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巴根

巴圖巴根

巴圖巴根(1924.10~2012.09.09),男,蒙古族,吉林省鎮賚縣莫莫格鄉人,高中文化,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委原副書記,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六、七屆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第四至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二、三、四次會議提案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共八大、十四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2012年9月9日14時03分,巴圖巴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呼和浩特市逝世,享年8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圖巴根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日期:1924年10月
  • 逝世日期:2012年9月9日
個人履歷,社會評價,一心為民,

個人履歷

1942年,畢業於嫩江省賚北縣才立屯上公立國小。
巴圖巴根巴圖巴根
1942年,在內蒙古烏蘭浩特育成學院學習。
1945年,在王爺廟參加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為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
1945年10月,任烏蘭浩特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執行委員會委員、總務部部長、呼倫貝爾盟本部秘書長。
194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興安盟喜扎嘎納爾旗(科爾沁右翼前旗)減租減息民眾工作團副團長,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團委部長。
1947年1月~1949年3月,任內蒙古人民自衛軍第五師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呼倫貝爾盟騎兵獨立九團政委(1947年5月,參加自治區成立的“五一”會議,當選為臨時參議會議員)。
1949年3月~1949年12月,任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委委員,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呼倫貝爾盟委員會書記。
1949年12月~1954年5月,任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委宣傳部副部長,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委秘書長,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委宣傳部部長,中共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工委第二書記。
1954年5月~1955年1月,任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1955年1月~1956年1月,任甘肅省阿拉善蒙古自治州(今內蒙古阿拉善盟)工委第二書記。
1956年4月3日,國務院決定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額濟納旗合併,組成巴彥淖爾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56年11月6日~1966年7月,任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委第一書記兼軍分區政委。
1966年7月~1973年10月,任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市委第一書記、市長,巴彥淖爾盟盟委書記。
1973年10月~1979年11月,任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盟委第一書記兼軍分區政委。
1979年11月~1982年11月,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區農委副主任。
1982年11月~1983年3月,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1983年3月~1989年12月,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1983年,兼任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遼寧、吉林、黑龍江“八省區”蒙古語文工作協作小組組長)。
1988年6月~1993年5月,任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屆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1993年5月~1998年3月,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2001年2月,離職休養。
2012年9月9日14時03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呼和浩特市逝世。

社會評價

巴圖巴根同志青少年時期就懷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1945年,他帶著為民族解放的滿腔熱情投身於革命,在黨的培養下,在鬥爭中成長起來。從青年時代開始走上領導崗位,直至成為省級領導幹部。他政策理論水平高,領導工作經驗豐富,組織領導能力強。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無限忠誠,鞠躬盡瘁,為自治區的各項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巴圖巴根巴圖巴根
巴圖巴根同志在呼倫貝爾盟工作期間,積極開展青年團的組織建設,重視加強部隊政治整訓和思想教育,組織開展牧區民主改革,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開展宣傳工作。在巴彥淖爾盟工作期間,堅持從實際出發,努力克服“左”的干擾,堅持以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主,大力加強農牧業生產,積極開展水利基礎建設,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快教科文衛事業發展步伐,促進了巴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1958年,根據國家國防科研事業的需要,積極做民族上層工作,爭取各方面的支持,調整優良牧場支援國防基地建設,為國家國防事業作出了貢獻。在伊克昭盟工作期間,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推進全盟國民經濟建設,重點加強治理沙害、推廣水利、科技興農等工作,全面推行農牧業生產責任制,大力發展工業,引進先進技術建立大型羊絨加工企業;“文革”後期和“文革”結束後,認真落實黨的政策,努力撥亂反正,徹底平反冤、假、錯案,迅速恢復工農牧業生產,有力促進了全盟的穩定和發展。
巴圖巴根同志在盟市委書記的崗位上工作時間長達25年,1979年又走上了自治區領導崗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擔任領導期間,善於從自治區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貫徹落實“林牧為主、多種經營”的農牧業生產方針,大力推進農村牧區改革,積極推行農村生產承包責任制和牧區草畜雙承包責任制,著力加強商品糧基地建設。加強草原建設,大力提倡種樹種草,鞏固了我區農牧業的基礎地位,推動了農牧業的健康發展。巴圖巴根同志始終保持黨密切聯繫人民民眾的優良傳統,經常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努力解決人民民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在擔任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的10年間,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把保障和促進改革開放推進經濟建設作為重要職責,把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為根本任務,團結帶領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機關幹部,認真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在地方立法、重大事項決定、法律實施的監督和工作監督、發揮代表作用、常委會及機關自身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促進我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沒,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離職休養後,巴圖巴根同志依然一如既往地關心國家大事,關注自治區的建設和發展,積極為自治區黨委、政府和人大工作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實踐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崇高理想。
巴圖巴根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文化大革命”期間,巴圖巴根同志受到嚴重摧殘、迫害,但他沒有屈服,沒有承認“新內人黨”問題,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對林彪、“四人幫”集團進行了堅決抵制,保護了一批幹部民眾。
巴圖巴根同志是我們黨優秀的少數民族幹部,是民主法制建設的實踐者和民族團結的模範。他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處理民族問題,堅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在事關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地反對破壞民族團結、危害祖國統一的行為。他身體力行,堅持五湖四海,自覺維護黨內團結和幹部隊伍的團結,自覺維護領導班子的團結,處處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高舉團結和建設的旗幟,為鞏固和維護自治區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內蒙古作出了重要貢獻。
巴圖巴根同志始終重視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建設。在擔任“八省區”蒙古語文工作協作小組組長期間,大力加強蒙古語文的科學研究,積極推廣蒙古語文在民族教育、新聞出版、文化藝術以及社會生活等領域中的廣泛運用,對完善民族語文政策、發展民族語文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傾注大量心血主持編撰了《蒙古學百科全書》,直至晚年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然關注、指導、督促編寫工作,為弘揚民族文化、建設文化強區作出了不懈努力。
巴圖巴根巴圖巴根
巴圖巴根同志一貫忠於黨、忠於人民,終身踐行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服從黨的安排,遵守黨的紀律,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始終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內蒙古的建設事業。他重視理論學習,始終堅持研究和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始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注重調查研究,始終保持黨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工作作風。他堅持真理,公道正派,襟懷坦蕩,清正廉潔,生活儉樸,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始終保持人民公僕的本色,深受各族幹部民眾的愛戴和敬重,在幹部民眾中享有崇高威望。

一心為民

1956年4月3日,國務院決定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額濟納旗合併,組成巴彥淖爾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1月6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委員會正式成立,年僅33歲的巴圖巴根被任命為巴盟盟委第一書記兼軍分區政委。1957年,阿拉善出現解放後的首次大旱災,巴圖巴根深入災區考察災情,與基層幹部和老牧民座談,研究抗災保畜辦法。經過近一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取得了抗災保畜工作的全面勝利。他不遺餘力地抓牧區飼草料基地建設,組織風沙育草和人工飛播,堅持以牧為主多種經營,加大礦產資源開發力度,增加牧民收入。同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呼籲,加大投入改善阿拉善生態環境,提出了引黃河水開發孿井灘、引黃河水入巴彥浩特、開發治理烏蘭布和沙漠等問題,並一直關心和支持阿拉善的發展。
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慰問巴圖巴根家屬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慰問巴圖巴根家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