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汶鳳頭鸚鵡

帝汶鳳頭鸚鵡

帝汶鳳頭鸚鵡(學名:Cacatua sulphurea parvula)是鸚形目鳳頭鸚鵡科鳥類,是小葵花鳳頭鸚鵡亞種之一。體長33厘米,體羽主要為白色,雪白漂亮,頭頂有黃色冠羽,憤怒時會豎起頭冠呈扇狀豎立起來,就像一朵盛開的葵花。喜棲息於各種森林、開闊的林地、農地、森林邊緣地區、半乾燥的林地等,食物包括種子、殼類、漿果、堅果、水果、嫩芽、花朵、昆蟲等。一次產2-3枚卵,雌雄鳥輪流孵卵,叫聲嘈雜。野外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境內,主要在弗洛瑞斯海的許多島嶼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帝汶鳳頭鸚鵡
  • 拉丁學名:Cacatua sulphurea parvula
  • 別稱:小葵花鳳頭鸚鵡帝汶島亞種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鸚形目
  • 鳳頭鸚鵡科
  • :Cacatua屬
  • 小葵花鳳頭鸚鵡
  • 亞種:帝汶鳳頭鸚鵡
  • 命名者及年代:Bonaparte, 1850
  • 英文名稱:Timor Cockatoo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帝汶鳳頭鸚鵡體長33厘米,壽命50年。該鳳頭鸚鵡是一個以白色羽毛為主的中型鸚鵡,頭頂有可以伸縮的黃冠,眼周有裸露的藍色皮膚,耳羽,喉部的羽毛,臉頰基部浸潤淺黃色。腳灰色,鳥喙黑色,兩性相似。幼鳥與友鳥一樣有著深黑褐色的虹膜,在一歲內的幼鳥較難辨別性別,雌鳥的虹膜則明顯的呈紅棕色。

棲息環境

喜棲息於各種森林、開闊的林地、農地、森林邊緣地區、半乾燥的林地等。

生活習性

大部分都成對或3-9隻左右一起覓食與活動,但有時被發現會有較多的數量群集於有果實的樹上覓食,也會與折衷鸚鵡一起聚集覓食,聚集時相當吵雜,休息時通常棲息在森林地區,之後會成群地到低海拔的地區與農作物區內覓食,有時會遭農民捕殺;天然食物包括了種子、水果、穀物、漿果、堅果、嫩芽、花苞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松巴島,科莫,Padar,Rinca,弗洛雷斯,Pantar,阿洛Semau和東帝汶(小蓀達島),此外龍目島和努沙可能已滅絕。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因地而異,大多始於9-10月與4-5月,一次產2-3枚卵,雌雄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約28天,10周后幼鳥羽毛長成,但仍會依賴親鳥一起生活約2個月。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種鸚鵡遭遇(並可能繼續遭受)一個非常快速的人口數量下降,由於不可持續捕獲和非法貿易。因此,它成為極度瀕危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 一類保護級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