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鎮

巴丹吉林鎮

巴丹吉林鎮,即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政府所在地,阿拉善右旗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活動中心。原名額肯呼都格鎮,幾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巴丹吉林鎮已成為集工業、農業、交通、服務業為一體的新型城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丹吉林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
  • 下轄地區:陽光社區巴音高勒嘎查
  • 電話區號:0483
  • 面積:6640平方公里 
  • 人口:15045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氣候
  • 車牌代碼:蒙M
簡介,概況,沿革,代碼及城鄉分類,

簡介

2011年5月24日,根據內政字[2011]143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阿拉善右旗額肯呼都格鎮更名為巴丹吉林鎮的批覆》,阿盟阿右旗旗府所在地額肯呼都格鎮被批覆更名為巴丹吉林鎮。
廢止的舊地名“額肯呼都格”系蒙古語,意為“上井子”或“第一個井”。1961年5月25日,阿右旗正式成立,黨政機關駐呼和達布蘇(今雅布賴鹽化公司舊址);1965年9月,阿右旗將旗府所在地遷至額肯呼都格;1979年11月,額肯呼都格鎮成立,旗府所在地地名由此沿用至今。“巴丹吉林”系蒙古語, “巴丹”是由巴岱(人名)演變而來,“吉林”(吉仁音譯)是 數詞,即六十。幾百年前,有一名叫巴岱的牧民居住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大沙山旁,歷盡艱辛在這片沙漠中發現六十個大小不一的海子,後人為紀念他故稱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總面積4.92萬平方公里,其中71%的面積在阿右旗境內。巴丹吉林沙漠是阿右旗最重要的旅遊資源,而由於旗府所在地地名與景點名稱不一致,致使獨特的自然資源不能充分發揮品牌宣傳作用,中心城鎮遊客量一直處在較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旅遊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額肯呼都格鎮被批覆更名為巴丹吉林鎮,將進一步體現地名的地方旅遊文化特色,充分發揮巴丹吉林旅遊品牌效應,打造巴丹吉林沙漠旅遊名鎮,促進地方旅遊業品牌化發展,從而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的共贏。

概況

阿拉善右旗轄鎮。為旗政府駐地,全旗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活動中心。位於旗境西南部,地理坐標為東徑101°30′-102°05′,北緯38°46′-39°15′,距盟行署347.5千米,東鄰甘肅民勤縣永昌縣。總面積6640平方公里,鎮區規劃面積10平方千米。15045人(2017)。轄5個社區、3個嘎查。巴丹吉林沙漠是天然的旅遊勝地,有碧湖、鳴沙等景點。

沿革

“巴丹吉林”系蒙古語,“巴丹”是由巴岱(人名)演變而來,“吉林”(吉仁音譯)是數詞,即六十。幾百年前,有一名叫巴岱的牧民居住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大沙山旁,歷盡艱辛在這片沙漠中發現六十個大小不一的海子,後人為紀念他故稱巴丹吉林沙漠。“額肯呼都格”系蒙古語譯音,意為“上井”或“第一個井”。
1965年9月,阿右旗將旗府所在地遷至額肯呼都格。1979年11月成立額肯呼都格鎮。1996年?,面積707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蒙古族占16%,轄巴音高勒、額肯呼都格2個嘎查和4個居委會。1999年,撤銷巴音溫都日蘇木,併入額肯呼都格鎮。2002年?,轄第一~第五5個居委會,額肯呼都格、巴音高勒、巴音博日格3個嘎查。
2006年,撤銷額日布蓋蘇木,併入額肯呼都格鎮,轄5個社區、8個嘎查。2011年更名為巴丹吉林鎮。2011年末,將巴丹吉林鎮的巴彥高勒、烏蘭塔塔拉、敖倫布拉格、莎布日台、蘇布日5個嘎查(共3500平方千米、1300人)劃出設立巴彥高勒蘇木。原巴音溫都日蘇木阿拉善右旗轄蘇木。位於旗境南部。“巴音溫都日”系蒙古語譯音,意為“富饒的高山”。1958年設巴音溫都日公社,1984年置蘇木。1996年,面積4964平方千米,人口0.1萬人,蒙古族占31.8%,轄阿日毛都、蘇海圖、巴音博日格、查乾通格4個嘎查。

代碼及城鄉分類

152922103:~001 121陽光社區 ~002 121長山社區 ~003 121泰隆社區 ~004 121團結社區 ~005 121滿達社區 ~200 220額肯呼都格嘎查 ~201 220巴音高勒嘎查 ~202 220巴音博日格嘎查 ~203 220烏蘭塔塔拉嘎查 ~204 220敖倫布拉格嘎查 ~205 220沙布日台嘎查 ~206 220蘇布日格嘎查 ~207 220阿日毛都嘎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