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古拉尊者

巴古拉尊者

巴古拉尊者,於釋迦牟尼出生前七十年出生,出家為苦行僧人後,只用樹皮作衣衫,潛心研究佛法,終獲阿羅漢果位,“巴古拉”是一種樹的名稱。

佛教認為人死亡後他的神識會在另一個身體中轉世再生。此一轉世對一般眾生而言,是非自願的,是因業力的驅使而被動進行的。而當一位菩薩為幫助一切有情,引導他們解脫煩惱、獲證覺悟而乘願再來時,他的轉世卻是自願、自在與主動的。在大乘佛教中,轉世的喇嘛或仁波切的地位最為崇高與受人尊敬。他既是一位精神領袖,作為僧團與居士的領導者擁有尊貴的社會地位,同時也是一位菩薩,能夠遣除通往涅槃道路上的所有障礙。

這即是古殊巴古拉仁波切的體性。他被他的人民奉若神明。在終極真理(勝義諦)的層面上,巴古拉仁波切是無量光佛的一位化身,與無量光佛是一體無二的

——因為就終極真理而言,過去、現在、未來以及空間都沒有絲毫差別可言。不過在相對真理(世俗諦)層面上,他在釋迦佛出世之前,就已曾多次轉生,為求證無上覺悟而累世修行。在這些世的修行中,他對醫方明獲得了極大的善巧。據說他曾為過去世的兩位世尊醫治過病,並因此而積聚了大量的福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古拉尊
  • 國籍:中國
  • 職業:弟子
  • 性別:男
歷史,至尊雍增赤江仁波且,

歷史

據藏傳佛教的說法,釋迦佛有十六位上首弟子,被人們稱為十六羅漢或十六尊者。在這些聖者當中,有一位就是巴古拉尊者本人。據言,阿羅漢們住在這個世界上極為重要的地方;他們為饒益眾生也常結伴從一地遊行到另一地。世尊釋迦牟尼曾多次為十六尊者授記,包括預言只要佛教仍在此世界上流傳,他們就將一直作為佛教住世的棟樑,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從釋迦佛時代至今,巴古拉尊者已連續轉世十九次,以各種身相,廣行菩薩道。第十九世巴古拉仁波切於1917年出生,不過他的精神與巴古拉尊者,即釋迦佛的阿羅漢弟子同屬於一個心識相續。佛教徒們相信,仁波切每次圓寂後都將轉生為一個新生兒,這一新生兒成為他的後繼者,從此仁波切的生命在顯現著他的精神的這一幼童身上獲得延續。
根據西藏佛教古典文獻的記載,目前轉世世系中的第一世巴古拉尊者是釋迦佛時代佛陀最主要的大弟子之一,也是佛陀最年長的弟子之一。他六十歲時出家成為了一名比丘,在掌握了佛陀親口所授的教法之後,就下決心要儘快證得阿羅漢果。八十歲時,他進入了連續七天不間斷的禪定,然而仍未獲證覺悟。但在第八天黎明來臨時,他證到了阿羅漢的果位,從此離開了這個娑婆世界。
有一派傳承認為,尊者的名字“巴古拉”源於“pa tu sha”。根據西藏的歷代祖師傳記,巴古拉尊者性情純真、質樸,心地極為善良、慈悲,喜愛一人獨自靜坐,專心修習禪定。他擯棄了世間所有的舒適與安樂,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以“pa tu sha”草為坐墊,精進於修行。在他年歲很高時,他的生活變得異常簡樸。對他來說,自然所饋贈的禮物如青青綠草比世間的舒適安逸來得更為重要。因而他的餘生是坐在、或睡在“pa tu sha”草上度過的。由此,他的追隨者開始把他稱作“pa tu sha”,到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巴古拉”。
