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勇(航天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常大勇,青島科技大學橡膠工藝專業83屆畢業生,航天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大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

人物簡介

常大勇,青島科技大學橡膠工藝專業83屆畢業生,由他主持研製成功“神七”太空人艙外航天服橡膠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家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特別是其中的“橡膠指套和掌面隔熱墊”,為我國太空人第一次出艙太空行走做出了主要貢獻。在記者採訪時常大勇說:“一生能遇到這樣的項目,很榮幸”

生平經歷

艙外航天服手套成功了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時39分許,中國"神七"載人飛船航天員翟志剛,身著中國自行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順利出艙,並實施了為時19分35秒的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翟志剛出艙太空行走的19分35秒里,用常大勇的話來說,他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上”、“神經緊張到了極點”;當翟志剛順利返回軌道艙,關上艙門那一刻,常大勇的心放了下來、神經也放鬆了,他知道:他們的艙外航天服手套成功了。
常大勇說,搞了26年科研工作,唯獨這一次、這19分35秒,是最刻骨銘心的。
太空人出艙要依靠艙外航天服提供生命保障,因此“神七”太空人艙外航天服是“神七”項目的關鍵技術,重中之重。而太空人出艙要用手來完成行走和各種操作,這些功能主要由手套上的橡膠產品來保證,故“神七”太空人艙外航天服橡膠系列產品項目被列為“神七”太空人艙外航天服的關鍵技術之一。
該項目課題組在常大勇主持下,先後研製了橡膠指套、掌面隔熱墊、肩墊等七大系列13種規格的配套橡膠產品,這使得太空人出艙時,依靠這些可以在-120℃至120℃超寬溫度範圍內擁有足夠的柔韌性、又具有耐太空強輻射、高真空和宇宙漂浮顆粒物等侵害的橡膠產品的特殊性能來完成太空行走和各種科研操作。其中翟志剛出艙向全世界揮手問好時展現的“橡膠指套和掌面隔熱墊”是目前國內橡膠業首次直接套用於太空的橡膠產品。翟志剛在太空揮手向世界人民問候、手持五星紅旗向祖國致意,並在太空中回收了固體潤滑材料,完成了預定的太空出艙項目,都離不開這付手套上的橡膠產品。如果有必要,翟志剛可以戴著這付手套,輕巧地在太空撿起一枚1分硬幣。
翟志剛在北京進行的“神七”飛行成功表彰會上說:“瀋陽製造的橡膠指套和掌面隔熱墊很好。” 在眾多協作單位參會人員中,翟志剛只與“神七”太空人艙外航天服橡膠系列產品項目負責人常大勇單獨合了影。
國家航天部門在頒發給他們的獎狀中評價他們:“為實現中國首次太空出艙作出了主要貢獻。”國家航天部門專家評審認為:國產航天服性能和技術指標非常接近美國、俄羅斯的水平,“指套的靈活性國際一流”。該項目獲中國第六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瀋陽市2009年科技進步一等獎。
哪怕比別人多想一點兒就有了
2004年常大勇赴北京申請這個項目,擊敗了國內的60多家橡膠企事業單位的競爭對手,於當年7月正式簽定技術協定(2008年1月完成)。
事後獲悉,很多研究院所為瀋陽橡膠研究設計院拿到這個大項目而感到十分驚奇,有幾位院所長甚至要求手下的人說:“打聽一下,這個常大勇是誰?”
由常大勇主持這個項目並不是什麼意外,很大程度上是水到渠成、非他莫屬的事。
此前,常大勇先後主持研發成功了我國著名的某型號“殲擊機發動機”大型複合橡膠密封圈和大型複合環散膠圈以及耐高低溫、高壓橡膠波紋軟管的研製;擔任項目主持人,參與主持研發了國家“八六三”項目“平流層和跨大氣層飛行器演示樣機”用複合橡膠波紋軟管的研製;擔任項目負責人,主持研發了“神五”、“神六”艙內太空衣用“橡膠複合腕關節”的研製。
接受了“神七”太空人艙外航天服橡膠系列產品項目的研發任務之後,接下來擺在常大勇他們面前的具體研製工作是相當困難的:幾乎沒有技術資料可供借鑑,國外對此嚴格保密,國內更是沒有一家單位的橡膠產品在艙外的太空中使用過,對此項工作的經驗為零,一切都要白手起家,從頭開始。
高新技術研發可以超常規,但是不能超程式。必要的科研程式是必須要經歷的。
常大勇說,“做事要求專注、科研必須認真。”接受了任務之後,常大勇和他所在課題組的同事們可以說是不分晝夜,沒白沒黑地乾。常大勇整天在思索、在琢磨、在總吉他們的工作。他說,“哪怕比別人多想一點兒就有了”。他曾經幾次半夜夢中從床上跳起來考慮:我那個構想這樣做行不行?
經過廢寢忘食的思索和探求,經過無數次試驗之後,“神七”太空人艙外航天服橡膠系列產品的研製工程終於告竣了。在國內無人涉足的知識領域,常大勇的苦心探索實現了從特殊原材料的篩選到膠料性能的突破,乃至生產工藝上的創新,此間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術難關。
常大勇對於自己在這項研發工作中的位置和作用很清醒。他說,“乾出一點事兒來,不是一個人的能力所能做到的,是領導和同事們集體努力的結果。”
“技術突破的最大難題是太空中的超低溫。”
航天員翟志剛戴的手套有6層,其中包括保溫層、隔熱層、防輻射層等。常大勇對記者說,“技術、材料、內部結構,不可能告訴你,可以講的是:出艙行走和各種科研操作,起主要作用的是橡膠材料。”
“技術突破的最大難題是太空中的超低溫。”常大勇向記者展示了兩枚航天服橡膠指套,摸起來質地與普通橡膠並沒有區別。他說,“裡面可大有文章”。普通橡膠在低於-60℃溫度條件下就會變脆,呈“玻璃態”,稍一活動就會碎裂,喪失使用性能。而對於艙外太空衣,即使指尖大小的破損,也會造成滅頂之災。
據悉,國外研製同類艙外太空衣的橡膠材料,大約用了30年的時間;而常大勇和他的近10人小團隊,僅僅用了3年多的時間,就攻克了這個難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