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合機場

帽合機場民國18年(1929年) ,廣東省政府擬開闢粵漢(廣州-武漢)航線,計畫先飛柳州。經兩廣省政府協商,同年3月中旬開始徵用柳州市河南帽合標營前一帶土地,雇用附近農民修築帽合機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州帽合機場
  • 外文名:Liuzhou Maohe Airport
  • 時間:民國18年(1929年) 
  • 地點:廣西柳州市
  • 類型:3C級機場
歷程
1929年4月竣工,並首次降落廣東航空處的“中山號”飛機。後因兩廣政府失和沒有通航。
1932年10月, 廣西航空管理處從南寧遷到柳州帽合機場,建築房屋和機庫。
1943年4月,成立第四集團軍航空學校,帽合機場成為廣西空軍的主要訓練基地。
七七事變後,中央航空委員會接收帽合機場,由筧橋航校使用,並於同年11月,徵調柳江縣民工12280人擴修機場,次年5月完成,用工款國幣283929元,機場擴至長1.2公里,寬1公里。
1941年至1943年,國民黨軍隊和美國空軍志願隊先後進駐機場,並兩次徵調柳江縣民工2.4萬人擴修機場。 1944年11月9日,日軍侵占機場,次年夏撤退時破壞機場,僅地雷就埋設了250多處。抗戰勝利後,廣西省政府即搶修機場,於當年9月13日恢復使用, 軍民共用。
1949年11月柳州解放,機場雖數經擴修,場地仍然窄小。
1950年3月,被國民黨飛機轟炸,無法使用。
1950年4月, 廣西省航空站建立,著手修復機場。
1951年6月,設計與施工同時進行。7月初設計完畢,12月中旬工程竣工。機場修復後,總面積擴大到600多公頃,其中飛行區面積100公頃。跑道長2160米,寬60米,厚0.5米。
1952年下半年,開始修建營房、停機坪,並將跑道改為瀝青道面。
1956年起,空軍飛行部隊進駐機場, 陸續改建、擴建場道和營房設施。
1959-1963年,民航借用機場部分設施建立第四航空學校,修建部分房屋,並據訓練需要,改善部分場道設施。
1983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給民航廣西區局轉來自治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開航柳州的提案。民航廣西區局與柳州市人民政府調查研究,認為柳州市航空客貨源充足,利用空軍機場能保證飛行安全,可以開航。
1985年6月18日至21日,經現場踏勘,軍民互相協調,選定民航建站用地上報。同年8月21日,國務院、 中央軍委批覆同意。
1985年11月2日,空軍某部與柳州市人民政府、民航廣西區局簽訂《民航使用空軍柳州機場協定書》,主要內容:空軍同意民航使用柳州機場,機場產權屬空軍。
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軍民航設施分開建設,自成體系”的批覆精神,確定民航站位於跑道西側,以跑道邊向西260米,中間聯絡道中心線向北150米起算,長450米,寬300米,占地面積13.5公頃;根據場道承載能力,只允許起降安-24及以下各型飛機。 柳州航站土建工程由柳州市政府投資建設。
1985年11月動工,經過百日奮戰,完成主要工程項目有:停機坪5000平方米,滑行道6240平方米,候機樓1368平方米,其它房屋4365平方米。總投資212萬元(不含設備) 。
1986年2月下旬,土建工程全部竣工。
1986年3月14日正式通航。由於速度過快,質量受到影響,交付使用後,候機室、到達廳天棚出現嚴重漏水。
1988年起大修,到1991年全部修復。
柳州經濟的發展,1992年開工建設新機場,1994年底柳州白蓮機場竣工,於1994年12月28日首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