另一派傳承的說法記載在佛音論師的Manorathapurani中,以及巴利文經典Malinda Panha中。這一派說法認為,巴古拉在釋迦佛出世之前就誕生在考森比的一個王臣家中。有一天,當他被保姆帶到河邊沐浴時,不慎被一條魚吞食了。後來這條魚被一個漁夫抓到後賣給了別那惹一位大臣的妻子。當魚被切開後,由於宿世善業之力,小孩竟安然無恙。於是大臣的妻子撫養了他,不過沒過不久孩子的親父母與養父母之間就對他的歸屬問題發生了爭執。當問題上報到國王面前時,國王裁定雙方都是孩子的撫養人,他因此而得名“Dva K-la”(意為“兩個家”),後來逐漸變音成了“巴古拉”。
為弘傳佛陀聖教,第二世巴古拉化身為印度大成就者諦洛巴。諦洛巴是一位知識淵博的上師。威斯努那嘎的國王為留他在宮中以便隨時請教,每天供養給他五百個金幣。但他更願意象瑜伽士那樣生活。於是他靜靜地離開了王宮,來到一個墳場附近潛心修行。那洛巴即是在這時趕來侍奉他的。通過修習著名的六瑜伽法,他獲得了大手印的成就。在廣弘教法、利益眾生之後,他即身往生到了阿彌陀佛的壇城之中。
第三世巴古拉轉世為印度大成就者魯依巴。魯依巴在放棄了自己在斯里蘭卡的王位後,來到拉玫瓦讓成為了一名比丘。在菩提伽耶,空行母向他示現了成佛的秘密教授——如是他在屍林中修行了許多年。在得到空行母為去除他的二相習氣所作的進一步開示後,他在恆河邊靜修了十二年,靠吃漁夫遺剩的微少魚肉為生。因而被稱作魯伊巴。他最終獲得了圓滿的大成就。
第四世為達帕丹巴國王,在Kadam Buchos一書中出現過他的名字。
第五世是馬鳴菩薩,龍樹菩薩的弟子。年輕時,馬鳴菩薩曾是一位極力批評反對佛教的外道師。不過後來他轉變過來並皈依了佛教。據說“三十四個本生故事”就是他編撰的。他的本生故事選是他為佛教文學所作出的許多傑出貢獻中的一個,該書十分生動地描繪了菩薩在修行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智慧)過程中的生活言行與思想境界。他寫作這本書與他發心要淨除當初的謗法惡業有著密切關係。
第六世是嘉瓦卻揚,蓮花生大師的一位心傳弟子。他因修馬頭明王而獲得圓滿成就。因此在他的畫像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的頂冠上顯現有一個馬頭的圖形。
第七世為然納烏丹,克珠昆波的弟子。
第八世是益西金,格登邦國王的上師,Dringon Dawai Togdzob一書曾提及他生平及事業。
第九世是至尊羅扎瓦仁欽桑波(954-1055)。當最後一代藏王郎達瑪大肆毀壞佛法時,倖存下來的佛教徒都逃亡到了西藏西部,在那兒佛法得到阿里的國王們的保護而得以承繼下來。這些小國的國王擔負起了復興教法的責任。特別是國王益西俄,在拉達和古格建立了許多寺院。他迎請了好幾位印度大班智達來西藏弘法,並挑選了21名西藏人去印度學習,以期成為譯師。在這二十一人當中,羅扎瓦仁欽桑波被公認為是最傑出的。他對密續的修行有著極高的造詣,並在印度班智達們的幫助下,將密續分類成四部。他們將許多密續法本翻譯過來,包括集密根本續等,為11世紀阿底峽尊者的入藏作好了鋪墊與準備。
第十世是噶當派的格西扎巴赤卓。
