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癱右瘓

左癱右瘓是病症名。半身不遂之證,在左側者稱左癱,在右側者稱右瘓。《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論偏枯,有發於左者,有發於右者,亦即左癱右瘓

左癱右瘓
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屬中風範疇。《素問·大奇論》論偏枯,有發於左者,有發於右者,亦即左癱右瘓。後世有以左癱屬血虛而中,治以四物湯加祛風、活血、化痰藥;右瘓屬氣虛而中,治以四君子湯加祛風、化痰之品。《壽世保元·中風》用上池飲統治左癱右瘓,辨其血虛為主或氣虛為主,隨證加減。參見半身不遂條。
左癱右瘓
出宋·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之一》。該書記載“寶慶新增方”中有“太聖一粒金丹”、“乳香應痛圓”、“省風湯”、“乳香圓”、“黑神圓”及“續添諸局經驗秘方”中有“四生圓”、“輕腳圓”、“伏虎丹”、“左經圓”、“追風應痛圓”等10個方子可治左癱右瘓。
元·朱丹溪提出中風病“多是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學說,並指出半身不遂在左側屬血虛有痰挾瘀血,治以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竹瀝、薑汁;在右側屬氣虛有痰挾熱邪,治以二陳四君子湯加竹瀝、薑汁。如《丹溪心法·中風》云:“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治痰為先,次養血行血;或屬虛,挾火(一作痰)與濕,又須分氣虛血虛。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屬死血瘀(一作少)血,在右屬痰有熱,並氣虛。左以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竹瀝、薑汁;右以二陳四君子等湯加竹瀝、薑汁。”
李經緯、鄧鐵濤等主編《中醫大辭典》云:“左癱右瘓 病證名。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半身不遂之證,在左側者稱左癱,發於右側肢體者稱右瘓。屬於中風的範疇。《素問·大奇論》論偏枯,有發於左者,有發於右者,亦即左癱右瘓。後世有以左癱屬血虛而中,治以四物湯加祛風、活血、化痰藥。右瘓屬氣虛而中,治以四君子湯加祛風、化痰之品。《壽世保元·中風》用上池飲統治左癱右瘓,可因血虛為主或氣虛為主而隨證加減。”
左癱右瘓,即偏癱(偏身或半身癱瘓),俗稱半身不遂,古稱偏枯,是中風病的一個主要症狀。指左側肢體(上下肢)或右側肢體隨意運動的功能減弱或喪失,由於肢體失去了隨意運動,所以後期會逐漸出現廢用性萎縮,中醫經典《內經》稱為“偏枯”。《素問·生氣通天論》記載:“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王冰注云:“偏枯,半身不隨。”張介賓《類經·針刺類·刺諸風》云:“偏枯者,半身不隨,風之類也。”為何稱為“偏枯”?張綱《中醫百病名源考》雲“蓋所謂‘枯’者,言氣血失養致肢體廢用,本一如草木失榮而無生機也。”
古代醫家將“左癱右瘓”分為“氣虛”、“血虛”等原因而治之,並未見傳承下來,目前基本不用這種分類法來辨治,說明由其局限性或缺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