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筆記

巴黎筆記

《巴黎筆記》是一部出版的論文,作者是馬克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黎筆記
  • 外文名:Historisch-konomische Studien; Pariser Hefte
  • 拼音:Bali Biji
  • 作者:馬克思
基本簡介,創作背景,

基本簡介

Bali Biji
《巴黎筆記》
Historisch-konomische Studien; Pariser Hefte

創作背景

馬克思於1843年10月末至1845年 1月底僑居巴黎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時所做的一批筆記。在這一年多時間裡,馬克思閱讀了大量經濟學著作,並對J.-B.薩伊、A.斯密、D.李嘉圖、J.密爾、J.R.麥克庫洛赫等經濟學家的著作做了摘要和札記,現保留下來七本。恩格斯在1890年第一次使用了“1843-1845年在巴黎記的舊筆記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9頁)的說法。《筆記》原文第一次發表於1932年在柏林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國際版的第1部分第3卷。
馬克思在《筆記》中用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觀點批判了私有制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在當時還沒有把古典政治經濟學和庸俗政治經濟學區別開來,還沒有看到古典政治經濟學中所包含的合理因素。但是,他揭露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為私有制辯護的性質,即揭露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論述了私有制使工人階級陷於貧困的境地。
在《筆記》中馬克思還運用哲學中的異化概念研究了貨幣的本質,提出貨幣的本質首先“不在於財產通過它轉讓,而在於人的產品賴以互相補充的中介活動或中介運動,人的、社會的行動異化了並成為在人之外的物質東西的屬性,成為貨幣的屬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8頁)。馬克思還研究了在私有制條件下勞動的特殊性,指出由於私有制和交換的發展使勞動者的勞動失去了原有的創造活動的意義,成為一種“謀生的勞動”、“異化的勞動”(同前,第42卷,第28頁)。
《筆記》是馬克思早期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寶貴記錄,它為撰寫《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作了直接的準備。馬克思在後來寫作《資本論》時,也還多次利用過這批筆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