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藥用法

中成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套用歷史,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到目前為止,經批准生產的中成藥已達9000多種,治療範圍遍及臨床各科,其中不少品種已為廣大民眾所熟知樂用。由於中成藥具有療效好、服用方便、不良反應少、攜帶方便等優點,因而在國內外很受歡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用中成藥用法
  • 外文名:Commonly used Chinese medicine usage
  • 類別:生活百科
  • 特點:簡單好記
簡介,配伍套用,服藥時間,選用保管,

簡介

所謂中成藥,是指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按規定處方和標準製成一定劑型的現成藥物。由於中成藥便於貯藏、攜帶,隨時可以取用。因此,中成藥即可供醫生治病使用,亦可由有一定醫藥知識的病人自行購用。

配伍套用

由於中成藥是按照固定處方製備的,有一定的治療範圍,而臨床病情常常是錯綜複雜的,有時單用一種中成藥治療照顧不到全面病情,還需要與其他中成藥、藥引、湯藥等配合使用。
(一)中成藥與中成藥配伍
根據辯證診治的需要,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中成藥配伍套用,以增強療效,減少偏性和副作用,擴大治療範圍。其配伍原則大致如下:
1.相輔配伍:將功效相近的中成藥合用,以擴大治療範圍和增強療效的配伍方法。
2.相須配伍:將功效不同的中成藥合用,以治療不同性質疾病的一種配伍方法。
3.相制配伍: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中成藥合用,使彼此互相制約的一種配伍方法。
(二)中成藥與藥引配伍
藥引又稱引藥,是某些中藥方劑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由於藥引有引藥歸經、增強療效、調和諸藥以及矯味等作用,故其與中成藥適當配合,每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其常用的藥引有:
1.大棗 補中益氣,養血寧神。適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等證。如治療脾虛腹瀉可用大棗湯送服健脾丸或理中丸。
2.生薑 溫中止嘔,解表止咳。適用於外感風寒,胃寒嘔吐。如治療風寒感冒可用姜蔥湯送服九味羌活丸。
3.紅糖 補血,散寒,祛瘀。適用於產後病。如治產後乳汁不下,用紅糖水送服下乳湧泉散
4.黃酒白酒 溫通經脈,發散風寒。適用於風寒濕痹證及跌打損傷。如用黃酒或白酒送服小活絡丹,送服七厘散
5.蘆根 清熱,生津,止渴。適用於外感風熱感冒及小兒麻疹初起。如用蘆根湯送服銀翹解毒丸治療風熱感冒。
還有一些藥引,如薏苡仁、大小茴香、蜂蜜烏梅飴糖等,有些藥引的選擇隨著方劑而選擇,並不定量,有些方劑並不一定需要藥引,藥引數不勝數,在此不一一列舉。
(三)中成藥與湯藥的配伍
1.中成藥與湯藥同服 對於因含貴重藥或揮發性成分的中成藥,因不宜同飲片一起入煎,可以用湯藥送服或化服中成藥。
2.中成藥與湯藥交替服用 這是指同種處方組成的成藥與湯劑交替使用。有些湯藥因與成藥及其他藥藥效起衝突,所以必須分開隔時服用。如白天服湯藥,晚上服中成藥;或根據病情先服湯藥治其急,後服成藥以鞏固療效。
3.中成藥與飲片同煎 為了促使中成藥內服後儘快吸收起效,可將中成藥裝入布袋或直接與飲片同煎。
(四)中成藥與西藥配伍
中西藥合理配伍,固然可以增強療效,但因中西藥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醫療體系,不兼通中西醫藥知識的醫生和患者,切勿盲目將中西藥配伍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服藥時間

