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陳河著小說)

布偶(陳河著小說)

《布偶》的作者是陳河,作品以華人移民呂莫丘的人生際遇為主線,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直到21世紀初的華裔移民歷史,生動展示了這些文化身份含混的人何以離開母國,以及對母國恨愛交加的複雜矛盾心理,為一代華人移民記史。作品空間橫跨中西,時間縱貫百年,涉及幾代人,人物多達幾十個,成功塑造了呂莫丘、裴達峰等華裔族人形象,是近年長篇小說在這一領域的重要收穫。

基本介紹

  • 書名:布偶
  • 又名:布偶
  • 作者:陳河
  • 原版名稱:布偶
  • ISBN:978-7-5302-1146-5
  • 定價:25元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開本: 32
圖書信息,基本介紹,相關評價,

圖書信息

系列名十月長篇小說創作叢書
書名 布偶作者 陳河
布偶
ISBN 978-7-5302-1146-5
開本 32
印張 8.25
裝幀 平
出版時間 2011.9
新經典文化有限公司發行

基本介紹

長篇小說《布偶》是華人作家陳河探索華人移民心路歷程的又一力作。作品以華人移民呂莫丘的人生際遇為主線,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直到21世紀初的華裔移民歷史,濃縮聚焦於上世紀中後葉華裔移民將要離開母國的一段時間內,描寫在這一時期里這一特殊群體的生存形態,生動展示了這些文化身份含混的人何以離開母國,以及對母國恨愛交加的複雜矛盾心理,為一代華人移民記史。作品空間橫跨中西,時間縱貫百年,涉及幾代人,人物多達幾十個,成功塑造了呂莫丘、裴達峰等華裔族人形象,是近年長篇小說在這一領域的重要收穫。
故事起筆於混亂不堪的“文革”年代。W城的一群擁有各種海外關係和華僑身份的人,趁亂“占領”了這座城市的一所教堂,又悄悄地在教堂里辦起了名為“華僑公社”的紡織廠。華僑工廠大門緊閉,壁壘高牆,經營得法,秩序井然,是這個特殊群體此時的避難和保護所。他們高度團結,謹守秘密,以每年一度在裴家花園聚會作為精神狂歡。裴家花園秘密保留著西方的生活模式,他們可以在那兒偷偷品嘗和預演所嚮往和追求的理想生活。然而,隨著一個名叫呂莫丘的當地政府小官員子弟擠進工廠,“與世隔絕”的平靜和平安被打破了。這個18歲的青年,身材高挑、相貌英俊並且心靈手巧,很快就與這個群體中的一位姑娘柯依麗互有好感。自此,這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的戀情,非但不能正常發展,反而受到了全廠人高度默契的抵制與阻撓;工廠醫生裴達峰隱身幕後,姑娘母親卞紅玉現身幕前,設計環環相扣,毫不手軟地把這對年輕人一步步逼上絕路。事情明擺著,呂莫丘是與他們這個群體“格格不入的人”。這個群體去國前本能的自保、下意識的敵視就以這樣一種不露聲色的方式集中體現出來。這是這個群體與特殊年代矛盾糾結的暗中較量,也可以說,是一場怨懟情仇十分鮮明的根本利益保衛戰,在這場交戰中,柯依麗遠在里斯本葡萄牙籍廚師“未婚夫”只是一個可以說得出來的藉口。