第十一世化現為惹窮多傑扎巴(惹窮巴),密拉日巴尊者最親近的弟子之一。當密拉日巴即將入寂時,除了惹窮巴之外,他的主要弟子都在他的身邊。尊者特別囑咐說:“直到惹窮巴趕到時,任何人都不要碰我的身體。”他對惹窮巴顯示了如此的尊敬與器重。他還將自己的竹杖與著名的棉袍賜贈給了惹窮巴。當惹窮巴克服種種艱辛趕到曲沃時,他的上師已進入光明定,不過他仍從尊者處得到了Darsan(好的預兆)。在尊者所有大弟子中,岡波巴被譽為是光芒遍越一切的太陽,而來自貢塘的惹窮多傑扎巴則被譽為月亮。
巴古拉仁波切的第十二世化身是克珠仁波切的大弟子羅珠卓雍。
第十三世,竹青卻吉多傑(大成就者法金剛),是巴索卻吉堅贊(金剛法大師)的弟子。
第十四世至尊洛桑金巴,是第三世班禪喇嘛洛桑帕丹益西的上首弟子。
第十五世是雍增益西堅贊,第八世嘉瓦仁波切堅貝嘉措的著名經師。
第十六世是至尊阿旺堅貝益西嘉措,羅賽林的堪布。
第十七世是第一個在拉達出現的尊者化身,在距列城一百二十公里的喇嘛育如寺,是該寺的一位傑出僧人。他的名字叫空楚讓珠尼瑪。他被公認是一位偉大的學者,並最終成為了該寺的住持。直到今天,他的住錫之地仍被視為是喇嘛育如寺最神聖的地點之一。
第十八世巴古拉仁波切於1860齣生在奘喀的王室,名字叫洛桑益西丹巴堅贊。他是國王的兒子,因此被人們奉為王子。一段時期以來,位於裴圖的寺院雖有上百名出家人,卻缺少一位能統領大眾學經與修行的大德。後來,在桑卡寺有一位叫喀辰結丹巴的上師。他了解一位大喇嘛對於寺院有著多么重的責任,因而自願承擔起為裴圖的寺院尋找住持的任務。為此,他念了許多經並走訪了西藏與拉達的幾位主要精神導師。最終的結果是巴古拉的名字出現在他的腦海里。他感到非常的高興與激動,因為他熟悉巴古拉是一位偉大的修行者。他立即去拜見了西藏和拉達的護法神以求得他們對此的認同。
隨後,他開始著手尋找巴古拉的轉世化身。他再次造訪了拉達的幾位護法神和一位西藏預言家。在這之後他發現巴古拉已在拉達地區轉世。雖然他並不確切知道具體位置在哪,但預言家告知他必須前往位於奘喀的奘拉王宮。於是,喀辰結丹巴從裴圖寺派遣了幾位戒律精嚴的僧人帶著他的請求以及寓意吉祥的禮物前去拜見國王。他要求他們向國王表達他的預見並請求國王準許王子出家成為裴圖寺的住持。奘拉國王懷著喜憂參半的心情接受了作為禮物的綠寶石。當王子還十分年幼時,他就離開了王宮,在一隊隨行人員的陪伴下,前往裴圖寺。在他接近寺院時,拉達的民眾都聚集在路邊以親眼觀看他們年輕的王子,裴圖寺的第一任住持。而從這一刻起,他就要面對寺院的一切責任和種種問題了,諸如財政上的困難以及比丘人數的減少等等。在舉行了傳統的儀式之後,喀辰結丹巴成為仁波切的首席經師,經常行影不離地陪伴著他。仁波切亦常有機會接見他的施主,而根據傳統,施主們為求法而供給喀辰結丹巴的財物,除開用以舉辦法會外,將用來作為資助仁波切前往西藏參學的費用。
緣於宿世善業,巴古拉仁波切在年幼時就具備常人所沒有的銳利智慧。他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完成了他的初級啟蒙教育,而後被逐步授予居士戒、沙彌戒和比丘戒,並同時獲得了它們所包含的戒學傳承。13歲時,為廣泛依止有成就的上師、獲得進一步深造,他動身前往西藏。王子巴古拉仁波切具有格魯派四所大學的入學選擇權,即:哲蚌、色拉、甘丹、及扎世倫布。他最終選擇入學哲蚌,西藏最大的佛教大學,並在那兒,成為了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在精通顯密教法之後,他被授予佛教研究與哲學的最高學位——格西拉讓巴。如是他完成了佛法上更高的學業,開始返回他在拉達的寺院,重新領導寺院的各項事務。幾個世紀以來,裴圖寺的屬寺已擴展遍布到拉達的各個地方。它們之中的四個主要寺院即裴圖寺本身、以及桑卡寺、思陀寺和薩布寺分別位於列城的四個主要方向上。仁波切的成就是使裴圖寺變得興盛而富有影響的最主要的力量源泉。
