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西龍

布拉西龍

布拉西龍(屬名Blasisaurus),學名來自“Blasi”(地名,布拉西,位於西班牙)及拉丁語中的“Saurus”(意為“蜥蜴”),意思是“布拉西的蜥蜴”。布拉西龍的模式種被命名為卡氏布拉西龍(Blasisaurus canudoi),種名則是獻給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卡奴多(Dr.Jose Lgnacio Canudo)。布拉西龍生存於距今約6700萬年前至6500萬年前晚白堊世最後期的歐洲西部,是歐洲最後一批恐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布拉西龍
  • 拉丁學名:Blasisaurus
  • :動物界
  • :布拉西龍
簡介,特徵,

簡介

布拉西龍的化石發現於西班牙韋斯卡的布拉西地區,這裡位於西班牙的東北部,靠近庇里牛斯山。布拉西龍的化石包括兩部分:正模標本(編號 MPZ99)包括左齒骨、左顴骨及左頜骨碎片等;副模標本(編號 MPZ2009)僅有一塊右淚骨。這些化石的產出地層屬於上白堊統的阿倫組地層(Arén Formation),年代為白堊紀最後期的馬斯特里赫特階。
古生物學家對發現的化石進行了研究和比對,並在2010年出版的《加拿大地球科學月刊》(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上發表了名為《Blasisaurus canudoi gen. et sp. nov., a new lambeosaurine dinosaur (Hadrosauridae) from the Latest Cretaceous of Are´n (Huesca, Spain)》的論文,將這種新的鴨嘴龍類命名為布拉西龍。

特徵

根據破碎的頭骨化石,古生物學家推測布拉西龍體長在4米至5米之間,體重在1.5噸左右,是一種小型的鴨嘴龍科恐龍。與其他大部分後期的鴨嘴龍科成員一樣,布拉西龍長有長長的前部具有扁平嘴巴的腦袋、靈活的脖子、強壯的身體、粗長的尾巴和健壯的四肢。布拉西龍的頭頂具有突起的頭飾,這是鴨嘴龍科下賴氏龍亞科的特徵之一。
化石研究顯示,布拉西龍有獨特的顴骨和狹窄的顳下窩,這區別於發現同地層的艾瑞龍(Arenysaurus),而且其齒骨沒有第二牙脊使它們顯示很特殊。系統發育分析把布拉西龍和艾瑞龍歸為同一個分支,這個小分支適於基礎的賴氏龍亞科(lambeosaurine),但比青島龍(Tsintaosaurus)和牙克煞龍(Jaxartosaurus)更衍化。
包括布拉西龍在內的許多發現於歐洲的鴨嘴龍科恐龍,它們都曾經生存在馬斯特里赫特階歐洲的一系列大型的島嶼上。這些化石的發現在古生物地理分布上證明了賴氏龍亞科恐龍在晚白堊紀後期可能從亞洲大陸橫跨間斷的陸橋發生一次或多次的擴散事件,對研究白堊紀時期鴨嘴龍科向歐洲的擴散提供了寶貴的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