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達庫爾龜

巴達庫爾龜

巴達庫爾龜(Batagur),最大的淡水龜。背甲橄欖綠色,雜有灰色,幼體背甲中部具龍骨;頭小,皮膚光滑,頭後部有鱗片;腹甲黃色;前肢僅四爪,指(趾)間具蹼,尾極短。見於大型河流或入海口紅樹林區,每年1~3月繁殖,雜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巴達庫爾龜
  • 拉丁學名:Batagur
  • 別稱:潮龜
  • 二名法:bask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亞綱:無孔亞綱
  • :龜鱉目
  • 亞目:潛頸龜亞目
  • :龜科
  • 亞科:淡水龜亞科
  • :潮龜屬
  • :巴達庫爾龜
  • 分布區域:東南亞各國
  • 英文名稱:Batagur
基本信息,瀕危情況,生活習性,簡介,習性,飼養計畫,

基本信息

中文正名:巴達庫爾龜中文俗名:潮龜;又名紅樹林龜
巴達庫爾龜巴達庫爾龜
英文名:Batagur
拉丁學名:baska
地理分布:分布於東南亞各國。紅樹林
保護等級: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
分類地位:動物界(Fauna)=>脊索動物門(Chordat)=>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爬行綱(REPTILIA)=>龜鱉目(TESTUDINATA)=>潛頸龜亞目(Cryptodira)=>龜科(Emydidae)=>淡水龜亞科(Batagurinae)=>潮龜屬(Batagur)=>巴達庫爾龜(baska)

瀕危情況

泰國西部的紅樹林中,一名捕魚的村民在收網時吃驚地發現,他竟然捕到一隻巨龜。經鑑定,這是一種在泰國野外失去蹤影20多年的珍稀龜類。
當時,村民意識到這是個非同尋常的發現,立即與駐泰國沿海省-攀牙灣省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泰國海洋和海岸資源部門的專家聯繫。該地離泰國首都曼谷大約800公里。
“在泰國、高棉越南馬來西亞,該物種均被劃為極度瀕危(CR)等級。”WWF-泰國淡水生物學家卡瓦里特·維德亞(ChavalitVidthayanon)博士說:“過去,村民們為了獲取這種龜的卵、肉和殼,每年都要捕捉成千隻這種龜。” 現在,巴達庫爾龜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面臨野外滅絕的危險,特別是在泰國。捕捉、偷龜蛋、棲息地及築巢海灘的喪失等,是該物種面臨的主要威脅。另外,被誤捕入漁網也是該物種面臨的一個威脅。
村民發現的雌性龜體重28公斤,身長50多厘米。人們猜想,這隻龜是去海灘築巢繁殖時被捕到的。
“該雌性龜非常幸運,沒有被吃掉,也沒有被賣給野生生物貿易商。”維德亞博士說:“建議將這隻龜交給漁業部的有關機構照料並撫育後代,這樣她的子女才能被放歸自然。”
WWF-泰國計畫對發現這隻龜的湄空河(KlongTum)上游開展保護項目,並對這種稀有龜類開展研究。
“曾經一度被認為在泰國已經滅絕的紅樹林龜類的發現,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WWF-泰國海洋和海岸資源部門負責人頌伯·締伯亞(SongpolTippayawong)說:“這表明發現這隻龜的自然生境,其生物多樣性資源仍然很豐富,應該受到保護。”
紅樹林龜類——巴達庫爾龜(Batagurbaska)是亞洲體型最大的淡水龜類之一。它們生活在安達曼海岸的支流及河口,從孟加拉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直到印度尼西亞的蘇門達臘島,以及南中國海、泰國海灣、高棉和越南,都有分布。這種龜以紅樹及其他沿海樹種的種子為食。有些體型較小的龜也捕食蝦和螃蟹
巴達庫爾龜巴達庫爾龜
巴達庫爾龜腦袋小,嘴上翻,腳有蹼,具4個爪,身體和殼呈棕黑色,腹部顏色稍淺。每年年底,亦即11月至次年1月,是紅樹林龜的產卵期。在產卵期,雌性紅樹林龜會逆流而上,把卵產在不受干擾的沙丘和沙灘上。雌性龜將卵產到2個~3個穴中,大約可產卵20枚。卵的孵化大約需要2個月。

