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之圍(1638年巴格達之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638年巴格達之圍即1638年11月15日奧斯曼軍隊攻打波斯的巴格達城。

1638年11月15日,超過10萬人的奧斯曼軍隊兵臨兩河流域。蘇丹穆拉德四世御駕親征,誓要從波斯人手裡奪取巴格達城。此前的幾十年里,奧斯曼軍隊曾經發起出數次進攻,都因為守軍的抵抗而宣告失敗。蘇丹的親臨戰場,就是要貫徹帝國的戰略意志。
遭到奧斯曼軍隊包圍的 巴格達遭到奧斯曼軍隊包圍的 巴格達
波斯的薩法維王朝,為保護巴格達而建造了規模龐大的防禦工事。經過之前的阿巴斯一世改革,波斯軍隊已經和奧斯曼對手一樣,大量裝備了源自英國荷蘭的火槍、大炮。他們深刻地意識到,傳統的中世紀城牆是不可能抵禦近代化炮火的衝擊。因此,原本就有25米高的城牆,被用泥土為主的材料加厚到7-10米,並新建了數個棱堡工事。這樣可以有效吸收炮彈的衝擊力。為了阻止奧斯曼工兵接近牆角,還有一條護城河環繞全城。另有114座塔樓,幫助守軍從高處射擊圍攻者。
使用英國大炮的薩法維波斯炮兵使用英國大炮的薩法維波斯炮兵
奧斯曼人構築起大規模炮兵陣地和圍城塹壕。穆拉德四世一次性帶來了各種大小火炮200多門。但他所要面對的巴格達守軍,也有100門各類火炮進行反擊。因此,在漫長的炮擊戰中,奧斯曼人可以不斷摧毀外圍工事,卻始終達不到期望的壓倒性效果。8000名隨軍工兵也不斷進行土工作業,一點點靠近巴格達的城牆。由於巴格達城過於龐大,難以防守得面面俱到,免不了被奧斯曼軍隊發現射擊死角。
經過40天的鏖戰,奧斯曼人發現巴格達城的北門防禦水平較弱。於是在蘇丹的親自指揮下,大量部隊被集中到這個方向。經過猛烈的火炮轟擊,大批赤貧炮灰被排上去不斷猛衝,消耗守軍的彈藥與兵力。波斯人曾派出6000守軍出城突擊,但還是被火力更猛的土耳其人又趕了回去。剩下6000名堅守城牆的留守部隊,也在猛攻下逐漸不支。
穆拉德四世穆拉德四世
巴格達城城防巴格達城城防
終於在1638年的12月25日,奧斯曼軍隊摧毀了巴格達城的北門防禦。大批士兵蜂擁而入,在巷戰中追殺崩潰的波斯對手。守軍在最後時刻,還努力做著困獸之鬥。這讓最後控制巴格達的進攻者,在破城後還付出了巨大傷亡。以至於對東方的大規模攻勢,在奪取巴格達後也宣告停止。
在兩河地區作戰的奧斯曼士兵在兩河地區作戰的奧斯曼士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