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爾納斯派

帕爾納斯派,法國文學中的一個流派。1866至1876年期間,法國一部分年輕詩人在《古代詩篇》和《蠻族詩集》的作者勒孔特·德·李勒的影響下,不定期地出版了3冊詩歌叢刊,定名為《當代帕爾納斯》(帕爾納斯是希臘名山帕爾納索斯的法語音譯,相傳這座山是祭祀太陽神和美術之神阿波羅以及詩神繆斯的聖地),於是就有了帕爾納斯派這個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帕爾納斯派
  • 時間:1866至1876年
  • 地點法國
  • 例子:《當代帕爾納斯》
特徵
帕爾納斯派,作為反對浪漫派的一種新潮流,是法國自然主義文學在詩歌方面的表現。它有下列幾個特徵:
1.要求詩歌客觀化。帕爾納斯派並不反對詩歌表達個人感情,但他們卻不把表達個人感情作為詩歌的主要任務。他們特別喜愛的是外在世界,因此力圖把個人感情隱藏在客觀事物的背後,而不是象浪漫派那樣把詩歌當作傾吐衷情的場所,在讀者面前“陳列”自己;而且他們認為那樣做是對感情本身的一種褻瀆行為。
2.要求詩歌科學化。他們倡導科學與詩歌相結合,力圖使詩歌受到科學精神的洗禮:崇尚理性,重視分析。他們認為描寫古代神話傳說題材,首先要對所描寫的人物、事件和背景作深入細緻的分析研究;只有在科學的準確的認識基礎上,才能達到再現歷史真實的藝術境界。他們反對浪漫派的古為“我”用和借題發揮。
3.要求重視詩歌形式。他們對某些浪漫派詩人輕視技巧和語言方面的疏忽,極為反感。他們要求詩歌具有嚴謹的結構,精確的語言,諧和的節奏和韻腳。詩人應該是詩匠,同時還應該是修辭學家,在語言和格律兩方面都要能做到至美盡善,無懈可擊。
當時,參加以勒孔特·德·李勒為中心的帕爾納斯派創作活動的,除何塞·馬里亞·德·埃雷迪亞外,還有泰奧多爾·德·邦維爾、卡蒂爾·孟戴斯、 蘇利-普呂多姆、科佩、維利耶·德·利爾-亞當、 萊昂·迪耶爾克斯、阿克曼夫人、魏爾蘭、蘭波、馬拉梅等數十人。邦維爾寫的《法國詩歌格律簡論》在當時被視為詩歌寫作指南,對一代詩風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帕爾納斯派
Le Parnasse
法國19世紀文學流派 。帕爾納斯是希臘境內名山 ,相傳為詩神繆斯所居,因此也是詩人獲取靈感的聖地。19世紀60 、70年代一批年輕詩人在巴黎出版了3本詩歌合集 ,取名為《當代帕爾納斯》。在《當代帕爾納斯》發表作品的詩人有共同的藝術傾向,故被稱為帕爾納斯派。戈蒂耶是帕爾納斯派的先驅。帕爾納斯派作為反對浪漫派的一種新潮流,首先要求詩歌客觀化,還要求詩歌科學化,崇尚理性,重視分析。在詩歌形式上,反對浪漫派詩歌的自由、鬆散,提倡嚴格的詩律。其出現是19世紀後半期科學思想和實證主義哲學在詩歌領域的反映,提倡崇尚理性,注意分析,企圖把自然科學、歷史學和哲學引入詩歌。因此也可說帕爾納斯派是自然主義在詩歌方面的表現。1866年出版的第一冊《當代帕爾納斯》收入37位詩人的作品,有戈蒂耶、邦維爾、勒孔特·德·李勒、波德萊爾和蘇利·普呂多姆、馬拉梅、魏爾倫等;1871年出版的第二冊收入以勒孔特·德·李勒等56位詩人的作品;第三冊於1871年問世,收入63位詩人的作品。帕爾納斯派陣容龐雜,他們在追求詩歌形式完美的前提下,在不同程度上各自體現這個流派的某些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