生活習性

簡介

潮龜,中國內地一直這樣稱呼此種大型水龜。近年來,受台港爬蟲圖鑑的影響,也被不少人稱為巴達庫耳龜,此系其屬名Batagur之音譯。 其英文名稱有river terrapin(巨河龜),mangrove terrapin(洪樹龜),royal terrapin(王室龜)等。拉丁學名為Batagur baska. 潮龜是一種高度水生的種類,能棲於大河之中,主要出現於河口和潮間帶,潮龜之名由此而來。分類上隸屬於水龜科(或亞科),自成一屬,與其有密切關係的是鹹水龜Callagur,幾種巨型棱背龜Kachuga(棱背龜屬中三種巨型種類與潮龜的親緣關係甚至近於與其它四種小型棱背龜的親緣關係。),這幾種龜的雌性成體外表類似,很難一眼就區分開。但它門的雄性成體則有鮮艷的外表,潮龜是其中最為素淡的,不過五歲以後雄潮龜具有明亮的黃色虹膜,雌性則仍是棕褐色的。 由於對水生習性的適應,其為典型的河龜體形,成年後鼻吻部長而上翹利於換氣,身體碟形,四肢寬扁,指趾間滿蹼,前肢只有四指具爪,小指爪退化缺如,龜類中只有長頸龜類具同樣前肢特徵。幼體時甲圓形,棕灰或橄欖色,腹甲淡黃,粗看上去與澳洲產的Elseya屬幼體很象,但二者無近緣關係,後者是側頸龜類。
成年後甲殼呈橢圓形,甲面光滑,幾乎無棱,幼體卻有明顯的中央脊棱,且象它的親戚棱背龜一樣,有小突起,側棱略可見,腹甲甲橋非常寬大,並在過渡到腹甲處形成稜角。喉盾非常有特點,縱向很短,橫向卻與其它腹盾差不多寬。幼體時雜食,成年後為滿足碩大的體型,為素食性(畢竟植物比動物更易獲得)。

習性

此種曾廣泛分布於南亞至東南亞,印尼等地的沿海區域,由於體型大,產卵多,是當地重要的食物來源。成體不斷遭受捕殺,卵又被大量採挖,無法孵化補充種群數量,自二戰後,數量逐年減少,分布區域不斷縮小,現在僅馬來半島到印尼還能見到野生種群。我國改革開放後,發展了與東南亞鄰國的邊境貿易,亞洲各國龜類進入中國市場以供食用,這又給本已稀少的潮龜雪上加霜,貿易所造成的威脅要遠重於當地單純的食用性獵捕,它是無度的。CITES 及IUCN等野生物種保護組織早將其列入附錄一和紅皮書E級瀕危。近年來,西方學者和保護組織正展開工作,呼籲中國國政府控制龜類進口,打擊瀕危物種走私(中國政府礙於壓力,做了些工作,但收效甚微),與此同時尋求與產地國家的合作,進行人工繁殖,野外釋放。
巴達庫爾龜巴達庫爾龜

飼養計畫

目前,正有幾個計畫項目在實施中,有的已有些成績。名為巴達庫耳龜的回歸的項目正順利進行。對當地人的宣傳也同時展開,他們被勸說不要獵捕潮龜,尤其不要在繁殖期挖蛋。事實上,我國市場上潮龜並不多見,遠少於馬來西亞巨龜,甚至少於鹹水彩龜等巨龜。可能是數量過少,根本捉不到多少。
自2000年來,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一歲左右的幼體流入中國市場,由於是幼體,看來進口目的並非食用,而是為了滿足龜類愛好及收藏者對稀有品種的需求。至於來源,因規格一致,不太象野生個體,猜想是直接出自上述繁殖計畫的養殖場,或在放生後從又被捕捉走私入境。此次所見若干個體即是如此這次飼養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此種非常能吃,食慾極其旺盛。 針對於潮龜原產於熱帶,棲身於半鹹水中,得到的又是幼龜,所以要將水溫設定在30攝氏度左右,並於水中放少許,這樣既能使免疫力保持最佳,防止罹患水霉病,又能促進食慾。鑒於與棱背龜的親緣關係,起初很擔心會如棱背一樣難於飼養,但觀察數周后漸漸有信心了。但為防萬一,還是沒投餵小河魚,以杜絕疫源傳入。
巴達庫爾龜巴達庫爾龜
文獻記載會攝食植物,可它們對投餵的蔬菜不予理睬,對人工飼料卻來者不拒(這也側面證明了養殖場的出身)。因而一直餵以ZOO LIFE ZOO MED等高質量飼料,好在這些飼料營養還算全面,不過仍希望以後進一步適應環境後,能攝食其它食物。
目前,它門生長代謝很快,排瀉量大,選用了較大的飼養容器,加大水量以儘量稀釋污染物,並設定20瓦的馬達作上部過濾。現在,它們已有一定程度的生長,非常健壯活躍,完全不象棱背龜那樣,不腐皮不爛甲。這可能由於來自人工繁殖,出生後就在人工飼養下,已適應了人工環境及條件,且已不是初孵幼體,而是經過了數月至一年的飼養,自身已有了一定免疫力。今後還要不斷觀察總結,以期它們能健康長大。願這一珍稀龜種得到挽救,不要在自然界消失,並逐步得以恢復。讓我門這些愛龜者關注期待吧,歡迎同對此龜感興趣的朋友討論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