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軍事單位)

師(軍事單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師,是一個中國漢字,指軍事規模、建制單位,分為三類師。在中國古代,師曾是商、周軍隊的建制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師
  • 解釋軍隊
  • 分為:三類師
  • 出自:齊師伐我《曹劌論戰》
簡介,現狀,

簡介

十年春,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過秦論
現代化軍隊“師”這一詞用在軍隊上源於德國。世界上第一支以師作為作戰編制也是德國。

現狀

在一戰前期,大部分國家效仿德國,紛紛建立起作戰師,上面單位為軍、集團軍。
德國在一戰時候的師分為一類和二類。一個師兵力為6500人左右,下面設兩個旅。美國、英國、中國紛紛仿照德國。但日本卻把這種師的編制改成了“師團”。
在1936年德國把這種師擴大編制。由一個整編師擴大到8000人。在二戰時:美、英、法、中、蘇等國都仿德國把一個整編師擴大到8000人。編制也是戰區集團軍群——集團軍——軍——師——旅——團——營——連——排。而日本卻沒有仿德式編制。日本把編制改成了方面軍——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日本把一類師團編制擴大到2.8萬人,二類師團人數在2.4萬人(類似其它各國的一個軍)
二戰結束後,師作為重點戰術編制單位。一類機械化師人數為3萬人。二類輕機械師2.8萬人,三類為摩托化師2萬人(這類師美國僅三個。其它全是重裝和輕裝機械化師)。
在中國的現代化師:由若干個團(或旅)及戰鬥、勤務保障分隊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軍或集團軍。為基本戰術兵團。一般在上級編成內遂行作戰任務,亦可獨立作戰。依任務、裝備和編成,區分為步兵師、摩托化步兵師機械化步兵師、坦克(裝甲)師、炮兵師、高炮師、空降師航空兵師空中機動師、海軍陸戰師等。在近代軍隊組織中,師的數量和質量常作為衡量作戰實力的標準,常規重裝機械化師有3萬人(在我國重裝師僅僅只有十個)。輕機械化師保持2.5萬(在我國僅僅只有十二個),摩托化師保持3萬(在我國現今天依然最多是摩托化師多達50多個)。
中國古代,師曾是商、周軍隊的建制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建軍起就有師一級組織。抗日戰爭爆發後,八路軍編有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1948年11月,全軍統一把縱隊改為軍,旅改為師。不久,又出現了炮兵師、坦克(裝甲)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先後組建了工兵師、公安師、鐵道師、航空兵師、空降(傘兵)師、水兵師和摩托化步兵師。以後,各類師的武器裝備逐步更新,編制多次改革,戰鬥力不斷提高。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世界各國,特別是工業發達的國家,對陸軍師的編制、裝備不斷進行改革,以增強獨立作戰、多種作戰和持續作戰的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