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興衰:中國大王朝的締造與崩潰

《帝國興衰:中國大王朝的締造與崩潰》以中國歷史上八個主要朝代:秦朝、漢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為宏大背景,從把握相關歷史時期的脈動和發展入手,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各個朝代的歷史大事和興亡嬗變,生動描寫了發生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精彩故事,將歷史上那些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總結出來,警醒後人,啟示當今。

基本介紹

  • 書名:帝國興衰:中國大王朝的締造與崩潰
  • 出版社:長安
  • 頁數:289頁
  • 作者:吳學剛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ISBN:9787801757814, 780175781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帝國興衰:中國大王朝的締造與崩潰》是一部簡明的中國通史,寫盡中國兩千多年的盛衰興亡!

圖書目錄

大秦帝國:逶迤而來,戛然而止
序幕
神話的先祖
崛起“西陲”,養馬翻身
一代霸主秦穆公
西線稱霸戎狄,東結“秦晉之好”
五羊大夫百里奚
商鞅變法
魏惠王錯失商鞅
秦孝公慧眼識人
“南門移木”的政治秀
商鞅的兩次變法
遠交近攻與合縱連橫
蘇秦的合縱戰略
張儀的連橫戰略
政客范雎與遠交近攻
長平之戰
大一統時代的到來
雄才大略秦始皇
“逐客令”與《諫逐客書》
曇花一現秦帝國
“天下皆為虜”
東巡的變故
胡亥和趙高的陰謀
火燒成陽
驟興速亡的大秦帝國
開國之君與亡國之君——秦始皇與秦二世

大漢帝國:長壽王朝,搖擺而終
楚漢爭霸定乾坤
劉邦斬白蛇起義
稱雄中原
垓下之戰
不在馬上治天下
博士叔孫通
漢初“三傑”
文景之治
盛極而衰的西漢王朝
漢武大帝
一位謀士和三員猛將
張騫鑿空西域
王莽篡漢
大漢王朝的精彩尾聲
光武中興
黃巾起義
漢朝名存實亡
昏君亡國的大漢帝國
開國之君與亡國之君一漢高祖與漢獻帝

大隋帝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建立大隋
國丈登基
統一全國
迅速興盛
開皇盛世
“真宰相”高穎
獨孤皇后
楊廣篡位
暴政而亡
煬帝無道
隋末大起義
江都喋血
強盛中轟然傾覆的大隋帝國
開國之君與亡國之君——隋文帝與隋煬帝

大唐帝國:黃金時代,如日中天
李淵開國
隋末亂勢
晉陽起兵
征服群雄,再建一統
貞觀開元
玄武門之變
房謀杜斷
封建治世的榜樣
開元名相姚崇
安史始衰
漁陽鼙鼓動地來
宦官專權與“甘露之變”
殘唐而亡
我花開時百花殺
朱溫篡唐,山河裂變
在起義中瓦解的大唐帝國
開國之君與亡國之君——唐高祖與唐僖宗

大宋帝國:承上啟下,國富民強
立國之初
陳橋兵變
杯酒釋兵權
總攬威柄
兄終弟及
步入盛世
澶淵之盟
慶曆新政
熙寧新法
北宋的尾聲
方臘、宋江起義
海上之盟
靖康之恥
趙構復宋
偏安一隅
岳飛抗金
秦檜弄權
屋山之戰
從銳意變法走向落寞蒼涼的大宋帝國
開國之君與亡國之君——宋太祖與宋欽宗

大元帝國:世界帝國,風暴而去
蒙古崛起
一代天驕
義父成敵手
兄弟反目
超級帝國
三次西征
治天下的匠人——耶律楚材
曠世一帝忽必烈
蒙古大將伯顏
脫脫更化
強元敗亡
黃河挑動天下反
垂死掙扎
宦官朴不花
大元敗亡
暴亡於強盛之際的大元帝國
開國之君與亡國之君——元世祖與元順帝

大明帝國:世界首富,內外交迫
“血腥皇帝”創偉業
亂世出英雄
開國肇基
統一之路
在危機中崛起
靖難之役
七下西洋
仁宣之治
帝國暮色
張居正改革
魏忠賢專權
明末大起義
源於農民起義,也亡於農民起義的大明帝國
開國之君與亡國之君——明太祖與明思宗

