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石雕刻

巴林石雕刻

巴林石雕刻技法

一、浮雕法:

按照雕刻深度可分為高浮雕、淺浮雕、薄意三種。

二、圓雕

三、平刻

四、微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林石雕刻技法
雕刻技法,取材,

雕刻技法

巴林石雕刻技法
一、浮雕法:
按照雕刻深度可分為高浮雕、淺浮雕、薄意三種。
高浮雕:又稱三面看。一般選用山形料石為雕刻原料,如果前面部分有一層顏色反差分明的料石,更為合適。利用前面料石的顏色雕刻景物,後面顏色部分作為倚托。這種雕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明快反差分明的料石為雕刻原料,如果前面部分有一層顏色反差分明的料石,更為合適。利用前面料石的顏色雕刻景物,後面顏色部分作為倚托。這種雕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明快反差,也是最常採用的一種設計方式。高浮雕的各種景物的雕刻應儘可能地採用圓雕的技法,使雕刻的物體比例合適、構圖豐滿,側面和正面的比例合理。初學者往往只注意正面的構圖雕刻,忽視側面的圖景比例,這是應予注意避免的。
高浮雕高浮雕
高浮雕的製作多見花卉、人物、動物。高浮雕是浮雕向圓雕過渡的階段,是巴林石雕刻經常採用的技巧之一。在學習雕刻的過程中,要首先學習構思設計,前後左右都要照顧到,循序漸進,不能逞一時之快,大量剔除荒料,致使最後有些景物無法安排,不得不改變原設計。應該採用的步驟如下:先在料石上畫圖,沿線用平鑿勾勒一遍,用刀剔除空白地方的荒料。經過一個小階段的剔除,墨線不清楚時,要停工審視,將不清之墨線補上,再繼續進行,邊剔除荒料,邊深入設計。達到預定深度後,將背景定型,然後將前景雕刻完成。要前後都照顧到不能只顧一方。雕刻時,要注意總體設計,留料要充分,防止因突現的瑕疵損害設計。待雕刻全部完成後,細部用水砂紙磨光,經封蠟處理,一件雕刻品就完成了。
淺浮雕:這是相對高浮雕比較而言,所刻的景物一般比較淺。所設計的畫面,要有中國民族性的裝飾效果,構圖要豐滿。常見的圖案有龍鳳、山水、花卉、歷史故事等。雕刻方式如下:將料石浸水粗粗打磨一遍,使其顯露石紋和顏色,給有綹、裂、砂、釘的地方作上標記,根據石色的分布和石質情況,確定作品題材和構圖。在設計中儘可能地躲過綹、裂、砂、釘,或把這些缺陷根據情況設計成山崖、怪石等景物。儘量通過巧妙的設計,使成品雕件上基本找不到這些缺陷,或不明顯。
淺浮雕淺浮雕
設計完成後,用毛筆在料石上細細勾畫。線條要準確,翻轉摺疊的地方要交待清楚。設計定稿後,用平鑿的側尖沿線條勾勒一遍,刀鋒要向線條一側稍稍傾斜,目的是要保證線條的完整性。勾勒完畢,用小平鑿削剔線條間的空白部分,這個工作叫“清底”。清底時要照顧全局,使整個畫面基部深淺一致。待清底工作完成後,再將各線條按照設計意圖進行雕刻。對一些翻轉摺疊的地方,要特別注意層次關係,力求交待清楚。雖然淺浮雕是一薄層雕刻,而在結構上則要求富有主體感。初學者線上條和基礎平面接觸部,總是留有許多刀痕,這在行業中稱為“根不淨”。這種情況,只要用側弧形修光刀細緻耐心地沿線條刮削,就可以消除乾淨了。
高浮雕和淺浮雕,是印材雕刻中的基本技法,是常見的表現形式。所以初學者應首先熟練掌握這兩種技法,以便向更高難的圓雕過渡。如果沒有從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難掌握所雕刻景物的比例關係和準確布局,也不可能很好體會雕刻各種景物的感覺。所以一個初學者,應從基本技巧開始學習,注意觀察各種花卉、草蟲、動物,尤其要注意觀察好的雕刻成品,先行臨摹,再自己加以變化。觀察動物要注意神態,因為雕刻動物時傳神是最重要的,身體的其它部分都可能也可以做變形處理,只要表示 出它們的精神氣質,就可能使作品有傳神之感,成為好的作品。
薄意:薄意是一種極薄的浮雕,因為它的施用對料石材質極少破壞,而又飽含詩情畫意,所以在一些質地好而透明度高、材料相對較小的珍貴凍石上,經常採用這種裝飾形式。例如壽山田黃石几乎全部彩此種雕刻法。

