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仁

巨 仁,生於民國18年(1929年)2月,秦安縣 興國鎮人。陝西省土地學會常務理事.西安翻譯協會楊陵分會副會長等職務。1990年退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仁
  • 國籍:民國
  • 出生日期:民國18年(1929年)2月
  • 畢業院校:西北農業大學農學系
簡介,成就及榮譽,

簡介

巨 仁,生於民國18年(1929年)2月,秦安縣 興國鎮人。

成就及榮譽

1955年畢業於西北農業大學農學系,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1956年至1957年,在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黃土高原考察隊工作。1958年被錄取為蘇聯科學院博士研究生(因故未去)。1959年至1962年,在中國科學院治沙隊工作。1963年又調回原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選定了從土資源及其利用入手研究水土保持的科研方向。1986年晉升為副研究員。自1959年至1990年一直擔任業務組組長,曾主持研究"六五"、"七五"期間中科院課題和國家重點課題。兼任陝西省土地學會常務理事.西安翻譯協會楊陵分會副會長等職務。1990年退休。
巨仁從事水土保持研究工作近40年。他注重實踐,足跡遍布黃土高原的各個角落,同時重視理論修養和借鑑同行的思路,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科研課題。他在科研上的主要貢獻是:根據生態學闡明的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原理,提出了綜合治理中"農林草用地合理配置的鑲嵌模式",即"寓治理於利用"的結構;總結出加強生態學第一性生產者綠色植物的總體,大於部分之和的系統工程學,是保證模型創優的關鍵和綜合治理最佳化模型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根據生態經濟系統物質循環的特點,概括出"人--地 -- 物分析法,定量地解決了在實踐條件下,判斷生態經濟系統中物(能)循環平衡與否的問題。退休後,還提出了建立農村"磨盤式"經濟發展結構,底盤抓糧,上盤抓錢,以確保農業為基礎的方針。
參加了《黃土高原旱地農業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水土保持》等4部分的編寫,已出版3部,先後獲得國家、省部級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科技進步獎8項,他是這些獲獎課題的設計者、主持者或主要參加者。曾多次被中國科學院、寧夏回族自治區等評為先進工作者。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