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勞,P.M.

美國社會學家,社會交換論的代表人物之一。1918年2月7日生於維也納,後移居美國。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州的艾姆赫斯特學院,獲學士學位。1952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康乃爾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出任過1973~1974年度美國社會學協會主席。後任美國科學院院士和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布勞主要從事社會學經驗研究和理論建設工作,探討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問題。主要著作有:《官僚制組織動力學》(1955)、《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1964)、《美國職業結構》(合著,1967)、《不平等和異質性──社會結構的原始理論》(1977)等。

正文,

正文

美國社會學家,社會交換論的代表人物之一。1918年2月7日生於維也納,後移居美國。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州的艾姆赫斯特學院,獲學士學位。1952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康乃爾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出任過1973~1974年度美國社會學協會主席。後任美國科學院院士和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布勞主要從事社會學經驗研究和理論建設工作,探討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問題。主要著作有:《官僚制組織動力學》(1955)、《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1964)、《美國職業結構》(合著,1967)、《不平等和異質性──社會結構的原始理論》(1977)等。布勞的著作大部分是對官僚制組織各種情況的分析。他在早期論述官僚制組織內部非正式過程的問題時,曾注意到雇員如何頻繁地通過工作換取尊敬,以信息獲得贊同,以及非物質報酬的交換過程。他受G.C.霍曼斯的影響,從社會結構出發研究人與人的交往過程,是結構主義交換論的代表人物。70年代以後,布勞提出了“巨觀結構理論”,試圖用巨觀結構主義代替早期的交換理論,創立和發展了一個更加嚴密的理論體系。其理論構造比他早期的交換理論更為清晰,在西方社會學界有很大影響。
布勞,P.M.布勞,P.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