相關評價

作者以看似閒話的筆墨書寫這座城市的貧困與荒謬。比如一輛腳踏車對於一個家庭的稀缺和珍貴,比如回國探親的華僑被蜂擁的國內親戚瓜分禮品財物,比如因為沒有布票和計畫票購買衣服,父親不得不放棄參加女兒的婚禮,比如全城第一美女捨棄情投意合的初戀改與有梅毒遺傳嫌疑的闊綽華僑子弟結親,比如男女混雜的船艙、到處塗鴉的廁所、公共浴室永遠不換的洗澡水以及諸如一塊香皂、一雙絲襪、一顆糖果、一張明信片給這座城市的人帶來的驚喜等等。再比如,看活人在刑場被槍斃成為城市的一種消閒;女性在公共澡堂洗浴也要穿戴整齊內衣內褲;呂莫丘、柯依麗你情我願的偷食“禁果”被荒謬地定性為“強姦”犯罪;裴達峰對生命的拷問,要以偷窺女性浴室,私闖產婦病房,被作為流氓圍追毆打和聲名狼藉的示眾為代價——作者這些平民視角且帶有散點透視的閒筆,極易擊中讀者的記憶點,令人不知不覺處在被還原的歷史之中。
柯依麗死了。呂莫丘、裴達峰先後入獄。這個群體在後來的某一天解體,分崩離析。在沉重的歷史面前,沒有倖免者。裴達峰、呂莫丘、柯依麗所代表的一代人的人生悲劇,其真兇是那個畸型、荒謬的年代。在社會和歷史面前,個體的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任憑人怎樣掙扎,命運就好像一隻被人施了蠱的布偶。
多少年後,已在密西西比河岸定居的呂莫丘,在異國他鄉的少婦雕像前長坐不起。那個奇蹟般由死亡的母體生產又被母親懷抱的母嬰傳奇,那一尊在呂莫丘看來隱喻生命輪迴的母嬰雕像使他恍然明白,當年那個胎死腹中的嬰兒,不是別人,正是他呂莫丘本人;他的純潔、他的青春、他別種人生的光榮與夢想是在出生的那一剎那就被愚昧而又愚蠢的文化扼殺了。生命尚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他還沒有“出生”就喪失了母愛!柯依麗與雕像容貌的奇妙相似觸發了人物對歷史與個人命運關係的認識與再思考,成為頓悟往昔的介體。
作為一部復調式結構的小說,作品的第二聲部是探究人性。作者從性的角度切入,對人性探至幽微,達到了非常深的程度。故事緊緊貼著性啟蒙這個視點,從靈與肉兩個層面展開回眸與追溯。作品重點寫了裴達峰、呂莫丘、金冠良三位男性人物,分別可以代表男人性啟蒙的三個方向(性啟蒙這個現在看來不成問題的問題在當年卻困擾著一代青年)。裴達峰的困惑糾結於生理層面,他對女性生理器官近乎偏執的頑強興趣緣自他對生命的疑問和好奇。他與阿芸有性有情卻沒有愛,他正值壯年卻作獨居鰥夫,他心思縝密卻救不了自己,終釀成接生命案而鋃鐺入獄。金冠良的性啟蒙以傳宗接代的聯姻婚配為目的,代表著長期以來為社會道德所認可和接受的性方向。金冠良相貌醜陋,卻精通音樂喜愛讀書,他以書為媒,巧施心計,最終修成婚姻正果。然而,大喜日子被強行闖入的花圈哀樂鬧場,似又為這對新人的將來預埋了悲音。呂莫丘這個人物的刻畫細膩深刻感人至深。從情事懵懂莽撞衝動,到性、愛雜陳禍起蕭牆,從獲罪勞改自暴自棄,到漂泊經年榮華畢至,一段少年性事在人物內心淤積沉澱,長久難以釋懷,完整再現了一個男人在性的啟蒙中長大成人的心理軌跡和心路歷程。尤其是莫丘少年性啟蒙之初的狀態和心理的逼真摹寫,空靈而又生動,曲折而又自然,成為這個人物的一大亮點。代表男人性啟蒙的三個方面互相印證,相互補充,是那個畸型年代的典型事例,深深烙著時代的印跡。這么多年,莫丘像浮萍四海漂流,不敢正視內心的渴念,在異國他鄉的雕像前,他獲啟迪,洞悉了歸屬感的懷抱,決定開始寫作,不再漂泊。此一時刻,人物形象得以豐滿,人物性格悄然完成;人物和作者內心重疊合一,頗具張力和藝術魅力。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特別關注女性的性別壓抑和伴隨痛苦的女性性別成長史,《布偶》的故事讓人們看到,在那個蒙昧荒謬的年代,男性的性別成長,性的啟蒙又何嘗不是血跡斑斑。記不清是哪位哲學家說過:性的經歷讓男人長大成人。《布偶》的故事是男人從少年走向成年的紀實文本,是一部男人的性別成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殊年代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雙重匱乏,只是作者探索挖掘人性的必要鋪墊和文化背景,是一種敘事手段和閱讀策略,是凸顯當年種種愛情和人生悲劇的註腳。作者通過寫性而探究人性才是作品的真意和主題基調。換句話說,無論是當年歲月的歷史回顧還是歷史夾縫中人的命運,都顯然不是作品的最終目的。事實上,生活在各種社會關係中的人總是被當時的歷史環境和各種關係所制約,個人的人生際遇總會在具體的歷史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在歷史進程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抓住每一個擦肩而過的瞬間,給他人多一些溫暖、理解與體貼。惟其如此,荒謬才不會重演,苦難才不會再度發生。《布偶》彰顯和呼喚的是對於整個人類的愛和終極關懷。
還要特別稱道的,是《布偶》的語言功力。那些獨屬於藝術發現的細節描寫如行雲流水,讓人動容讚嘆。比如裴家花園的描寫,腳走在草地上的感覺、花的形態和香味,比如人在各種黑暗中對於光線的感受,對於人的氣息的捕捉,比如少年莫丘出獄後的號啕和成年莫丘在雕像前默默長坐等等細節,都準確而精彩。故事採用多視角散點透視的寫法,敘事適當留白,全部小說有一種詩意而感傷的調子,很自然地就把讀者拉入一種沉思和緬想之中。作品充分調動了作家豐富的文化積累和見多識廣的優勢,將自然主義、神秘主義、現實和超現實主義、文化地理學、宗教學、心理學、詩學、催眠術等文學和美學手段,天衣無縫地編織在一起,使這部小說雜陳百味,呈現大家氣象。
這世上有一種文字可以抵抗歲月,它的存在不因影視、網路、諸電子產品等現代媒介的日漸茂盛而萎縮、消亡或被替代,它蟄伏在人的內心,將它生命的芬芳浸潤在人汩汩流淌的血液中,它總是能夠調動起人所有的閱歷和人生儲藏,讓曾經稍縱即逝的、只屬於個人的美的感受一再降臨。這種文字就叫文學。這世上有一種人有超強的記憶和一顆溫柔的擁抱人類之心,能以獨屬於自己的個性敘事一再呈現美。這種人就叫小說家,陳河就是他們中的一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