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克特,P·M.S.

英國物理學家和社會活動家。1897年11月18日生於倫敦。1919年入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1921年畢業後繼續在該實驗室工作達10年之久。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萊克特,P·M.S.
  • 地點:英國
  • 時間:1897
  • 性別:男
正文,

正文

英國物理學家和社會活動家。1897年11月18日生於倫敦。1919年入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1921年畢業後繼續在該實驗室工作達10年之久。1933年任倫敦大學物理系教授,1937~1953年任曼徹斯特大學蘭沃西講座物理學教授。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到60年代末,擔任過英國政府和軍事部門的許多重要職務。1943年曾被中國物理學會選為名譽會員。1953年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物理教授和物理系主任。1956年獲得科普利獎章。1965~1970年擔任英國皇家學會主席,1969年被封為終身貴族。1974年7月13日逝世。
布萊克特在卡文迪什實驗室重要的研究工作是原子核的人工嬗變。他改進了威耳孫雲室和照相技術,拍攝α 粒子轟出氮核後產生的粒子徑跡,發現α 粒子為氮核所俘獲,氮-14轉變為氧-17,驗證了E.盧瑟福發現的人工輕核嬗變現象。1932年,用他創製的自動計數器控制的雲室照相技術研究宇宙線,他從拍攝的照片上宇宙線的徑跡中發現了正負電子成對產生過程,證實了不久前C.D.安德森發現的正電子確實存在。由於布萊克特改進威耳孫雲室方法並在核子物理和宇宙線領域的發現,獲得194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布萊克特在曼徹斯特大學任教期間,領導一批外籍研究人員創立了別具風格的宇宙線研究學派,並且促進了另外一些物理學領域的發展。這些發展導致曼徹斯特大學設定第一個射電天文學教授職位和建立一個射電天文學實驗站(位於焦德雷爾班克)。這個實驗站對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雷達技術的發展和運用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盟國軍事上的運籌分析和反潛艇工作中做出許多重要貢獻。1945年後,他在岩石磁性的研究方面,也做過一些重要的工作,確立了古磁學的研究,為地質學上的大陸漂移理論提供了新的證據。
布萊克特很有政治遠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著書立說,積極反對帝國主義核訛詐,主張對核武器進行國際性管制和監督,在保衛世界和平事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他對管理科學的尊定和發展,對科學與技術和工業的密切聯繫等方面,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有所貢獻。
布萊克特,P.M.S.布萊克特,P.M.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