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氏庫蚊

希氏庫蚊,拉丁學名Culex theileri Theobald。雙翅目,蚊科,庫蚊亞科,庫蚊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希氏庫蚊
  • 拉丁學名:Culex theileri Theobald
  • 別稱:紋腿庫蚊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有顎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雙翅目
  • :蚊科
  • 亞科:庫蚊亞科
  • 庫蚊
  • 亞屬:庫蚊亞屬
補充信息,鑑別特徵,雌蚊,雄蚊,幼蟲,

補充信息

編號:
19793
拉丁種名:
theileri
定名人:
Theobald
年代:
1903
中文名:
希氏庫蚊
原始文獻:
Monogr. Cul. 3:187
模式產地:
非洲德蘭士瓦比勒陀利亞
俗名:
紋腿庫蚊
生境:
幼蟲孳生於靜滯而富含有機物的水體; 成蚊野棲
國內分布:
福建, 廣西, 四川, 貴州, 雲南, 山東, 浙江, 安徽, 湖北, 湖南
國外分布:
非洲, 地中海區, 近中與中東, 印度, 前蘇聯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雙翅目 蚊科(上卷):411-412.

鑑別特徵

各足股、脛節前面各有二黑色縱條夾一淡色縱條,但後股基2/3腹面全淡。

雌蚊

中型至大中型蚊,翅長約5mm。頭:頭頂正中蓋以淡棕色平覆鱗和散在的黑色豎鱗,後頭有眾多的黑色豎鱗;兩頰有淡色寬鱗並向眼後延伸形成窄邊。喙背面暗棕,腹面稍淡,無白環。觸鬚短而黑,末節有少量淡鱗。食竇甲:食竇弓發達。食竇甲背齒約30個,槍鋒狀,中齒較細長;腹齒短而尖銳;兩側各有一簇尖銳的齒。胸:前胸前背片、後背片與前胸側板各有一鱗簇。中胸盾鱗棕色,但翅上位和小盾前區稍淡;凹陷區色暗;小盾鱗淡。胸側板淡灰褐色。氣門後區有一群鱗;中胸腹側板後緣有一鱗帶自亞頂位延伸至亞基位;中胸後側片前上位有一鱗簇,上位毛叢中有幾片鱗;中胸下後側鬃1根。翅:翅鱗暗。足:前、中股前面和各脛節前面均有二黑縱條夾一淡色縱條圖案;後股基2/3腹面全淡,末1/3前面也有二黑縱條夾一淡縱條的圖案。各附節全暗。腹:腹節Ⅰ背板有基中淡鱗斑;腹節Ⅱ-Ⅶ背板有淡色基帶,帶的後緣呈三角形或半圓形,各節基帶後又通常有一對淡鱗斑;腹節Ⅷ全淡。

雄蚊

似雌蚊,但觸鬚長於喙,長出部分約比其末節稍長。第3節基部有白環,端1/2腹面有白鱗線紋;第4節腹面有白鱗線紋;第5節基部腹面有白鱗;第3節末段與末2節有長毛叢。尾器:抱肢基節亞端葉三棒正常,後部毛組有1根細毛、1根粗刺、1個葉片和1根基位剛毛。陽莖側板光滑,腹內葉分出5-7個外伸的突齒;背中葉後伸,末端尖,角狀。肛側片基側臂發達。

幼蟲

頭:觸角基2/3密生小刺;1-A生於乾基2/3處;2, 3-A頂位。頭毛1-C粗暗而直,約為基距的1/2長;4-C細短,簡單,不分枝;5-C分3-6芒枝;6-C常分3枝,偶分2芒枝或4芒枝;5, 6-C超出唇基前緣。頦每側有6-7個齒。胸:體壁光滑。前胸毛1-3P單芒枝;4-P分2芒枝;5, 6-P單芒枝;7-P分3芒枝。腹:腹毛6-Ⅰ-Ⅵ分2芒枝;7-Ⅰ分2芒枝。櫛齒末端有明顯的端刺,32-38個,組成一齒區。呼吸管指數3.5-4.2,為尾鞍的3.4-3.9倍長;1-S 10-13株,常排成一曲折行,偶成對,側毛1對,側毛和最後1對腹毛稍短,分3-7枝,其餘的腹毛髮達,長約為著生處管徑的1/2-2/3,各分8-15枝;梳齒約10個,末端2-3個彎曲,各齒有1-5個側齒。腹毛1-X分4-5枝;2-X分4枝;3-X不分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