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會

抽耳光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帶侮辱性的行為。沒有人會無故抽別人耳光,更不會有人希望被別人抽耳光。但廣州仔“牛雜”卻發起“巴掌會”,在網上發帖征會員,參與互抽耳光的遊戲,遊戲的目的不是自虐,而是重新發現自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掌會
  • 發起人:牛雜
  • 會費:30元
  •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周門路
組織目的,遊戲規則,活動介紹,活動概況,活動效果,各方評論,相關新聞,

組織目的

組織者:抽掉隔膜與限制巴掌會組織者“牛雜”曾在培訓學校做老師,現在在文化傳播機構工作。“不是為發泄情緒”。“牛雜”解釋說,很多年輕人從小嬌生慣養,較少遭遇挫折。“扇巴掌就是受到侮辱的表現,以此讓人重新認識自己”。”參與者不一定完全贊同自己的理念,這只是一種可能的自我教育的方式。
巴掌會巴掌會

遊戲規則

組織者“牛雜”強調,互扇巴掌就是一個遊戲,遊戲就要有遊戲規則:5個人一組,然後開始抽牌,A最小,King最大,抽最大牌的人扇最小牌的人的耳光,用力要八成以上。“牛雜”說,遊戲之前必須說明規則:不帶情緒,如果有人生氣,就必須制止。此外,手上的戒指、表也要摘下,以免刮傷別人。 “疼痛感是必要的,否則不能達到遊戲的目的。

活動介紹

發起活動
組織者所發的活動介紹:
樓不在高,有人則靈。巷不在深,有掌則鳴。
此巴掌會,瞅爾德行。掌痕褪面具,血色爆青筋。
談笑勝哥們,往來一家親。可以扇巴掌,話閒情。
無逼逼之亂耳,無裝逼之勞形。
東方優托皮,西方須摩提。
吾等云:“扇疼了沒?”
敢愛敢恨,敢來敢扇!
自備會費,每人三十。
總舵:廣州市荔灣區周門路25號荔天大廈分樓201室

活動概況

2010年4月24日,首場活動舉行,共有9人參加。活動開始時大家都很興奮,但並未敢真抽別人耳光,有的輕輕地打下去,或者是留力打。但當“牛雜”抽到最大牌時,他確實是用力抽別人的耳光的。“啪”很響的一聲集聚大家的目光,被打者捂著臉,“疼啊,很疼。”此後,大家逐漸進入遊戲狀態,扇耳光的聲音也是不斷。

活動效果

“活動結束後,大家都有一致的感覺,很疼但感覺很好。”Marco說。在遊戲結束後,大家還會討論。之前同朋友玩過這遊戲的Clara說,“人與人之間難免有隔膜,和朋友一起玩,越打關係越好,隔膜反而沒有了。”“剛開始放不開,一次之後就完全放開了。”Marco說。活動參加者Sandy則與此相反,“無論別人打我多大力,我依然還是很小力打別人,用力很難的,要掙扎很久。”

各方評論

牛雜(巴掌會發起人):現在很多年輕人從小嬌生慣養,被教訓的少,也較少遭遇挫折,有人被批評兩句就難以接受。扇巴掌就是受到侮辱的表現,以此讓人重新認識自己。
M arco(參加者):活動結束後,大家都有一致的感覺,很疼但感覺很好。
Clara(參加者):人與人之間難免有隔膜,在巴掌會一起玩,朋友之間越打關係越好,隔膜反而沒有了。
檸檬樹(1988年生):扇耳光不夠,直接互毆,拳擊啊什麼的更好。這個人想出名想瘋了。組織者應該先自己抽自己1000耳光,打醒自己。
趙琳(1984年生):這個蠻有意思的。過程和目的真的能一致?感覺抽耳光像發泄多過發現自我。挫折教育應該是從生活中得到,做錯事然後被教訓,這很正常。但無緣無故被抽耳光,甚至把抽耳光當成遊戲,根本沒有受教訓的源頭,何以“重新認識自己”?
魯建敏(1980年生):如果大家都不介意,倒可以成為發泄壓力和緊張情緒的渠道。挫折教育確實是很多年輕人所欠缺的,但也不是抽幾個耳光就能解決的。
Tony(1988年生):如果說抽著玩,可能是譁眾取寵。但如果真能像他們說的那樣“知恥而後勇”,我倒覺得挺有創意的。
Rebecca(1982年生):我不能接受,太極端了,有點譁眾取寵的感覺,虐待別人和自虐。
曾雅(1983年生):沒參加過這種激烈的活動,也不想參加。如果認識自己還要通過被扇巴掌來實現的話,就算有效,會不會自虐上癮呢?
陳詩風(1976年生,網路安全專家):第一感覺,怎么那么多人欠揍?
黃才志(1990年生,廣外學生):培養挫折感,就一定要通過肉體折磨?沒準還會對人與人的關係產生誤解呢。

相關新聞

巴掌會
抽耳光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帶侮辱性的行為。沒有人會無故抽別人耳光,更不會有人希望被別人抽耳光。但廣州仔“牛雜”卻發起“巴掌會”,在網上發帖徵集會員,參與互抽耳光的遊戲,遊戲的目的不是自虐,而是重新發現自己。“牛雜”強調,互扇巴掌就是一個遊戲,遊戲就要有遊戲規則:5個人一組,然後開始抽牌,A最小,King最大,抽最大牌的人扇最小牌的人的耳光,用力要八成以上。“牛雜”說,遊戲之前必須說明規則:不帶情緒,如果有人生氣,就必須制止。此外,手上的戒指、表也要摘下,以免刮傷別人。
組織者:抽掉隔膜
4月24日,首場活動舉行,共有9人參加。參加者Marco告訴記者,活動開始時大家都很興奮,但並未敢真抽別人耳光,有的輕輕地打下去,或者是留力打。但當“牛雜”抽到最大牌時,他確實是用力抽別人的耳光的。“啪”很響的一聲集聚大家的目光,被打者捂著臉,“疼啊,很疼。”此後,大家逐漸進入遊戲狀態,扇耳光的聲音也是不斷。“疼痛感是必要的,否則不能達到遊戲的目的。”“牛雜”強調。“活動結束後,大家都有一致的感覺,很疼但感覺很好。”Marco說。在遊戲結束後,大家還會討論。之前同朋友玩過這遊戲的Clara說,“人與人之間難免有隔膜,和朋友一起玩,越打關係越好,隔膜反而沒有了。”“剛開始放不開,一次之後就完全放開了。”Marco說。活動參加者Sandy則與此相反,“無論別人打我多大力,我依然還是很小力打別人,用力很難的,要掙扎很久。”
市民:這簡直是自虐
組織者“牛雜”曾在培訓學校做老師,現在在文化傳播機構工作。“不是為發泄情緒”。“牛雜”解釋說,很多年輕人從小嬌生慣養,較少遭遇挫折。“扇巴掌就是受到侮辱的表現,以此讓人重新認識自己”。劉先生是在網上看到這一訊息的,“這簡直就是自虐。”在他看來,心理抗壓力弱完全可向心理醫生求助,無需這么“變態的”。不過,“牛雜”強調,參與者不一定完全贊同自己的理念,這只是一種可能的自我教育的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