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爾·拉格奎斯特

拉格奎斯特於1891 年5 月23 日出生在瑞典斯莫蘭省維克舍鎮一個勞動者的家庭里,父親是鐵路局的職員。1910年,拉格奎斯特進入烏普薩拉大學攻讀藝術史。三年,他突然離開學校,前往巴黎。在巴黎,他和當時的立體主義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當年他回到瑞典,發表了他那篇名為《文學的藝術與繪畫的藝術》的專論。1951年諾貝爾文學獎--------------帕爾.拉格奎斯特(1891.5.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格奎斯特
  • 國籍:瑞典
  • 出生地:瑞典斯莫蘭省
  • 出生日期:1891 年5 月23 日
  • 職業:藝術家
  • 畢業院校:烏普薩拉大學
  • 主要成就:1951年諾貝爾文學獎
  • 代表作品:《文學的藝術與繪畫的藝術》
著作,人物生平,

著作

在文中,他大膽地抨擊了當時文壇的衰微不振,認為"作家的任務是要從藝術家的觀點來闡明他的時代",來"表達透露出這個時代的思想和情感"。這篇專論可以說是一篇現代主義的文學宣言。拉格奎斯特的創作在一開始便有表現特徵,他所追求的是主題的偉大與象徵。他早年的詩集和劇本,如《苦悶》(1916)和《天堂里的秘密》(1919),充滿了對生活的恐懼與悲觀情緒,力圖通過人與生活的抗爭來表現人的偉大與高貴。二十年代後,他的悲觀主義逐漸被積極的世界觀所代替,1927 年出版的散文集《征服生活》,表現出他對人類充滿了信心,繼續對人的生存狀況作形而上的思考,主張用人來對抗野蠻,並對西方傳統的文化信仰提出懷疑。拉格奎斯特一生致力於寫人類的善與惡這個主題。在1933 年寫的劇本《絞刑吏》一書中,他借批判中世紀宣揚的善來自惡、暴力、殘忍和血腥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的荒謬思想,對法西斯分子發動戰爭作了無情揭露。在《侏儒》(1944)一書中,他批判集惡行於一身的侏儒,歌頌美好的事物。這些作品問世,極大地提高了拉格奎斯特在國際文壇上的聲望。5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第三期,這一時期的作品幾乎全都和上帝的形象、"神"的價值,以及使人具有信仰的可能性有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長篇小說《巴拉巴》(1950)。

人物生平

拉格奎斯特從1946 年起開始成為諾貝文學獎的候選人,那年他首度為幾位他在瑞典文學院裡的同行們所推薦。那時他剛剛完成長篇小說《巴拉巴》,這部小說一上市,立刻被譯成好幾國文字。本來在瑞典國內就頗具名聲的拉格奎斯特,此時,他的聲譽越來越大,這對於拉格奎斯特在次年獲獎是極其有利的。事實也是如此,在支持拉格奎斯特獲獎的聲援力量中,不僅有北歐四國的文學團體,還有幾位頗有世界聲望的其他國家的著名作家。比如:法國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紀德、法國的莫瑞亞訶、英國的邱吉爾、冰島的拉克斯內斯等,拉格奎斯特獲獎還有一個有利因素,是他的一名具有威協性的強勁對手,不幸於1951 年去世,這位對手的名字叫西開里雅諾斯。這位著名的希臘詩人被希臘人民譽為“新希臘的品達”。品達即品達羅斯,是古希臘合唱琴歌的職業詩人,是“競技勝利者頌”這種詩體的創造者,希臘人民把西開里雅諾斯比作是“新希臘品達”。足見他在人民心目與詩壇上的地位。他無疑是1951 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激烈競爭者之一。遺憾的是,他於評獎前與世長辭了。拉格奎斯特早在1940 便已調入瑞典文學院。學院不須選聘專家撰寫一份特別的研究報告,因為他的資歷和成就他的同事們實在太清楚了。人們猜想,他的獲獎一定很順利地過關。瑞典學院以“由於在作品中為人類面臨的永恆的疑難尋求解答所表現出的藝術活力和真正獨立的見解”的評價,將1951 年文學獎的“桂冠”戴到了這位“現代古典主義巨人”的頭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