自此,拉達社會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在智識與行動的各個方面。仁波切的努力與教誨也被要求體現在管理社會事務的過程中。藉此,他在拉達、嘉繆與克什米爾的政治生活中亦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時,拉達處在嘉繆與克什米爾的君王普拉塔興的統治下。雖然國王普拉塔興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但他和他的王妃心中卻有著一塊心病,因為他們至今沒有子嗣。就在這時,有一位剛從拉達返回來的大臣向國王稟告說:裴圖寺的主持作為轉世喇嘛具有超凡的品德,在佛學領域是一位有著極高證悟境界的聖者。他繼而建議道:祈求仁波切念經祈禱將有助於幫助王妃懷上太子。聽他的大臣這么一說,普拉塔興感到十分欣喜,他立刻從嘉繆王宮向仁波切發出了邀請函。仁波切在收到國王來信後,稍作準備,便帶領裴圖寺的主要高僧動身前往嘉繆。
當他趕到嘉繆時,王室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接待儀式,國王普拉塔興親自向他頂禮以示尊敬。隨後他們就國家事務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國王親口道出了影響王室家族的巨大隱憂。巴古拉仁波切為此專門留在宮中為他們持念經咒、修誦儀軌,長達一個星期,在此期間國王變得對他越來越依賴,越來越景仰。為了表示恭敬,他每次去見仁波切前,都要摘去頭頂上的王冠。他還答應捐贈一大筆善款來滿足裴圖寺及仁波切本人全部的經費需要,以示他由衷的感激之情。王子巴古拉仁波切對於自己並無所求,不過他要求國王能免去拉達所有寺院的各項賦稅。國王開始時只想將這一特許可權於裴圖寺的範圍內,不過最終他滿足了巴古拉仁波切的要求,答應為拉達的所有寺院免去一切稅務負擔。這個傳統政策一直延續到了今日。在餘下的日子裡,仁波切繼續留在嘉繆王宮與國王暢談國事。當時英國元帥羅伯特爵士(1832-1914)正在訪問斯里那噶,巴古拉仁波切也有緣與他會了面,共同探討了拉達當時面臨的社會政治問題。
幾個月後,嘉繆與克什米爾的王后生下了一個王子,若干年後,他以哈瑞興國王的名號繼任了王位。
在仁波切嘉繆之行以後,奘喀的寺院於1890年按照它的現代藍本獲得了重建,至今仍是列城最典雅的象徵之一。巴古拉仁波切為了拉達人民的利益十分精進忘我地工作,到了晚年,他變得越來越獻身於他的精神職責與使命。在80歲時,他重返故里奘喀。1917年,他圓寂於奘喀的松得寺。當他入寂的訊息傳到裴圖寺後,深受震撼的喇嘛們,為仁波切舉行了隆重的法會。在高僧們的一次集會上,大家決定直接祈請嘉瓦仁波切預示仁波切下一次轉世的地點與時間。同時裴圖寺的高僧們專門前往Shey拜見了拉多傑仟莫並走訪了幾位西藏預言家。不久,十三世嘉瓦仁波切圖登嘉措親自確認了巴古拉尊者的第十九世化身。他還用一張地圖示明了巴古拉仁波切在拉達轉世的具體方向及位置,在上面他特別標出了芒鄱。而第十八世巴古拉在入寂前,也曾預言了自己下一世的有關情況。據示,下一世巴古拉仁波切的母親亦是奘拉王室的成員,是第十八世巴古拉仁波切姐姐的一個女兒,與芒鄱聯姻後成為了該國的王后。
