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西水東調工程

巴基斯坦西水東調工程

巴基斯坦的西水東調工程,即從西三河印度河、傑赫勒姆(Jhelum)河、傑納布(Chenab)河向東三河即薩特萊傑(Sutlej)河、比阿斯(Beas)河、拉維河調水。該工程規模巨大,共興建了2座大型水庫,5個攔河閘和1座帶有閘門的倒虹吸工程,開鑿了8條相互溝通的聯結渠道,總長為589km,附屬建築物400座。總輸水流量近3000立方米/秒。各項工程均已在1965~1975年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基斯坦西水東調工程
  • 外文名:West to East Water TransferProject in Pakistan
  • 相關河流印度河和東側五大支流
  • 相關國家:巴基斯坦、印度
調水工程,水源工程,攔河閘,聯結渠,工程特點,

調水工程

West to East Water TransferProject in Pakistan
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過去一直是由印度河和東側五大支流分別引水灌溉。1947年印巴獨立分治後,所定國界將印度河及五大支流的上游部分劃歸在印度境內,下游部分劃歸在巴基斯坦境內,從而使兩國引起上下游水糾紛。經過長期的協商談判,兩國政府於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水條約》。根據條約,巴基斯坦每年從西三河引水1665億立方米,印度每年可從東三河引水407億立方米。巴基斯坦西水東調就是具體實施《條約》的一項大型工程。

水源工程

在傑赫勒姆河上修建的曼格拉壩和印度河幹流上修建的塔貝拉壩,將來自北部高山區的豐沛的降雨徑流和春未夏初的喜馬拉雅山積雪冰川融化形成的徑流存蓄在水庫內,待到枯水期輸往東三河農業基地進行灌溉。各河的平均年供水量為:印度河卡拉巴格閘以上1141億立方米,傑赫勒姆河曼格拉站以上273億立方米,傑納布河瑪拉站以上320億立方米。
(1)塔貝拉水庫。位於首都伊斯蘭瑪巴德西北80km的印度河幹流上,是印度河開發計畫中最大的工程,它是一個多用途的綜合水利樞紐。
塔貝拉水庫壩高143m,總庫容137億立方米,調節庫容為115億立方米,占入庫總水量的13.9%,有效地調節了徑流。該水庫於1968年開始施工,1976年蓄水。
(2)曼格拉水庫。位於首都伊斯蘭瑪巴德東南64km的印度河支流傑赫勒姆河上。工程由曼格拉主壩,賈里(Jari)副壩和蘇希安(Sukian)壩組成。主壩壩高116m,總庫容72.5億立方米,調節庫容為66億立方米,占壩址處傑赫勒姆河徑流量的24%。最終規模大壩高138m,總庫容118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12億立方米。主要任務是為西水東調工程儲存補充灌溉水。此外,還承擔發電和調節洪水的任務。該工程於1962年動工,1967年第一台機組投入運行。

攔河閘

先後共修建了5處攔河閘和一座倒虹吸工程。為西部3條河流引水到東部3條河流下游提供控制河道和引水的條件。
(1)查什馬閘。位於印度河上,在卡拉巴格壩的下游,於1971年建成。
該攔河閘抬高水位2.135m,形成9.3億立方米的庫容,閘全長1082m,泄水閘裝有52扇15.2m×8.24m的閘門,泄洪流量為26885立方米/秒。主要通過聯結渠道向傑赫勒姆河引水,通過右岸乾渠(長272km)引水138.2立方米/秒,灌溉西北邊境的D·J·漢(D·J·Khan)地區14萬公頃和旁遮普D·I·漢地區的8.9萬公頃土地。此外還為現有的帕哈堡(Paharpur)渠供水。
(2)臘蘇爾閘。位於傑赫勒姆河上游,於1967年建成。攔河閘全長978m,設有50孔泄洪閘,泄洪量24060立方米/秒,該攔河閘的作用是將曼格拉水庫的水通過該閘和聯結渠向傑納布河引水,最大輸水流量為538立方米/秒。
(3)馬拉拉閘。位於傑納布河上游。該閘全長1363m,泄洪閘最大泄洪流量3113立方米/秒。它控制傑納布河上游來水,通過聯結渠向拉維河引水或者通過上傑納布渠向巴基斯坦東部迪巴爾布爾地區引水。該閘早在1887年施工,1915年建成即開始向上傑納布渠道洪水。西水東調工程開始後,將該閘進行了改造,於1968年完成。
(4)卡迪拉巴德閘(Qadirabod)。位於傑納布河上,在漢基以下28km處,1967年完成。攔河閘全長1028m,泄水閘最大過閘流量為25500立方米/秒。它通過聯結渠也向拉維河引水。
(5)錫德奈(Sidhnai)閘。位於拉維河上,1965年建成。攔河閘全長213m,泄水閘裝有15孔12.2m×4.57m閘門,最大過閘流量為4245立方米/秒,通過聯結渠向薩特萊傑河引水。
(6)錫德奈-巴哈爾爾聯結渠的梅爾西(Mailsi)倒虹吸工程,位於拾拉爾以南300km處,從薩特萊傑河底下通過。虹吸管長約680m。1964年建成。最大容許通過流量110立方米/秒。位於薩特萊傑河上的梅爾西閘,全長488m,設有24孔18.3m×2.14m的閘門,最大泄洪量12150立方米/秒。

