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人民起義

巴勒斯坦人民起義 Palestine People's Uprising 1936~1939年巴勒斯坦人民進行的反對英國委任統治和猶太復國主義的武裝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勒斯坦人民起義
  • 時間:1936~1939年
  • 歷史事件:反對英國委任統治和猶太復國主義
  • 起義原因英國採取“扶猶抑阿”政策
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

1936~1939年巴勒斯坦人民進行的反對英國委任統治和猶太復國主義的武裝鬥爭。起義的根本原因是英國在巴勒斯坦採取“扶猶抑阿”政策,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權利受到粗暴侵犯,民族生存受到嚴重威脅。起義過程中,地主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掌握了領導權。

經過

1936年4月15日,有兩個猶太人被暗殺。次日晚,兩個阿拉伯人在猶太人定居區附近被殺害。於是,導致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大規模流血衝突,進而發展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大起義。4月25日,包括各黨派的阿拉伯最高委員會成立,主席為耶路撒冷的穆夫提哈吉·艾敏·侯賽尼。最高委員會宣布總罷工,全國立即回響。最高委員會向英國駐巴勒斯坦高級專員沃考卜提出禁止猶太人入境、不許猶太人購買阿拉伯人土地、成立以代議制為基礎的民族政府等要求。英國當局不但拒不答覆最高委員會的要求,反而同意“猶太代辦處”的申請,於5月18日宣布在以後的 6個月內允許4500名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這更加激起阿拉伯人的憤怒。他們掀起大罷工,破壞交通,襲擊猶太人。各阿拉伯國家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支援巴勒斯坦人民鬥爭的民眾運動。英國當局唆使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和外約旦國王出面,要求阿拉伯最高委員會結束罷工,放下武器。最高委員會接受了政治解決的建議,於10月停止罷工;但許多地方的武裝鬥爭仍在繼續。
1937年7月,英國“皇家調查團”公布關於巴勒斯坦的調查報告,主張把巴勒斯坦劃成三部分:沿海地帶和加利利區為猶太國所有;耶路撒冷以及由此通往地中海的走廊仍由英國託管,巴勒斯坦的其他地區併入外約旦。巴勒斯坦人民斷然拒絕這個肢解巴勒斯坦的報告,發動了規模更大的武裝鬥爭。10月 1日,英國當局宣布最高委員會為非法,並逮捕了委員會的一些成員,把他們放逐到塞席爾群島。傑馬勒·侯賽尼逃到敘利亞。穆夫提哈吉·艾敏·侯賽尼潛入黎巴嫩,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總部。10月14~15日,第二次起義爆發。游擊隊在大馬士革成立了“聖戰中央委員會”,負責宣傳和組織工作,領導人為哈吉·艾敏·侯賽尼。國內的武裝鬥爭主要由阿卜杜·卡迪爾·侯賽尼等人指揮。
巴勒斯坦人民起義巴勒斯坦人民起義

結果

1938年夏,武裝鬥爭達到高潮,游擊隊控制了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地區,並在山區建立了根據地,在廣大農村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整個巴勒斯坦再度陷於癱瘓。英國殘酷鎮壓起義。新任高級專員麥克麥可和新任英軍總司令海寧下令在巴勒斯坦北部和東北部邊界樹立鐵網,在約旦河谷建築碉堡和哨所,把游擊隊隔絕起來,並切斷了通過約旦河的游擊隊供應線。英國當局甚至從猶太法西斯軍事組織“哈格納”中挑選人員,組成夜襲隊,進攻游擊隊據點。同年9月慕尼黑協定簽訂後,大批英軍被調到巴勒斯坦,形勢對起義十分不利。由於親英的納沙希比分子乘機倒戈投敵;加之起義缺乏堅強的領導,並帶有一定的恐怖色彩和盲目性,因而逐漸轉入低潮。1939年4月,阿里夫·阿卜杜·拉濟格轉戰至敘利亞邊境,被迫向法軍投降。一部分游擊隊逃到外約旦,被約旦阿拉伯軍團消滅。7月優素福·阿布·杜賴在約旦河附近被阿拉伯軍團俘虜。巴勒斯坦人民起義最終被絞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