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村(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平達鄉平安村)

平安行政村隸屬龍陵縣平達鄉,地處平達鄉政府南邊,距平達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98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平安村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
  • 面積:25.05平方公里
  • 人口:4834人
簡介,基礎設施,農村經濟,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文化教育,地圖信息,

簡介

東鄰勐糯鎮溝心寨村,南鄰本鄉安樂村,西鄰安樂村,北鄰平達村。轄撥上寨、匡家寨、孟中寨、楊卜寨、大扁梨、小扁梨、金竹園、寨子頭、李家寨、大新寨、小新寨、等打磨、寺令乾、蔣、廖、竹寨、郭家寨、張家坡、芭蕉溝共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049戶,有鄉村人口4834人,其中農業人口4793人,勞動力299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648人。
全村國土面積25.05平方公里,海拔1632米,年平均氣溫16.3℃,年降水量1680毫米,適合種植稻穀、包穀、甘蔗等作物。有耕地面積5602畝,人均耕地1.2畝,林地28366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09.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6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13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358戶通自來水。有1358戶通電,無通有線電視的用戶,擁有電視機農戶13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100%);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5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58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8輛,農用運輸車4輛,拖拉機54輛,摩托135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661.1畝,有效灌溉率為47.8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661.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4畝。
到2013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6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87戶;建有小水窖1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25戶。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2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78.3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12.99萬元,占總收入的55.85%;畜牧業收入914.99萬元,占總收入的19.5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50頭,肉牛146頭,肉羊210頭);漁業收入20.34萬元,占總收入的0.43%;林業收入400萬元,占總收入的8.55%;第二、三產業收入550.02萬元,占總收入的11.76%;工資性收入180萬元,占總收入的3.85%。農民人均純收入613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7.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27人(占勞動力的14.76%),在省內務工514人,到省外務工213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559畝(其中:田3085畝,地2474畝),人均耕地1.07畝,主要種植稻穀、包穀等農作物;擁有林地2836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65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74畝,主要種植茶葉、烤菸經濟作物;其它面積3606.2畝。有森林資源。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烤菸,主要銷售往縣內。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20.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9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58戶,共鄉村人口5198人,其中男性2765人,女性2433人。其中農業人口4926人,勞動力332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5148人,傈僳族42人,其他民族8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586人,占總人口的11.9%;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746人,參合率96.35%;享受低保694人,五保戶7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建有村衛生所1個,面積為1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無公廁、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779戶,占農戶總數的57.36%。

村務公開

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5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57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無“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有固定資產4.9萬元,年末集體無收益,村財務管理實行鄉代管辦,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內收入、支出、債券、債務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黨支部,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7人,其中男黨員62人,女黨員5人。村委會由支書、副支書、副主任組成,下設撥上寨、匡家寨、孟中寨、楊甫寨、大扁梨、小扁梨、金竹園、李家寨、寨子頭、大新寨、小新寨、等打磨、寺令乾、蔣、廖、竹寨、郭家寨、張家坡、芭蕉溝共19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89人。

人文地理

平安村建村的歷史起源於1958年。1958年成立了平安管理區,下設隊。1962年改為平安大隊,下轄生產隊。1968年改為平安公社委員會,下轄社。1984年改為平安小鄉,下轄社。1988年改為平達行政村,下轄社。2000年改為平安村民委員會,2013年改為平安社區村民委會,現平安村民委員會下轄19個村民小組。
這裡著名的大尖山、螞蟻堆是1943年的平達抗日戰爭遺址。上面還存有數條戰壕、戰溝及一丈多高的斷山筋,走到上面還能拾到一些槍殼、彈殼、殘刀、號柄等抗戰遺物。
平安村主要居住著漢族。村民們勤勞樸實、開朗豁達,用智慧與汗水傳承和演繹著一方文化。楊甫寨人發明的“原子話”已成為平達鄉地方語言的一大亮點。如:人們要表達“美好”之意,就說:“五講四”的“二喜二”。鄰村人還創造了楊甫寨歇後語,如:楊甫寨人抖味素——繼續,楊甫寨人攔親爹——重來,詼諧幽默。“唱山歌”也是村民們非常喜愛的活動,包括村民在勞動時或青年男女談戀愛時的“對歌”、十二龍屬歌等。楊甫寨的盲人楊恩甲被譽為當地的“山歌大王”,曾多次參加縣裡的比賽並獲獎。此外,每逢寨子裡有喜事,村民們就組織“刮欠”,彈起三弦、哼起小調,大夥圍著院場盡情地跳、轉。而逢喪事,村民們要選良辰吉日,吹喇叭、打鼓念經、捏小鳥粑粑獻飯、做紙錢、紙人等,是已婚的婦女死亡,還要進行“討安”,即要通過女方娘家人討論同意後才可以下葬。每年的二月初八,全村的每一戶人家都要到寺廟裡開廟會,由村組長帶領著先殺豬宰雞祭獻“廟神”,然後再對村里一年的情況進行總結,並把村裡的一些公共事務、困難、計畫提出來大家討論定奪。於是,新一年的村規民約“在神的監督下”就此形成。

新農村建設

2013年,平安村在大秧田移民搬遷點、張家坡實施了扶貧重點村建設工程。總投資1千萬元,改擴建了村莊道路14條,新建了沼氣池360口,舉辦了科技培訓2期300人次。村內的交通條件得到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科技意識得到增強,極大地豐富了文化生活。平安村2007年先後在寨子頭、大新寨、小新寨、李家寨、寺領乾、寺坡、蔣廖、竹寨、撥上寨、匡家寨、楊甫寨、郭家寨、芭蕉溝等實施了新農村建設項目。低改高優質茶園100畝,發展養牛20戶,發展母豬養殖10戶,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4期500人次,勞務輸出技能培訓68人次。通過整個項目的實施,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改善,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7.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27人(占勞動力的14.76%),在省內務工514人,到省外務工21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村莊道路晴通雨阻,晴天灰塵滿天,雨天泥滑路爛;田、地溝道排灌困難;
2、村委會、學校硬體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校內附屬工程有待於建設;
3、村民居住條件差,人畜混居、廚房、畜廄共房的現象隨處可見。
4、村內公共設施欠缺,除楊甫寨、李家寨、郭家寨三個小組外,其他小組無固定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
5、沒有持久競爭力和持久致富能力的優勢特色支柱產業,
村民經濟收入不穩定。村民無錢搞以上建設,大部分得需要政府來扶持。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發展核桃產業,在3年內全村計畫完成2500畝;
2、改造現有的茶園面積,加大科技技術力度,在2年內把全村3000畝的茶園提高產值產量;
3、發展養殖業,在全村發展50-100戶的養豬專業戶。
4、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重要產業抓緊抓好。每年轉移勞動力60人。
5、逐步改擴建村莊道路建設,實施人畜飲水工程,興建文化活動室。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0005平方米,擁有教師28人,在校學生434人,幼稚園1所,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擁有教師6個,學生310人,距離平達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34人,其中小學生293人,中學生141人。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龍陵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