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泉井

師泉井

師泉井,位於平海灣畔朝陽山麓下,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平海鎮平海村。修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十月。它背靠天后宮,面臨湄洲島,滿潮時,距大海不過一百來米。

師泉井是用108塊石頭砌成,井旁豎立著一塊石碑,碑上鐫刻著“師泉”兩個大字,是靖海侯施琅將軍親書“師泉”碑記。據清代《敕封天后志》記載,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施琅進軍台灣,舟師三萬駐平海候風時,此處遍地鹽滷,僅媽祖廟前一口淺井,井水枯竭,大軍面臨絕水。施琅遂祈求天后賜水解困,即命軍士將枯井挖深數尺,媽祖顯聖,井水清泉涌溢,取用不絕,井泉濟師,施琅大喜,遂親筆勒石“師泉”碑記,以為紀念。得天后神助,故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特奏請朝廷,重建此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師泉井
  •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平海鎮平海村
古蹟簡介,師泉井記,相關故事,

古蹟簡介

師泉井,位於平海灣畔朝陽山麓下,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平海鎮平海村。它背靠天后宮,面臨湄洲島,滿潮時,距大海不過一百來米。
平海天后宮,俗稱“娘媽宮”,因宮有108根木柱,又稱“百柱宮”,始建於北宋鹹平二年(999年),迄今已有1010年歷史,為全球僅存幾座最早媽祖宮廟之一,亦為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宮殿式建築原構媽祖行宮,占地面積1064平方米。宮殿面向大海,與湄洲島上的媽祖廟隔海相望。
平海天后宮門前有一口四方形的“師泉井”,井旁豎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師泉”兩個大字,是靖海侯施琅將軍親筆“師泉”碑記。大門脊檁上保留有“大功德主將軍靖海侯兼官福建水師提督軍務施琅重建”銘文。
主要建築有大門、內庭、大殿及兩廡。大殿為重檐歇山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面闊5間,進深5間。建築規模和風格與莆田其他民間廟宇不同。整個廟宇擁有明暗立柱共108根,廊沿壓石也有108條,而宮前“師泉井”也是用108塊石頭砌成,這是純粹的巧合,還是有意安排?宮內保存有《師泉井記》和《平海天后廟重修碑記》等碑刻。已列為全省文物保護單位,也列入全國首批涉台文物保護工程項目。

師泉井記

作者:施琅
師泉井記師泉井記
今上御極之二十一載,壬戌孟冬,予以奉命統率舟師,徂征台灣。貔虎之校,犀甲之士,簡閱而從者,三萬有餘。眾駐集平海之澳,俟長風,破巨浪,以靖掃鮫窟。爰際天時暘亢,泉流殫竭,軍中取汲之道,遙遙難致。而平澳故遷徙之壤,介在海陬,昔之井廛,盡成湮廢。始得一井於天妃廟之前,距海不盈數十武,漬鹵浸潤,厥味鹹苦。其始未達深源,其流亦復易罄。詢諸土人,鹹稱是井曩僅可供百家之需,至隆冬澤愆之涸,用益不贍。允若茲,是三軍之士所藉以朝饔夕饗者果奚恃歟?
予乃殫抒誠愫,祈吁神聰。拜禱之餘,不崇朝而泉流斯溢,昧轉甘和。綆汲挹取之聲,晝夜靡間,歕涌滋溉,略不顯其虧盈之跡。凡三萬之眾,鹹資飲沃,而無呼癸之慮焉。自非靈光幽贊,佐佑戎師,殲殄妖氛,翼衛王室,未有弘闡嘉祥,湛澤汪 ,若斯之渥者也。因鐫石紀異,名曰“師泉”,昭神貺也。
在《易》,地中有水曰“師”。師之行於天下,猶水之行於地中。既著容民蓄眾之義,必協行險而順之德。是知師以眾正,乃克副大君討貳撫順、懷柔萬邦之命。而揚旌海外,發初涯涘,神異初彰,闓惠覃布,誕惟聖天子赫濯之威,以致百靈效順,川海徵祥,亶其然乎!
昔貳師劍刺大宛之山,而流水溢出;耿恭拜禱疏勒之井,而清泉奔涌;並能拯軍士於渴乏者,著萬里之奇功。乃今井養不窮,三軍獲福。予之不敏,其曷以答茲鴻嘉之賜哉!是用勒之貞珉,以志不朽雲。
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 日

相關故事

師泉井,位於平海灣畔朝陽山麓下。它背靠天后宮,面臨湄洲島,滿潮時,距大海不過一百來米。
師泉井師泉井
師泉井修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十月。當年,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奉命率領萬餘清兵準備收復台灣。當他揮師南下,屯兵平海,操練水師時,吃水難卻成了他的一塊心病。本來被稱為“界外”的平海,十年九旱,水貴如油,其時又適逢罕見的大旱,加上大軍壓境,吃水問題猶如雪上加霜,益發突出。怎么辦?望著士兵們口渴唇裂,萎靡不振的樣子,作為提督閩浙水師總兵的施老將軍五內俱焚,夙夜憂嘆。他深知,如不儘快設法解決吃水問題,那么,收復台灣的整個作戰計畫豈不全部泡湯?
為此,他走訪了當地許多百姓,可是沒有一個人能為他指點迷津,把個老將軍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為排遣心中的鬱悶,一日,老將軍來到澳仔尾,站在一塊巨大的礁石上,舉目遠眺煙波迷茫的台灣島,海峽裂岸的濤聲掀起他心底的波瀾……海濱仲秋夜的獨特風景他無心欣賞。帶著重重的心事,他回到了宿營地,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夜半時分,迷迷糊糊中,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媽祖娘娘從天后宮的神龕上走下,向他款款走來,笑容可掬地對他說:“施將軍何必如此長吁短嘆,水不就在宮的門口!”言畢,飄然而去。南柯一夢,仙人點化,使將軍如夢方醒,茅塞頓開。翌日,他便帶領士兵在天后宮門口的海灘上挖井取水……
真箇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只用兩天時間,挖了兩丈多深,奇蹟便出現了:但見泉水汩汩突涌。老將軍俯身捧了一口喝下,有如玉液瓊漿,清冽甘醇,直往心底,好不愜意,把個老將軍樂得仰天大笑。這洪鐘般的闊笑和著大海的波濤,漂洋過海,與阿里山的林濤遙相呼應。為表志記,施老將軍欣然命筆,寫下了“師泉”二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師泉”石刻迄今還屹立井旁。他還命人刻下他的“師泉井記”的碑文。
師泉井的砌石與天后宮的木柱、迴廊條石等均為108。據說,這是由天干地支中的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煞衍化而來的。相傳,井邊的那個狀如龜頭的石頭,乾旱時,只要你在龜頭上連磕三下,那么便會泉涌如潮,永不乾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