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大蔥

巴公大蔥

巴公大蔥,是山西的著名特產,因產于山西省晉城市郊巴公鎮而得名。這種大蔥個大、香濃、辣烈、肉厚心實、質地細密、耐貯存,營養成分和殺菌素也比一般大蔥高,其食用價值和藥用功能也高。被民眾形象地呼為“扁擔蔥”。相傳慈禧太后西逃時路經晉城時,對巴公大蔥連連誇獎,故而聲名遠播。先後被山西名牌農產品評選認定委員會認定為“山西名牌農產品”,被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著名商標”。

歷史淵源,產地環境,種植技術,品質特點,生產情況,

歷史淵源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的“巴公大蔥”是山西省早期四大著名土特產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慈禧太后西逃時路經晉城,當地官員設宴款待,上菜時發現少了一道菜,急的人們滿頭冒汗,廚師臨時急中生智用大蔥及肉絲燒了一道菜,取名燒大萄,慈禧吃後連連誇獎,這道菜便流傳了下來。巴公大蔥即被賦予了傳奇色彩,並成為了傳統的種植農產品。

產地環境

巴公大蔥主栽區為澤州縣巴公鎮、大陽鎮、下村鄉等鄉鎮。巴公大蔥之所以品質優良,主要是由於自然條件適宜,栽培技術獨特。如種巴公大蔥最出名的坡頭村,地處嶺崗,屬紅粘土壤,空氣乾燥,適應大蔥喜涼爽的生長習性,極宜種植。
圖2 巴公大蔥種植基地圖2 巴公大蔥種植基地

種植技術

巴公大蔥其種植技術,主要包括精心選種、實時栽培、認真管理3條。選種是秋後收蔥時在地里單株選擇。標準是植株健壯,管葉蔥綠,蔥白肥大,組織充實,外皮白色,符合巴公大蔥桿粗、長相、疙瘩等典型形狀。選好的蔥種植精心保存,土地解凍後將蔥種栽下,五六月收蔥籽。種子只採收中間一枝,不才周圍分枝,以保證籽粒飽滿、壯實。播種、壓秧都必須適時。在巴公鎮,白露種麥是同時種蔥籽,來年農曆五月再壓蔥秧,大蔥就長不好。所謂“五月蔥,空疙筒”就是民眾的實踐經驗。
精心管理是巴公蔥出名的關鍵環節。春天小蔥返青時要施肥、澆水。壓蔥定植時要多施土雜肥並剪掉部分蔥葉和鬚根以加速成活。因為大蔥的食用主要是蔥白莖,所以巴公蔥主要在培植的白莖上下工夫。夏秋時間,每下一場雨,民眾都要及時施一次肥,培一次土,保證充足的水、肥土條件,使大蔥的白莖長得長、粗實、不分瓣。一直到“寒露”收蔥時,蔥仍然不塌架,蔥葉不黃苗,增產效果十分明顯。

品質特點

“巴公大蔥”是巴公鎮的一種地產名產,據傳用其燒制的小菜曾受到慈禧太后的讚賞。“巴公大蔥”是巴公鎮廣大農民長期選育的品種獨特的地方品種,植株高、白頸長、根頸肥、產量高。其主要特點是個大、味濃、崩花多、耐貯存。
個大。這種蔥每株重300--500克左右,收穫時株高近1米,蔥白60公分,頭部的根莖有拳頭大,人稱“扁擔蔥”或“拳頭蔥”。
味濃。巴公大蔥所含的營養成份和殺菌辣素均比一般的蔥比例高,香味、辣味都很濃烈。燒制的大蔥香味特別濃郁。因此,其食用和藥用價值較高,為蔥中之冠。
崩花多。其他地方的蔥用刀切不易碎,即使先用刀面一拍,切後也難免出現塊狀。把一株巴公大蔥放在案上,只須用刀面一拍,層層鱗莖便自動崩開,小片蔥白似滿案飛花,用其烹、炒、調、炸時搶火候效果好味道美。
耐貯存。蔥白肉厚心實,組織結構嚴密。單株獨莖不分辨。收穫3天后蔥葉方才漸漸由綠變黃。葉乾後放於陰涼乾燥處保存一冬一春,蔥白僅乾外表一層皮,其蔥不腐爛、不乾枯、不跑味。

生產情況

巴公大蔥的真正種植髮源地是巴公鎮坡頭村。巴公大蔥在歷史上種植面積曾達2000多畝,總產量200多公斤,每年外銷60萬公斤。20世紀80年代後期,巴公大萄一度受煤炭經濟的影響使得種植面積銳減。在20世紀90年代,澤州蔥通過建立大蔥基地,發展種植,運銷河南、山東、河北、陝西等地,受到省內外客商的讚譽。
從2000年開始,巴公鎮黨委、政府為了保護這一傳統品種,在全鎮範圍內重新開發巴公大蔥種植業,鎮政府相繼出台優惠政策,為種植的村和戶給予資金補貼等。巴公一村莊頭村郭莊村等有條件的村,紛紛回響,開發種植該產品,巴公一村還成立了雙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專門設立了雙豐園農業種植合作社,合作社通過選育傳統的優良品種、合理種植方式,還延長產業鏈條,積極開發大蔥深加工項目,投資1200萬元,新上了大蔥低溫凍乾脫水生產線,並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生產的規程進行種植和操作。先後被山西名牌農產品評選認定委員會認定為“山西名牌農產品”,被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著名商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