喇嘛們接著訪問了芒鄱寺院的護法神那禳,他也認定第十九世巴古拉將化現為芒鄱的小王子。護法神建議他們前往王宮,向國王與王后進獻酥油與檀香,表達他們的心意。裴圖寺的大管家卓丹法師於是帶著上一世巴古拉仁波切常用的物品前往芒鄱王宮。為了加大保險度,陪同卓丹法師一同前來的比丘中有一位是前世巴古拉仁波切的侍者。當小孩子看到他前一世的侍者走過來時,他馬上急切地跑向他,禁不住又哭又笑。他一下子認出了從裴圖寺帶來的法器、衣物,聲稱它們都是他自己的。僧人們於是確信小王子就是他們所要找的巴古拉尊者的第十九世化身,他們向國王、王后及其他王室成員講述了這一奇妙事件的經過。
第十九世巴古拉仁波切是在第十八世巴古拉仁波切圓寂後一年轉生的,而尋訪工作從他入寂那一天起就開始進行,一直先後延續了五年。第十九世巴古拉,洛桑圖登確諾,於ffice:smarttags1917年5月19日(佛聖誕日)出生在芒鄱的王室家族。他的父親是南拔薩雅國王,一位著名的學者;而他的母親是益西宛莫王后,十八世巴古拉仁波切的侄女。圖登卻挪在哲蚌寺取得了佛教哲學的最高學位——格西拉讓巴。隨後他返回了拉達,為當地人民的宗教與精神生活點燃了一盞明燈。隨著拉達的獨立,以及由於尼赫魯閣下的勸請,他開始在公眾政治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1949年至1953年間,他是列城議會的議長,而從那時起直到1967年,他連續在嘉繆與克什米爾政府中擔任副部長、部長及拉達事務長官等要職。1967年,他被全票通過進入聯邦國會擔任議員,負責少數民族委員會的工作,直到後來他被任命為印度住蒙古國大使,而在此職位上一直工作至今。作為一位佛教領袖,他還曾多次出席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以及亞洲佛教和平大會。
毫無疑問,巴古拉仁波切是拉達多年來最為傑出的偉人,他在拉達歷史中具有無可爭議的地位。把他稱作“現代拉達的締造者”是再恰當不過的了。他的生平事跡是如此的豐富感人,我們很難一時在此詳加介紹,只好有待在未來篇章中加以專門論述了。
具信弟子

至尊雍增赤江仁波且

王子巴沽拉仁波且是位具足多聞,悲心,持戒等諸多功德的特殊人士,這些功德皆值得讚嘆。此外他多年來照看拉達(LADAKH)的眾生並護持佛法,故此,講述其生平及其恩德而作公正的稱讚是能利益後輩有情的重要工作。
若以公正無偏頗之心對此殊勝士夫作一細心而全面的研究,則必能清楚地了解拉達(LADAKH)人的生活文化和習俗,亦無疑能知巴沽拉仁波且他是位隨學菩薩行並安住於出家軌則而度此生的,因為僧人是“舍離於家,而趨非家”的。
王子巴沽拉仁波且不僅與我相知甚久,他亦是我極具信的弟子,從我聽受了諸多顯密佛法,故我對其生平與事業所知極多。
王子巴沽拉仁波且年幼進入重要的學修場所哲蚌寺羅賽林扎倉學習五部大論及其它俱胝經論,他以聞思而作研習並由於習音明而斷一切疑惑。結束學習時,他在拉薩神變法會(傳召法會)諸多博學學者前被授予第一等拉然巴格西學位,由此而顯示其學習教典的成就。隨後他在諸多大德足下接受灌頂,傳經與顯密佛法傳承,他對格魯派耳傳教授獲得了極大的了解與通達。在安住廣大聞思治學同時,他趨入了實修。
