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君玉

巫君玉

巫君玉,男,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歷任北京市第六醫院中醫科主任、鼓樓中醫醫院院長、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北京第二醫學院教授、北京中醫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第八屆人大代表、中國中醫藥學會疑難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運用中醫藥治療現代治病,如皮肌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硬化、慢性疲勞綜合徵、白塞氏病、慢性胰腺炎等,經驗豐富,療效獨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巫君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無錫市
  • 出生日期:1929年3月
  • 職業:醫生
  • 畢業院校:北京中醫進修學校
  • 代表作品:《脈學今語》
個人經歷,診療特點,主要職務,主要著述,

個人經歷

巫君玉1929年3月出生於江蘇無錫,12歲因病輟學而師從陸治中、楊亭學習中醫,17歲行醫
,19歲與當地同道組織“國醫砥柱社”無錫分社,任推行主任,發起同道學術交流; 1951年組織“工農聯合診所”,1952年擴大為“安鎮聯合診所”,任所長,並任“安鎮區衛生工作者協會”副主任兼秘書,1954年畢業於中央衛生部北京中醫進修學校,同年9月由衛生部錄用於“衛生部機關衛生處直屬第六醫院”,正式建立部屬綜合醫院第一批中醫科。1956年在《中華醫學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臨床總結《以茵陳蒿湯為主治療黃疸》; 1958年隨院與北京市第六醫院合併,隨之建立北京市綜合醫院中第一所中醫病房,1962年晉升為中醫科副主任。在上述期間,當選為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市先進工作者。1966年受文革衝擊,遣送回鄉。1970年平反,並任無錫縣東絳人民醫院(今無錫市濱湖區中醫院)中醫內科、針灸科、骨科負責人,還擔任了無錫縣中華醫學會秘書長。1978年當選為蘇州地區衛生先進工作者。1979年調北京第六醫院工作,1981年調任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院長,開展中醫急診,與北京中醫學院附屬東直門醫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共同創建中醫病歷格式。1982年秋被批准為北京第二醫學院中醫副教授,同年晉升為主任醫師。1983年當選為北京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同時調任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分管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工作,以兩年半時間建立北京市18個區縣中醫機構,鞏固北京聯大中醫藥學院,恢復北京中醫學校,使北京市、縣、鄉各級中醫有人才來源,建立北京中西醫結合基地,並建立市中醫晉升、中醫醫療事故評審委員會。1984年11月參予創辦光明中醫函授大學,曾任副校長。1987年任北京市第七屆政協委員,1990年被批准為全國第一批500名老中醫之一。於1999年6月10日上午10時在北京因病逝世。
巫君玉巫君玉

診療特點

長於中醫溫病,擅治急性熱病及消化系統病,善用經方,主張師古而不泥古,兼取各流派之長,常運用丹溪氣血痰火濕食六郁之論治療慢性肝病。 以托毒生肌之法治療潰瘍病。以大黃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等。
臨床時極其重視診斷, 強調四診務必詳盡,曾以力學、流變學之理,以肌膚、血管、心搏之變化釋脈之變 化。著書《脈學今語》撰有“潰瘍病的診療”、“肝炎隨談”,“五行的起源及其 在內經中的運用”等論文30餘篇。診療諮詢內容:運用中醫藥治療現代治病,如皮肌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硬化、慢性疲勞綜合徵、白塞氏病、慢性胰腺炎等,經驗豐富,療效獨特。
巫君玉巫君玉

主要職務

巫君玉還曾擔任中國中醫藥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顧問,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第一、
二屆常務理事、顧問,中國醫學基金會第一屆理事,中醫內科學會第二、三屆副主任,中醫疑難病學會第一、二、三屆主委,北京中醫藥學會副理事長,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藥學院顧問,以及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原光明中醫函授大學副校長、北京光明中醫學院副董事長、《光明中醫雜誌》主編。
巫君玉著作巫君玉著作

主要著述

《現代難治病中醫診療學》(主編)(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瓣杏醫談》(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中醫帶教錄》(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以及校注的《痢疾明辨》(中醫藥出版社“明清醫學小叢書”內容之一)以及學術論文30餘篇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