 出版時間:公元1689年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簡介,背景,

簡介

該書記錄了清政府在雅克薩等地抗擊沙俄入侵之事始末,被收入記載清代中俄關係史的《朔方備乘》一書中。是研究雅克薩之戰(俄語:Русско-цинский пограничный конфликт)、尼布楚條約俄語Нерч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等清國中俄關係之重要的歷史事件的重要史料。
《平定羅剎方略》的編纂,為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之事。可見於《康熙起居注》是年九月初十日所載:又,翰林院題,請將平定羅剎始末機宜,宣付方略館,與《平定三逆方略》一併編輯。上顧大學士等問曰:“爾等之意若何?”明珠等奏曰:“皇上謨略深遠,功德隆盛,應編入方略。”上問曰:“此本可票依議否?”明珠等奏曰:“票依議甚當。”上曰:“著票依議”。
雅克薩之戰 圖雅克薩之戰 圖

背景

羅剎是指俄羅斯,是清朝初年中國人對俄羅斯的一種特殊稱呼。《俄國·蒙古·中國》一書的漢譯本序言中指出:“羅剎,是當時清廷對侵擾我東北邊疆的沙俄哥薩克的通稱。”“羅剎”可指國家也可指國民。由於音譯不同,曾有羅叉、羅車、羅沙、羅禪李氏朝鮮慣用此稱)等寫法。乾隆年間官修《四庫全書》,將元代譯名“斡魯思”、羅剎等名正式改譯為“俄羅斯”,終止了俄羅斯譯名自元代以來混亂不統一的局面。
羅剎經常侵擾我國的黑龍江領域,對當地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赫哲等少數民族進行野蠻殺掠。康熙二十三年四月(1684年5月),康熙皇帝抽調福建、雲南、湖廣等地軍隊,和東北各族人民一起,對沙俄入侵者進行抵抗,在雅克薩戰役中,擊敗了羅剎。後來,中、俄兩國政府派代表進行談判,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簽定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
不久,康熙帝即命國史館編纂成《平定羅剎方略》,彙輯了平定羅剎前後的有關諭旨、奏議、文牘等檔案,排列順序是以時間作為編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