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薩-薩繆爾森定律

巴拉薩-薩繆爾森定律,由巴拉薩提出,此效應可解釋生產力快速提高國家的結構性通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拉薩-薩繆爾森定律
  • 特點:可以由不同的理論進行分析
  • 提出者:巴拉薩
  • 作用:解釋某些國家的結構性通脹
介紹,數學推導過程,結論,舉例,

介紹

實際匯率變動可以由不同的理論,從需求供給的角度進行分析。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就是從供給角度就實際匯率長期變動作出解釋的主要理論。這一效應的主要內容是,成功的經濟發展會引起實際匯率的升值,而後者反映了貿易部門生產率的增長。在這種背景下,實際匯率升值是一種經濟平衡現象,而非失調,因而不會影響一國的競爭力,政府無須干預。
根據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貿易部門生產率的上升往往快於非貿易部門。經濟成長速度較高的國家,當貿易部門生產率迅速提高時,貿易部門的實際工資會同比例增長。由於在一個經濟體內,勞動力可以認為是自由流動的,那么,不同產業就存在工資水平趨向一致的傾向。因此,儘管非貿易部門生產率提高較慢,但非貿易部門的工資水平也會有相應的提高,從而會引起非貿易品對貿易品的相對價格的上升。假設貿易品價格(按外匯計算)在各國是一樣的(“一價定律”),那么,非貿易品對貿易品的相對價格的上升,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會引起非貿易品價格乃至總體物價水平的上升;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總體物價水平會保持穩定,名義匯率會升值。因此,不管是哪種情況,經濟成長較快的國家,往往都會出現實際匯率的升值。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特別適用於資源缺乏而又對外開放,並且通過改變產業和出口結構而達到快速增長的國家。戰後的日本(還包括韓國和台灣地區)被普遍認為是符合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的典型例子。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往往不適用於經濟成長雖快,但仍依賴初級原材料產品出口或二元經濟的國家(典型的國家就是中國),前者往往不存在技術進步,而後者因為存在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導致貿易部門的工資並不會隨著生產力提高而增長,所以,二者並不構成對B-S效應的否定。而且,隨著這些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二元經濟結構逐漸被克服,工資水平開始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提高,實際匯率就有可能升值。

數學推導過程

假定如下,兩個國家,兩個部門,兩種生產要素,生產函式都是C-D生產函式(Y=A·K^p·L^(1-p)),且不考慮貿易流通成本。
A國的貿易部門工資、價格、邊際勞動生產率分別為WT1,PT1,ρT1。
A國的非貿易部門工資、價格、邊際勞動生產率分別為WN1,PN1,ρN1。
B國的貿易部門工資、價格、邊際勞動生產率分別為WT2,PT2,ρT2。
B國的非貿易部門工資、價格、邊際勞動生產率分別為WN2,PN2,ρN2。
A國可貿易部門的產出YT1=AT1·KT1^(1-α)·LT1^α。
A國非貿易部門的產出YN1=AN1·KN1^(1-β)·LN1^β。
B國可貿易部門的產出YT2=AT2·KT2^(1-γ)·LT1^γ。
B國非貿易部門的產出YN2=AN2·KN2^(1-ε)·LN1^ε。
再假設各部門工資等於其邊際勞動生產率:
WT1=α·AT1·(KT1/LT1)^(1-α)·PT1=α·ρT1·PT1,WN1=β·AN1·(KN1/LN1)^(1-β)·ρN1=β·ρN1·PN1。
一國之內,勞動力可以在貿易部門和非貿易部門間流動,故二者工資水平應當相等,
WT1=WN1,亦即α·ρT1·PT1=β·ρN1·PN1,
從而,PN1=α·ρT1·PT1/(β·ρN1)貿易部門的工資增長通過勞動生產率提高實現,而非貿易部門的工資增長則
通過非貿易品價格上漲達成。此時,物價總水平為P1=PT1^θ·PN1^(1-θ)。
相應的,B國也存在同樣的情況,PN2=γ·ρT2·PT2/(ε·ρN2),物價總水平P2=PT2^σ·PN2^(1-σ)。
國與國之間,貿易品價格通過商品套利,可以實現一價定律(無流通成本),e·PT2=PT1。
而對應物價總水平的實際匯率E=e·P2/P1=e·PT1^θ·PN1^(1-θ)/[PT2^σ·PN2^(1-σ)],化簡上述結果得
E=e·PT1·[α·ρT1/(β·ρN1)]^(1-θ)/{PT2·[γ·ρT2/(ε·ρN2)]^(1-σ)]},
進一步約去貿易品一價定律得如下兩國實際匯率關係
E=[γ·ρT2/(ε·ρN2)]^(1-σ)/[α·ρT1/(β·ρN1)]^(1-θ)

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的模型分析,國與國之間因為非貿易部門的存在,不存在完全意義上的一價定律(不管是絕對購買力平價或者是物價變動形式的相對購買力平價),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總是存在天然的背離,E(實際匯率)=eP2/P1,移項得e=P2/EP1=πP2/P1,這也就說明了弱購買力平價的合理性,兩國間的名義匯率並不直接等同於兩個國家的物價之比。
另外,一國貿易部門生產率相對另一國出現快速增長,物價就會出現較快增長,並伴隨著實際匯率的升值。

舉例

《經濟學人》雜誌編制了一個所謂“巨無霸指數”,發現中國的麥當勞巨無霸在12~15元,而美國卻是在3~4美元的水平,二者比例並不等於兩國的匯率,從而有人認為人民幣被低估。但是,從B-S定律的角度來看,這一問題就有了合理解釋,美國勞動生產率高於中國,其物價水平會高於中國,同時實際匯率就會小於1(E=eP*/P),同樣商品在美國能換到的貨幣會比在中國換到的貨幣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