取材

薄意的取材非常廣泛,其中主要有歷史人物、山水花鳥甚至書法手跡,具有吉祥寓意的題材更是經常採用。薄意的製作主要工序如同淺浮雕,但凸起部分一般不超過0.5毫米。在照顧到料石瑕疵遮蓋時。應當著重整個畫面的布局章法,隨著石形的凹凸而進行雕刻,把用刀的技法與畫面的詩情畫意熔於一爐。在雕刻過程中,要用心去刻,要把自己的情感深呈作品之中,把中國畫的章法布局和畫理在薄意雕刻中展現出來,讓薄意雕刻的方寸天地,包容進名山大川的無限秀美風光,小中見大,這樣才能達到意境。薄意的線條間的空白要仔細地清根,這個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其後還要對其中的細部進行裝飾性修整、開臉、開絲或點綴,這些工作最好放在作品用900#水砂紙磨光以後進行。
900#水砂紙磨光需要非常細心,不能大面積地磨擦,應把水磨紙剪成條,粘在小竹片上進行磨光,或對摺兩次,用折出來的邊角磨光,要著重對線條根部進行修磨。“根不淨”是薄意雕刻的大害,是雕刻者應高度重視的問題。
二、圓雕
圓雕又名立雕,在巴林礦的雕刻廠中也大量套用此種雕刻方式。他們雕刻的奔馬,氣勢宏大,栩栩如生,是巴林雕刻廠的保留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圓雕的製作,首先要有一個準確的設計方案,把料石的各部分都儘可能地利用起來。設計要合理,有些可以打破常規,例如在利用顏色方面,就可以根據自己對大自然的認識理解,不必考慮諸如枝葉須用綠色來裝飾等(印材石也沒有那么多顏色)。在雕刻用色上,絕不會有人責難用色不當。圓雕是比較難於掌握的雕刻技術,需要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提高。還應多看圖譜,多看各種石雕作品,拓展自己的思路。
製作一件雕刻作品,大致需要經過設計——去荒料——定型——細雕——磨光——上蠟等幾道工序才能完成。雕刻一塊料石首先要根據顏色和釘綹的情況、設計確定要雕刻景物的布局,用墨線勾畫出輪廓,再用開鑿或雕刻機打去荒料,整理成所設計景物 的雛形,然後用平鑿細細雕刻。要注意,用力要適當,用刀要準確。正確的姿式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刀桿,無名指抵住雕件,左手拇指倚住刀鋌,保持刀鋌的穩定性,防止跑刀,劃傷別的部位。在雕刻精細的鏤空雕件時,應首先將外部紋飾刻好,再用雕刻機或手鑽把內部鑽通,最後用平鑿修整。鏤空件需要的特種刀具,要根據情況製作,以適應鏤空雕刻為準。
三、平刻
又名陰刻。北京地區俗稱“撥花”。在各種雕刻中,平刻是最為省工的一種,但是真正能夠刻得出神入化,將畫面設計得古個典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刻要求製作者要有較強的繪畫能力。一般使用隨形石進行撥刻。首先用鉛筆加以勾勒,然後用平鑿側尖或特製刻刀撥刻,其實可以說是用鐵筆往印石上寫畫。待全部完成作畫後,用褚石加調少許墨色,將所刻畫面塗勻,待乾燥後,用潮濕毛巾擦去浮色,這件作品就完成了。注意畫面布局一定要有章法,多參考一些畫冊,如芥子園畫集等。
四、微刻
在印章之上撥寫極小的書法,每字約有一毫米大小,也有更小一些的字,形式生動。具體製作如下:用支架夾持一塊放大鏡,做成一個觀察鏡,在頭髮絲兩端夾上兩個小鐵夾,放在印章之上充作劃線,透過觀察鏡,進行刻寫,然後用白水彩色塗抹即可。當製作熟練以後,不用觀察鏡也能刻制。此種工藝要求製作者有較好的書法根底,再加以練習,就可以掌握微刻了。注意印章的平面要光潔,最好先用較深顏色的單色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