聯結渠

1965~1970年間,逐步完成8條聯結渠的施工,渠道總長度為598km,挖方2.56億立方米。當全部運行時,總輸水能力達2915立方米/秒。它們組成上、中、下3條調水線路:上線聯結傑赫勒姆河、傑納布河、拉維河和薩特萊傑河;中線聯結印度河、傑赫勒姆河、傑納布河、拉維河和薩特萊傑河;下線聯結印度河和傑納布河。
(1)臘蘇爾-卡迪拉巴德聯結渠。在木爾坦處從傑赫勒姆河取水流入傑納布河,渠長48km,輸水流量538立方米/秒,1967年建成。
(2)卡迪拉巴特-巴洛基聯結渠。在巴洛基處從傑納布河(包括從傑赫勒姆河引入傑納布河的水)引水入拉維河,長129km,輸水流量527立方米/秒,1967年建成。
(3)巴洛基-蘇菜曼基聯結渠。將拉維河水引入薩特萊傑河。渠長63km,輸水流量174立方米/秒,1968年建成。
(4)查什馬-傑赫勒姆聯結渠。自印度河幹流引水入赫勒姆河,長102km,輸水流量614立方米/秒,1971年建成。
(5)特里姆穆-錫德奈聯結渠。從傑赫勒姆河與傑納布河匯合處的特里姆穆引入拉維河(包括輸送從印度河引入傑赫勒姆河的水),渠長71km,輸水流量312立方米/秒,1965年建成。
(6)錫德奈-梅爾西聯結渠。從拉維河上的錫德奈引印度河幹流、傑赫勒姆河、傑納布河三河之水入薩特萊傑河,渠長100km,輸水流量283立方米/秒,1965年建成。
(7)梅爾西-巴哈瓦爾河聯結渠。從薩特萊傑河引水入巴哈瓦爾地區伊斯蘭運河。渠長16km,輸水流量110立方米/秒,1965年建成。
(8)當薩-潘傑納德聯結渠。從印度河幹流引水。渠長61km,輸水流量340立方米/秒,1970年建成。
除了修建以上工程外,從1965~1971年間,改建了原有的特里姆穆閘(建於1939年)及巴洛基閘(建於1915年),加大了閘的過水能力,同時,對原有的三條聯結渠(巴洛基-蘇萊曼基;馬拉拉-拉維;布班瓦拉-拉維-巴定-迪巴爾布爾)進行了改建和修復,從而提高了聯結渠的過水能力。

工程特點

(1)利用向下游緩傾的地形條件,按不同高程布置3條引水線路,運行機動靈活。
(2)有些聯結渠深達12m以上,水面也低於地下水位,有利於當地排水;但有些聯結渠的水面高於地下水位,抬高了地下水位。因此採取了河床局部襯砌來減少滲漏和沿聯結渠打井抽水的措施以減少滲漏。
(3)聯結渠與很多排水渠交叉,多數採用立體交叉工程;也有採用平交和立交相結合的方法,即在聯結渠輸水時,排水從涵洞中穿過;聯結渠停水或水位較低,而排水渠流量大,水位高時,開啟平交閘,將部分流量排入聯結渠。
西水東調工程聯結渠的開鑿,把印度河谷平原中的五大河流互相連通起來,經塔貝拉、曼格拉兩大水庫調蓄的水,使原來極為乾旱缺水的平原東南部的320萬公頃耕地得到了灌溉,使該地區免除了嚴重的缺水狀況和荒漠化的威脅;並且西水東調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完善了印度河平原的灌溉體系,使巴基斯坦近九年來由原來的糧食進口國變成糧食出口國。食糖、奶品也基本達到自給,還出口大宗毛皮、棉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