大清帝國:歷經盛世,帝國中衰
大清初建
女真的崛起
清軍入關
締造盛世
智擒鰲拜
平定三藩
平叛除亂
康乾盛世
在頹勢中掙扎
巨貪和砷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
中興四大臣
百日維新
帝國敗亡
義和團運動
辛亥革命
以兵興,亦以兵敗的大清帝國

文摘

開國之君與亡國之君——清太宗與宣統帝
從玄鳥部落到“西陲大夫”,從諸侯霸主到“天下共主”。秦人自東西遷,立足關中後又轉而自西東進,直至策馬中原,獨步天下。隨著歷史時空的演進,他們逐步縱橫在歷史的中心舞台,日漸走近世人的視野,其身影也從模糊漸漸變得清晰。
神話的先祖
三千多年前,周王朝在鎬京(今陝西西安南)統治著中國。在周王朝的西北邊陲,生活著一個專門為國君養馬的部落,他們就是最早的秦人。這是一個傳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兒,什麼時候遷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秦人從哪裡來?究竟源自何方?當我們帶著這些問題,把視線投向遠古。秦人的身影卻是那樣的模糊。亦如夏商周三代,秦的起源還只能從遠古傳說追溯起。
秦人的祖先,傳說是顓頊帝的孫女,名叫女修。有一天,女修正在紡織,一隻燕子從天上飛過,掉落下一顆蛋。女修撿起那蛋,並把它吞吃了。於是懷孕生下兒子大業。大業成人後,娶少典之女女華為妻,生下兒子大費。大費又名伯翳,曾經和大禹一起治理洪水。治水成功後,舜帝給大禹頒賜了玄圭作為獎賞。大禹在接受獎賞的時候說:“這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做成的事,還多虧了大費做助手。”
舜帝又對大費說:“你幫助禹治水成功,為此賞賜給你一面有黑色懸垂物飾的旌旗。你的子孫後代將會有盛大的功業。”
接著舜帝把一個姚姓的美女嫁給大費做妻。大費行拜禮接受了。隨後大費又輔佐舜調理馴服鳥獸,鳥獸大多被馴服。為此,舜帝又賜封大費姓贏。
記錄於《史記·秦本紀》中的這個神話傳說,折射出秦族先祖的一些情況。據此,有人提出秦族起源於東方海濱。因為,以玄鳥為圖騰的氏族,最初就活動在東方。像殷人,他們有著與秦族相類似的有關始祖降生的神話——這神話說,上帝派一隻燕子來看簡狄,並生下一隻蛋,簡狄吞吃後,懷孕生下了殷人的始祖——契,就出自東方。
崛起“西陲”,養馬翻身
不過,歷史文獻中正式出現的秦人第一個活動地區,是“西陲”。西陲,即西方的邊陲。這顯然是出自中原王朝的一種叫法。在中原王朝的統治者眼裡,他們處於世界的中心,而在他們的統治區域之外,便進入世界的邊緣地帶。至於天下究竟有多大。則要視中原與外界交往的範圍以及所形成的疆界而定。
秦人曾經生活在商王朝西陲的六盤山與渭水中游地區。後來周興商亡。秦人被迫向西遷徙,進入荒涼的黃土高原。隨著周王朝的邊境向外擴展,秦人生活的“西陲”也越來越遠。最後到了今天的甘肅天水附近。
在殷商和西周二代,秦族處於受中原王朝奴役的地位。他們被驅趕到西北地區,與生活在那裡的戎人、狄人互相往來,雜居共處,並因此有了秦族“雜戎、狄之俗”的說法。
到西周中期,周孝王為了鞏固對西北地區的統治,就設法與秦人加強聯繫。周孝王把秦地(今甘肅秦安、清水一帶)封給秦人首領非子,並讓他接續贏姓。從此,非子這一族人就號稱“贏秦”。“秦”成為他們的正式名稱。
隨著周王室的衰落,秦人的地位和作用愈益受到重視。周王室讓秦人不斷與進擾的戎、狄作戰。秦人在抗擊戎、狄的戰鬥中強大起來,還被封為“大夫”。
周厲王時,西戎叛亂,秦仲滅大駱之族。這就是說它已兼併了大駱之地而強大起來。至宣王時,周已命秦仲為大夫,誅西戎,為西戎所殺。秦仲有五個兒子,其長子日莊公。宣王召集莊公兄弟五人,讓他們帶兵7000去伐西戎,占領了西戎的大片土地。莊公又生三個兒子,其長子日世父。世父說:“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於是世父又伐戎,戎也包圍犬丘,世父被戎所俘虜,後來又得釋放。這時,秦一方面與戎戰爭,一方面又與戎有通婚關係。
公元前770年,戎人攻入西周王朝國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西周滅亡。周平王即位以後,決定將國都東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市),東周又起。所謂“東遷”,實際上是被戎、狄趕著向東走。平王東逃時,養馬的秦人出兵一路護送,順利到達洛邑。因護駕有功,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將周族早年的聚居地豐(曾為周人的都邑所在,在今陝西長安縣西南灃河以西)、岐(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一帶賜予秦人。從這時候起,建立了秦國。
秦之初建於戎狄之地,客觀上使他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處於劣勢。秦為了在諸侯之中立足並確立其地位,必須在文化上進行變革,努力接受中原的先進文化傳統。主觀上秦之歷代諸侯王為實現和鞏固其地位,重視政治改革,形成招才納賢的傳統。這種世代傳承的主觀意志最終形成了其優良的政治傳統,為戰國後期統一六國奠定了思想基礎。而且,正是由於秦興起於戎狄聚居之地,傳統的奴隸制思想束縛較少,使它更易於接受當時先進的地主階級政治主張,降低了其改革的政治風險。