(一)服藥時間
1.無特殊規定的一般口服中成藥,一日量分2∽3次,於早、晚或早、中、晚飯後0.5∽1小時各服一次。
2.補益的中成藥宜飯前服,但補陰藥宜晚上18∽20時一次服,補陽藥宜在早上6∽8時服,以此保持藥效與人體陰陽、髒氣氣律的消長一致。
3.危急重症使用中成藥必須及時,為了保證藥力持續發揮,可將所需藥量酌情分次給予或不拘時數服用。
4.鎮靜安神的中成藥應在睡前1∽2小時服用。
5.截瘧藥應在發作前3∽5小時給予。
6.祛痰制酸中成藥宜飯前服。
7.消食及對胃有刺激的中成藥均宜飯後服。
(二)服藥方法
1.內服
(1)送服:又稱“吞服”,即用水或藥引將成藥經口送入體內。送服藥物時,要注意服藥的姿勢和送藥的飲水量,一般以站立服藥,飲水量超過100ml為佳。同時還要注意:大蜜丸宜掰成小塊吞服;腸溶片劑整粒吞服,不可壓碎;液體藥劑宜搖均後服;止咳、潤喉的藥液服後不必用水送服,使其在咽喉、食管掛一薄層效果更好。某些疾病若出現服藥後嘔吐,可先飲生薑汁少許或用生薑片擦舌之後然後服藥。
(2)調服:即用糖水、乳汁或溫開水將成藥調成糊狀後服用。此法適用於小兒和不能吞咽的病人。散劑直接倒入口中用水送服容易嗆入氣管,一般宜調成糊狀。為了加快蜜丸水丸的吸收,也可壓碎調成糊狀服。
(3)含化 系將成藥含於口中,使緩緩溶解,再慢慢咽下。
(4)燉服 亦稱烊化,阿膠等膠劑常用開水或黃酒燉化後服用。
2.外用
(1)塗撒患處:即運用外用油膏、外用散劑、藥液等成藥在洗淨患處後塗一薄層。
(2)吹布患處:即用紙捲成直徑約2∽3mm的小管,一端挑少許藥粉,一端對準耳內、咽喉或牙齦等病灶將成藥粉直接吹入。
(3)貼患處:大膏藥微熱烘軟後貼患處,小膏藥、橡膠膏直接貼患處或規定部位。如遇外傷,待詢問醫生後方可使用。
(4)納入腔道:是將栓劑按醫囑納入肛門陰道的一種外治法。
(5)其他外用方法:尚有滴耳、點眼等。
3.注射
注射有皮下、肌肉靜脈穴位注射之分,按西藥注射法要求嚴格使用。

選用保管

(一)中成藥的選用
1.了解所選的藥品 是指要了解所選藥品的組成、功效和適應證。而不能僅僅以藥品名稱,作為選用藥品的依據。如看到“人參再造丸”就買來當作補品服用,而不知“人參再造丸”適應於中風病及中風后遺症、痹證等。
2.辯證選藥 是指按照中醫藥理論進行辯證分型,按病情選擇藥品,而不能僅僅以病名,作為選用藥品的依據。如治療感冒,如果不分風寒和風熱,都選用“感冒退熱沖劑”,那就會使風寒引起的感冒,治療效果不好。
3.危急病症要有醫生指導 對於急重病症,如高熱不退、劇烈腹痛、神昏抽搐等,應儘快到醫院診治。如果要使用中成藥治療,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不可盲目購用,以免耽誤病情,造成不良後果。
(二)中成藥的保管
1.藥品要妥善存放 中成藥要存放在陰涼、乾燥、通風的地方,避免日光直射、高溫、潮濕及小兒誤拿誤吃誤用。已經啟用的瓶裝中成藥應注意按瓶簽說明保管。
2.檢查藥品批號和有效期 購用、保管中成藥時,要注意檢查藥品的批號(國產藥品批號為六位數,前二位為年,中間二位為月,最後二位為日)和有效期,原則上超過有效期或已到失效期的中成藥,一般不能再用。雖然藥品在有效期內,但遇有發霉變質現象,也不得套用。
3.明確藥品的名稱和規格 貯藏中成藥一定要有標籤,寫清藥名、規格,不可憑記憶無標籤地存放。對名稱、規格有疑問的藥品,切勿貿然使用,以免發生意外。
4.其他方面 由於糖漿劑、口服液、合劑等易發霉、發酵變質,開瓶後及時用完;未用完的最好放入冰櫃內。瓶裝成藥用多少取多少,以免污染。對瓶裝液體成藥更應注意,只能倒出,不宜再往回倒入,更不宜將瓶口直接對嘴服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