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白慧

巫白慧

巫白慧,1919年9月出生,男,漢族,香港人,祖籍惠州,中共黨員,1951年印度國際大學、蒲那大學印度哲學專業畢業,博士。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兼任國際印度哲學學會執委。學術專長為印度哲學、梵語學、佛學。1984年被印度國際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最高榮譽教授稱號;1991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巫白慧於2014年10月2日23點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巫白慧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香港
  • 出生日期:1919年9月
  • 逝世日期:2014年10月2日
  • 職業:哲學家
  • 畢業院校:印度國際大學
  • 主要成就:1992年榮獲“印度總統獎”
    被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 籍貫:廣東惠州
簡介,個人作品,主要成果獨著,合著,譯著,學術講座,論文,成就,

簡介

巫白慧先生是中國著名哲學家、梵文學家和佛教因明學家。
1919年出生於香港,廣東惠州人。1940年,他被太虛大師選派到印度留學,先後就讀於印度國際大學、蒲那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1952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學系印地語講師,1958年,任商務印書館外語編輯,1978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83年,創建東方哲學研究室,任首屆室主任,指導東方哲學研究工作,主持印度哲學研究課題。1985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榮獲“印度總統獎”,中國佛教協會顧問,2006年,被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個人作品

主要成果獨著

《印度哲學》,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印度哲學與佛學》(英文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出版,1994。

合著

《梵語詩文圖解》,商務印書館,2001;《梵文課本》,商務印書館,1999。

譯著

《聖教論》,商務印書館,1999;《大乘二十頌論》(梵漢對照),《東方哲學與文化叢書》,1997。
巫白慧

學術講座

《印度哲學史綱要——吠陀哲學》

論文

《原人奧義探釋》,《新中國哲學研究50周年》;《原人哲學:印度原人說與中國〈原人論〉》,《覺群論文集》第三輯,2000;
《奧義書的禪理》,《世界宗教研究》,1996.4;
《摩耶奧義試釋》,《少林文化研究論文集》,2001;
《印度哲學》,《現代世界哲學》,1990;
《印度哲學思想精華》,《齊齊哈爾師範大學學報》,1991.4;
《〈奧義書〉及其唯物論哲學》,《哲學研究》,1986.4;
《印度唯物論思想探源》,《東方哲學》,1985·創刊號;《印度哲學中的場有思想》,《場與有———中外哲學的比較與融通(二)》,1995;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東方哲學》,載同上書;《龍樹的中觀論及其幾個主要發展階段》,載同上書;《略論大乘佛教哲學空有二宗的理論實質》,《哲學研究》,1996.6;
《梵本〈因明入正理論〉———因三相的梵語原文和玄奘的漢譯》,台灣《中華佛學學報》,1995.8;《國外因明學研究》,《因明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成就

巫白慧先生學貫中西、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實的學界泰斗,他以自身的著作成就,為中印學術文化交流樹立了一座高山仰止的豐碑。他的學術特點並不僅限於精通印度古典語言文字上,而是更體現在以梵文為媒介對印度哲學和佛教文化進行科學的研究。
自1983年起,巫白慧先生在印度哲學及梵文研究領域取得了皎然成就,且成果豐碩,特別是在吠陀經研究方面,更是另闢蹊徑,開拓創新,並先後出版了《印度哲學》、《聖教論》、《奧義書哲學與佛教》及《〈梨俱吠陀〉神曲選》等多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著作。其中,《〈梨俱吠陀〉神曲選》(2010年,商務印書館)是他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學術著作,榮獲第五屆(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離退休人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同志親自為其頒發榮譽證書。該著作從探究吠陀經創世神話入手,通過對梵文神曲的譯解和重要概念的分析與研究,清晰梳理出吠陀經哲學的思想內涵和發展脈絡,在方法論上可謂獨樹一幟,別開生面。
作為當代最著名的梵文學者,他利用梵文從事哲學研究,開啟了一把通向印度哲學智慧寶庫的金鑰匙,為傳承中印文化交流,構築溝通的橋樑,做出了傑出貢獻。為表彰他為中印文化交流事業和印度哲學研究方面所作的突出貢獻,1984年印度國際大學授予他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和最高榮譽教授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