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乾達王國

布乾達王國

布乾達(Buganda),是非洲大湖地區的一個古老王國,位於烏干達境內,南臨維多利亞湖,北抵基奧加湖,主體民族為乾達人國名意為“乾達人的國家”,國王稱卡巴卡,首都坎帕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乾達王國
  • 外文名:Kingdom of Buganda
  • 建立與發展:建國於14世紀
  • 宗教戰爭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
  • 殖民時代:扶植基督教徒掌握了布乾達的權力
建立與發展,宗教戰爭,殖民時代,獨立與滅亡,重新成立,

建立與發展

據傳說,布乾達建國於14世紀末,由一位南遷的布尼奧羅王室成員金圖(Kintu)創立,在此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布乾達是布尼奧羅南方的藩屬國,但也常常同布尼奧羅發生衝突,並不斷蠶食布尼奧羅南部的勢力範圍。18世紀末,布尼奧羅逐漸衰落,布乾達遂迅速崛起,到穆特薩一世在位時(19世紀下半葉),布乾達的勢力達到頂峰,不但控制了西到艾伯特湖、南到卡格臘河的廣大區域,連附近的強國托羅、布索加和安科累,甚至原本的母國布尼奧羅也受到其軍事威脅,布乾達成為了大湖地區最大的強國。19世紀末時,布乾達已經建立了完備的軍事和行政管理制度,擁有一支6000人的常備軍和300艘船組成的維多利亞湖水軍。全國劃分為十個“薩扎”,由國王任命“巴薩扎”進行管理。

宗教戰爭

穆特薩在位期間,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先後傳入布乾達,分別代表著阿拉伯人英國法國的利益。穆特薩傾向於接受伊斯蘭教,並於1870年代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但是當穆特薩去世後,其子姆旺加一世決意清除外國影響,逐步清洗三教教徒。1888年,他計畫重新恢復原始宗教盧巴雷教為國教。於是三教聯合起來將姆旺加一世驅趕出首都,改立基威瓦為王。不久,伊斯蘭教徒在布尼奧羅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將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趕出權力中心。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遂與姆旺加一世和好,反攻伊斯蘭教徒成功,將其驅逐到布尼奧羅。

殖民時代

1890年12月,弗雷德里克·盧加德率領英國東非公司軍隊抵達布乾達,迅速控制了局勢,扶植基督教徒掌握了布乾達的權力。1894年,英國政府接管布乾達,將其變為英國的保護國,改名為“烏干達”(布乾達的斯瓦希里語變音)。此後,英國以布乾達為基地,征服了四周的多個王國,將其均併入烏干達。1900年,英國與布乾達簽訂條約,明確其地位相當於烏干達保護國的一個省。
1953年,英國計畫將烏干達、肯亞坦噶尼喀合併成東非聯邦。由於擔心布乾達的傳統會被迫向肯亞的白人殖民者的利益屈服,布乾達國王穆特薩二世開始反抗英國人的意志,這導致他被軟禁在倫敦不得歸國。以此為標誌,布乾達人民立刻掀起了反對風潮,最終迫使英國人在兩年後釋放了穆特薩二世。此後,就布乾達國王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問題,烏干達國內出現了不同的意見,各派逐漸組織成為不同的政黨。

獨立與滅亡

經過不斷的磋商和相互妥協,烏干達最終於1962年10月9日宣布獨立,新的國家採取聯邦制,布乾達王國作為聯邦的一個成員加入,同時,穆特薩二世作為卡巴卡耶卡黨黨首成為烏干達的總統。1964年烏干達人民大會黨黨首、烏干達總理米爾頓·奧博特在軍隊領導人伊迪·阿明的支持下獨攬大權,穆特薩二世被迫流亡國外。1966年,烏干達軍隊占領布乾達王宮,次年宣布廢除布乾達王國。
穆特薩二世穆特薩二世

重新成立

1986年約韋里·穆塞韋尼執政後,為爭取乾達人的支持,宣布將布乾達王宮發還給布乾達王室,並允許王室回國進行活動。1993年,布乾達王國在形式上得以恢復,實行君主立憲制,仍保留在烏干達內,現任國王為姆溫加·穆特貝二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