為能利益有緣弟子,他返回出生地拉達(LADAKH),如同古時海商攜諸財寶而歸,不久以後他長時間閉關修持諸多本尊,他亦為弟子傳授很多深廣教法,如宗喀巴大師所說:“始初多求廣大聞,中於教理現教授,後於晝夜精勤修,普令回向教增長。”我以為巴沽拉仁波且的事業體性即是如此。
隨著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政治變化,巴沽拉仁波且以極大的決心與菩薩的勇氣,為拉達(LADAKH)的眾生與文化而擔負宗教與政治事務的工作。他不斷從事的事業已為大家所熟知,這裡特別提一下他許多事業中的少分以顯示其特殊功德,他雖恆時承擔繁瑣與無盡的宗教與政治職責,但仍持續從JAWA仁波且與兩位雍增(經師)以及其他大德前聽受佛法。他極為謹慎地防護三律儀(別解脫戒,菩薩戒與密宗戒)的最微細的違犯,他不僅極為重視比丘戒中加持物品,過午不食等事,並在繁瑣的外出旅行中亦必攜帶一尊佛像(戒律規定)和一部《菩提道次第廣論》,從而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亦對他的謙遜感到歡喜並予之隨喜,他的職務,地位與權力雖然尊高,但他的所作一如往昔嘎當派大德,總是不加偏頗地滿足所有眾生的希願。
最後我回向功德,總為佛法,特為拉達(LADAKH)的眾生,願王子巴沽拉仁波且的殊勝事業恆常增長。
一九八九年 色美夏巴活佛與新德里由藏文譯英
此文是李勝海居士於1995年由英譯中,現經過他的同意在此發表。
巴沽拉仁波且速疾轉世祈請文:所願任運成就
巴古拉尊者
希有發心大地所出生 極多二資雪塵所積聚
擢升遠離有寂邊勝位 能仁自在雪山王遍禮
能以轉語自在及善慧 統領能仁聖教之法政
賜予利樂眾生勝財者 至尊上師吾至心祈請
雙運妙身雖本無遷轉 以凡庸相示現劣應身
為以法勸執著常眾故 攝入法界諸佛法性尊
然由大悲牽轉乃至於 輪迴邊際未窮盡之間
為諸化機現種種戲舞 事業恆無間斷法性尊
怙主汝從聖者大上座 巴沽拉尊起次第相傳
特於印藏喜馬拉雅等 諸方地域系列而轉世
尤其於此時地之盡邊 如同盲人失導悽苦中
百千三有苦惱所逼迫 救主援手舍汝更有誰
是故我等意樂加行罪 為諸違背至尊身語意
煩惱惡行牽轉無自主 願以殊勝悲心察知已
無礙如澄水中月影像 於諸具緣勝解心慧前
速疾顯現適宜之最勝 希有化身見獲益月顏
三聚律儀根本極堅固 三善巧事枝葉如華蓋
利樂眾生妙果善成熟 善友如意樹王速出生
脫離常斷見之險惡處 遠離專注修三摩地過
無謬取捨如勝者教修 教法最勝主宰速出生
尤於漢蒙等諸廣大域 為能復燃聖教餘燼故
降澍深廣法雨建寺等 所有承許祈願不唐捐
總之祈請引領等虛空 無餘眾生渡越極廣大
顯密經論義海至遍住 三身寶洲商主速出生
勝者佛子無欺諦實力 顯空法性無違緣起力
護法事業清淨增上力 一切祈願無障任運成
此“由信解歸依尊金剛持佛子巴沽拉仁波且名號義祈請至尊上師‘語自在善慧能仁聖教聖財’(阿旺洛桑圖登喬諾)速疾轉世,名為所願任運成就”者,系依哲蚌羅色嶺扎倉諸總管、羅色嶺別圖康村、色拉傑阿里康村、拉達克別圖寺全體、拉章全部管家及侍從、漢地、蒙古及拉達克等地親徒信眾或總或別之勸請,亦彼怙主之親徒持名江孜法主里宗人化名能仁教日(圖登尼瑪)者於師靈骨大寶前恭敬猛利祈請作於第十七繞回水羊年九月十六吉日,願如所願而成就!