序言

人類歷史上沒有長盛不衰的帝國,猶如沒有永遠富貴的家庭一樣。盛衰循環。這仿佛是一條無人可以逾越的規律,王朝覆滅似乎成了過往帝國的“歷史魔咒”。和其他古老文明一樣,中國的帝國時代,王朝更替猶如噴濺的萬花筒一般,接連不斷。
為什麼同樣是封建王朝,有的能持續三四百年,有的卻只存在了一二十年,甚至胎死腹中?
為什麼同樣是地主階級代表,有的君主能開疆拓土,有的卻只會割地賠款?有的可以清心寡欲,有的卻一定要窮奢極侈呢?
為什麼在同一個階級中也有忠奸賢愚,而同樣是忠臣,結果卻截然不同呢?這是因為歷史發展有其基本的規律,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必然的。
一個帝國的命運,一個王朝的興衰,都不是朝夕間的事,都是有跡可循的。我們可以用辯證觀點去研究歷史,探索歷史發展的規律,探討王朝興衰的歷程,揭示王朝覆亡的真相。但任何一個社會發展階段、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位君主、任何一個事件,都有其偶然性,不可能都按照某一種具體的規定出現或消失,興盛或衰亡。不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這些人或事的,是人事,而不是天命。
例如,司馬光曾經說過著述《資治通鑑》的目的在於“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這些古代帝王在用人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從他們身上我們不僅能看到有帝王得人而起於草莽,開創基業;而且可看到英主用賢人打造太平盛世,成就宏業;還可看到有帝王失人而痛喪天下,身死國滅;更可看到昏君崇奸佞而敗壞清平世界。荼毒生靈。“明君治國,惟在得人”,可謂千古定論。
在古代帝王中,不乏名君英主,他們之所以能將國家帶向繁榮。除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智慧外,君王自己的素質和他們所實施的政略也有很重要的因素。構想在一個國家昇平,百姓安居,社會繁榮的時代,如果君王無能,那自然無法使社會有什麼發展,更不用說那些亡國的昏君了。而好的君王,即使是亂世,也能在複雜的情況下重振國風。這就是領導者的好壞之差。而所以能將國家治理得安定繁榮,為後世所景仰,其治世哲學必然是值得深研的。
本書是一部簡明的中國通史,寫盡中國兩千多年的盛衰興亡!我們向想要了解歷史,又不願意看“教科書”的朋友們推薦此書!本書以中國歷史上八個主要朝代:秦朝、漢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為宏大背景,從把握相關歷史時期的脈動和發展入手,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各個朝代的歷史大事和興亡嬗變,生動描寫了發生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精彩故事,將歷史上那些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總結出來,警醒後人,啟示當今。
編者
2008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