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毒(非洲巫毒信仰)

巫毒(非洲巫毒信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巫毒,是目前最為人熟悉的非洲信仰。Voodoo,或作 Vadium, Vaudoux, Voudoun, Vodoun, Vodun, Vaudu, Vaudou, Vodu, Vudu, Woodoo 等等,根源於非洲,現已經傳播非洲以外地區和西方世界,同樣地也發生了融合主義的現象。Voodoo 一詞來自達荷美共和國(Dahomey)的語言 vodu,意指眾神(gods),巫毒傳播的主要路線之一就是從達荷美傳至海地(Haiti),再傳至美國,如紐奧良和密西西比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巫毒
  • 外文名:Voodoo
  • 來源:非洲
來源,巫毒娃娃,咒語,巫毒教,

來源

海地,巫毒信仰為兩大官方信仰之一,因為被法國殖民過的關係,另一個官方信仰則是天主教,一個海地人可能會說,80% 的海地人信仰天主教,而 100% 的海地人追隨巫毒信仰。從非洲到海地再到美國,在這個傳播歷程當中,Voodoo 一詞也出現了 Hoodoo 的別名,說是別名,但卻不能被劃上等號,就好比當我們現在講到佛教時,我們會先說明是印度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或是中國佛教一樣,Hoodoo 一詞內涵了各處的本土性或差異性。例如,在紐奧良,巫毒信仰的活動是十分個人化和隱私化的,而在海地則有很多公眾的活動。另外,在內涵上,Hoodoo 一詞偏重法術(magic)成份,如符、咒、護身符和人形偶的使用。
巫毒
巫毒除了深具民族色彩,現代巫毒的提倡又添上了政治意味。在非洲人民被西方殖民地國奴役之時,巫毐信仰遭到嚴格禁止,而例如在海地對法國殖民的推翻過程當中,巫毒在民族意識的凝聚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除了歷史政治的破壞,巫毒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威脅就是西方媒體所塑造出來的極為負面的刻板印象,例如使用咀咒用的小人形、招攬「惡靈」、可怖的夜間儀式,或是醜化的活體獻祭儀式。
典型的巫毐儀式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入會儀式(1950s 之後,天主教停止攻擊巫毒信仰,以打鼓為主的巫毒儀式音樂也開始對外流傳),二是獻祭儀式(manje-lwa),認為人們可以透過各種生命體而與神聖力量溝通,並且由此可得幫助與神喻。巫毒相信有一個全能的神(Bon Die)和死後生命,不過,亦同時認為所有的有情或無情眾生皆為神聖。

巫毒娃娃

關於巫毒娃娃的傳說迷信十分多,而其儀式則廣受爭議。多數儀式均與報復、傷害、仇恨有關,但也有愛情、成功、幸運、健康、保護、袪邪相關的法術。巫毒人偶的用法在過去是只有少數術師才知悉且受保護的秘密,但近年來已有許多書籍出版,揭開了這些人偶的神秘面紗,以及該如何使用它們來行魔法的用途。
從泰國直接帶回的巫毒娃娃,其手工精細, 每個娃娃從頭到尾皆是由一根麻繩編織而成,每一個都有不同的面貌,不管是小惡魔或是木乃伊,在一圈又一圈的麻繩的纏繞編織下,都一一的重新賦予巫毒娃
娃守護、治療、戀愛等等正面的法術,便運用其精巧的手工發展出一系列含意及名稱各異的主題巫毒娃娃.這股熱潮正在漫延中.。
巫毒教源起於非洲南部,由於該宗教施法時需要透過一種媒介,就是巫毒娃娃,但是原始的巫毒娃娃造型均是由獸骨或是稻草編制而成,各個面目猙獰’加上其宗教儀式神秘詭異,故大多數人都認為巫毒教是個邪教。
無論何種材質的人偶──紙、蠟、布、稻草──功效都是相等同的。各種顏色的人偶對相信顏色具有力量的人來說,也可以達到不同的功用,例如紅色用於愛情,黑色用於仇恨,綠色用於金錢,黃色用於保護或袪除危險及邪惡,粉紅帶來朋友、或獲取力量來達成一特殊目的等等(補充:另一種說法是黑色用於詛咒,綠色用於金錢、幸運、賭運,粉紅用於愛和性,紅色用於成功、魅力、快樂,白色用於健康和治療,黃色用於袪邪和友誼)人偶通常是象徵,是魔法師灌注了意志力量在法術里,為其意向帶來了驅力。當施法者買下人偶時,他會將一些與施法對象有關的物品加進人偶中,增加其魔性。例如貼上對方的相片,用對方衣物的布片裹住人偶,或在布制人偶上割縫塞入對方的頭髮或指甲,等等。
而巫毒法術及巫毒娃娃更被視為邪惡詛咒的代表,但是有些人卻不這么認為,因為巫毒術中有許多關於守護、治療、戀愛等等正面的法術,便有了運用精巧的手工發展出的一系列涵以及名稱各異的主體巫毒娃娃。

咒語

一般而言,施法者要用紅繩緊勒纏繞人偶,一邊重複喊出咒語,然後用針或釘刺
入人偶(的肝臟部位)。如此則施法完畢。
巫毒(非洲巫毒信仰)
巫毒教的咒語並非像人們所想像的那么邪惡,其實在巫毒教中也存在著治癒咒語,自然咒語,愛情咒語,淨化咒語,慶祝咒語,祝福咒語等等。詛咒咒語只是其中的一個很小的部分。

巫毒教

巫毒教崇拜鬼神和符咒,海地的巫毒信仰是源自西非的貝南。貝南是全世界巫毒教的原始發源地,過去的常規是擄人為奴,用活人獻祭。在貝南,每家都有祖靈崇拜的鐵祭壇,這是他們與祖靈交通的地方,實際上每天家人都可以在祭壇前,和他們的祖靈談話。當地的天主教徒有時會在做彌撒到一半時,沖回家祭祖。隨著 17—19世紀奴隸的買賣,貝南巫毒教也輸往其它國家,海地、巴西都深受影響。
巫毒(Voodoo)取自fon語,為靈魂之意。巫毒教同樣屬於自然信仰的一種,但被許多詭異傳說抹上恐怖色彩。它結合了非洲、西印度群島印地安原始宗教特點,還加上天主教的儀式和聖禮。
相傳巫毒教常召喚邪靈,以人偶當咒詛道具,在夜晚進行血腥儀式。海地的巫毒傳說更是駭人,巫毒法師 (Papa Nebo死亡之父)會用萃取自河豚的毒素令活人呈現假死狀態(河豚毒具有麻痹運動神精的效果),隨後再喚醒這些喪失意識的活人,驅使他們服侍法師。
海地巫毒教既屬宗教又具深入影響人民生活之文化力量,常藉狂熱之舞蹈、音樂及儀式緬懷非洲遠祖。海地政府遇有國家大典時,也會延請天主教及巫毒教教士輪流祈禱。
16世紀時,海地淪為法國殖民地,法國的白人殖民者把大量非洲黑奴販賣到海地的同時,也把流行於非洲的原始宗教帶到了海地,後來這些非洲黑奴將羅馬天主教許多繁雜的宗教儀式與當地土教混合,便形成了神秘、詭異、令人恐怖的巫毒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