由藏譯漢:陳智音 2003年11月28日。12月2日校訂。04年1月16日復校。智音譯室
憶至尊上師巴沽拉仁波且
仁波且的一生都獻給了利益眾生的事業。在病重期間,有眾多信眾前來探望。sonam怕他們打擾仁波且休息,因此阻止他們進屋。仁波且透過窗戶見到他們,詢問Sonam他們是什麼人,來作什麼。得知他們來探病,為滿足他們的心愿,不顧年邁體弱,依次接見信眾,讓他們遂願而去。及至最後幾天,仁波且為拉達克(仁波且的家鄉)來的眾多出家人作了最後的指示(由於仁波且聲音微弱,因此Sonam側耳聆聽,再轉述給他們),希望僧團和合,努力修學,多作利益眾生的事情。
仁波且一生精進修行,念誦法本從不離身。即使在旅途的火車上,也沒有間斷日常的誦經和供養。在病重時,由於身體虛弱無法再進行日常念誦,將善慈仁波且喚至床邊,請他用仁波且常用的法本代替念誦。一待精神稍復,又親力而為。
仁波且完全能夠自主生死,他在拉達克肺部感染,在作完抽去肺部積水的手術後不久,就要求去中國和蒙古,隨從都力勸仁波且不要出行,但仁波且一再堅持說沒有問題。因此就抱病而行,順利到達中國和蒙古。在蒙古安排好眾多事情後,平安返回印度。在住院期間,又示現身體康復,醫生們都放心的讓仁波且出院。在回到自己家裡(on his on room,on his own bed)三天后,仁波且即於跏趺中安然示寂。
仁波且宏法的事業極為廣大,弟子遍布全球。但從未到西方弘法,一直在佛教極不興盛之地(如蒙古,蘇聯等地)廣澍法雨。早在1968年,仁波且就在蘇聯的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地傳法,漸次來到蒙古。在仁波且到達後3個月,蒙古政權發生了更迭。但蒙古並沒有象東歐諸國政權變更那樣發生動亂。仁波且一面與政府首腦商談,一面又深入民間,傾聽街頭民眾的意見,再與政府溝通,使雙方逐漸達成一致,順利完成了新舊政府的交接。仁波且在這期間所作的工作也得到了蒙古政府的高度讚揚。在蒙古有一幅非常特別的釋迦佛與十六羅漢的唐卡,唐卡中佛陀畫在上面而非一般的在中間,唐卡中間畫的是巴沽拉尊者。很久前蒙古有一位大德,預言以後蒙古的佛法會被毀滅,而後由巴沽拉尊者重新恢復起來。他因此讓人繪製了這幅唐卡,另造祈禱巴沽拉尊者的頌文,讓大眾不斷的祈禱。仁波且在蒙古住了10年,果如預言所說,將佛法在蒙古重新振興。
在巴沽拉仁波且毗荼期間和之後,出現了一些奇異的景象,令所有參加儀式的仁波且和大眾非常高興。在收斂骨灰時,本來是晴空萬里,忽然飄來一小片雲,覆蓋住山頂並下起雪了,持續時間不長但是將所有的人都“染”成白色。而且除了毗荼的地點,其它地方都沒有下雪。一如天降花雨。當晚,在別圖寺(位於仁波且的家鄉拉達克)庭院中,有人看見仁波且法座下面有一隻寶鼬(在唐卡中巴沽拉尊者是手持寶鼬)。此前從來沒有人在當地見到過這種動物。善慈仁波且(主持了仁波且毗荼的儀式,並撰寫了祈請巴沽拉仁波且速疾降臨的祈請文)也看到且極為歡喜。
此文根據長期隨侍巴沽拉仁波且的秘書Sonam口述及郵件整理而成。因本人親聞親見仁波且的諸種功德,故冒昧寫出上文,以示紀念。祈願我等皆得早日值遇至尊上師之殊勝化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